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紅葉歸處》:秋風中的芬芳與圣潔
來源:中國民族報 | 羊角巖 (土家族)  2018年03月12日09:53

作者: 查干
出版單位: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查干本是蒙古族詩人,近年來也醉心于散文寫作,且成果頗豐。最近,收到其新出版的散文自選集《紅葉歸處》,欣喜地感到,蒙古族詩人的一顆詩心“似乎更趨圣潔”。本來么,“查干”在蒙古族語中,就有“白色、圣潔、吉祥”之意。

到了人生晚境,猶如站立秋風之中,對于秋風秋韻的品讀,成了查干作品的一大主題。

“秋風……像一桿音韻悲壯的洞簫?!币淮危楦稍诙缮嚼群语L景區(qū)采風。是夜,刮起了山風??吹缴斤L有如排山倒海之勢,他心中憂慮紅葉的命運,便披衣起床。當他看到滿地是落葉,但它們落得安然,飄得優(yōu)雅,令他頓覺“我”的憂傷純屬多余,便發(fā)出了“擁有秋風的萬物有福了”的感慨。(《紅葉歸處是秋風》)

查干還“懷著喜悅去讀”殘荷?!白x殘荷時,最好有落日,還有白發(fā)的一岸蘆葦?!薄霸谑捝那镲L里,面對一塘殘荷,反而顯得豁達和寧靜了?!保ā堕e說殘荷》)

查干品味秋風的況味,不僅受到大自然的啟悟,還從他的上輩人那里受到嬗遞。在他童年的記憶里,母親低聲哼起古老的蒙古族民歌《天上的風》:“天上的風濤,動蕩不定;人的一生,不能永恒……”雖有些感傷,卻極富哲思意味。母親有些悲秋,但無怨懟,反而對金色的秋天有著一種感恩之情(《莫為蕭瑟悲秋風》)。

因為這些體悟,查干的晚年生活過得悠然閑適,豁達寧靜,且豐富多彩。他“聽雨”,與夫人一起浪漫地鉆進白色帳篷,“聆聽山野才有的風和雨、泉和松的交響?!保ā鹅`山聽雨》);他“品茶”,“蘇堤和白堤,在茶的芳香里游動不已,好像兩條春水中的青蛇。這一番美妙的錯覺,至今使我相信,茶會給靜物于動感……在鳥鳴的婉轉和山泉的幽長流韻里,在櫻桃花的芬芳中,品茶聆泉,流連忘返?!保ā镀凡柚笕赵隆罚?;他“聽蛙”,“開著空調聽蛙歌”,在前些年錄制的鳥聲、水聲、蛙聲里抵抗城市的酷熱……(《葦荷靜處獨聽蛙》)

在人生的秋境里,似乎也更容易發(fā)起故鄉(xiāng)之思。查干的故鄉(xiāng),是內蒙古扎魯特旗的一處偏僻的山鄉(xiāng)。那里“炊煙相招”,猶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圣境。那里的村民,心甘情愿地執(zhí)行祖輩傳下來的“村規(guī)”:當自家新菜長成,第一口不是自己吃,而是送給左鄰右舍嘗鮮;自家乳牛下了奶,也要分一些給別人家的老人和兒童吃?!澳菚r雨水充沛,雷雨頻繁。雷劈之事常有發(fā)生,或動物或植物,一旦被殃及,人們便相信,那一定是被妖魔纏身,抑或做了什么缺德事,遭雷公斬殺了。也因為如斯,心懷不善者,雨天不敢出門。心坦蕩者,大搖大擺雨中耕作?!保ā洞稛熎鹛幨枪枢l(xiāng)》)

村西的嘎亥吐河,紅柳林濃蔭覆蓋,嫩得滴翠,柔軟得像發(fā)絲。河坎里水草生長,大小鲇魚和其他魚種藏于其中,大的足有十六七斤。“童年生性頑皮,曾不止一次地潛入深水去摸魚,然徒勞無功,因為臂力遠不如在水里鲇魚的力氣,魚尾一彎一彈就把人彈出尺把遠?!?/p>

想起故鄉(xiāng),查干不免多了一些憂患。他看到由于生存環(huán)境極端惡化,美麗的紅柳林已成記憶,“替代它的是手持黑色蟒鞭的沙塵暴,它們走到哪里抽打到哪里,家鄉(xiāng)慘不忍睹……”(《愚夢醒來滿目空》)

《紅葉歸處》的封面上印著一句話,“散文就是同親人談心?!蔽蚁?,這大約是查干的散文觀。細讀本書,我也就如同聆聽了查干的一次促膝教誨,心靈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凈化和洗禮。唯愿他在有生之年,為讀者奉獻出更多充滿人生智慧的優(yōu)秀詩歌和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