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曹文軒:守住文學的邊界才能走向世界
來源:《國際出版周報》 | 張楨  2018年04月09日16:18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一樣,既是文學就必有文學性——恒定不變的品質(zhì)。我將會永遠提醒自己:要時刻明確文學的邊界。也就是說要知道什么屬于文學什么不屬于文學。守住邊界,才能使你走向世界。這就是至高無上的辯證法?!?/p>

3月27日下午,在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承辦的“兒童文學的邊界與無限——曹文軒作品國際研討會”上,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這樣闡釋自己對于文學邊界的理解。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部門相關(guān)負責人許正明、趙秀玲、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中國分會副主席張明舟、天天出版社總編輯張昀韜、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王永波、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常務(wù)副總經(jīng)理劉凱軍、明天出版社副總編輯徐迪南、兒童作家薛濤、插畫師熊亮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曹文軒在致辭中說:“ 文學與其他東西不一樣,我們不可以將它置入進化論的范疇里來論。當世界萬物都在受進化法則的制約時,惟獨文學是不在進化論范疇之中的,這就是文學的奇妙之處?!?/p>

活動現(xiàn)場氣氛熱烈,現(xiàn)場觀眾紛紛表示:曹文軒的成功離不開國內(nèi)外出版人、插畫師和翻譯們的努力,而曹文軒的獲獎也標志著中國兒童文學已經(jīng)走向了世界。

《國際出版周報》特別邀請到曹文軒,請他分享這些年來對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與感悟。

曹文軒 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獲獎作家、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記者:中國的童書追隨著社會改革開放的腳步,經(jīng)歷了40年的長足發(fā)展,童書出版業(yè)經(jīng)歷了翻天覆地的發(fā)展變化。您站在作家的角度,您認為中國童書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在哪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曹文軒: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這是一個中國命題。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大概是不會提出這一命題的。因為它們生產(chǎn)出的作品從來不愁國際市場。實際上,中國正是它們最大的市場?,F(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和優(yōu)秀的作品走向了國際市場和世界讀者。我曾說過,中國的作家和作品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差。甚至可以說,我們的作家和作品是足以與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作品媲美。

中國童書從世界舞臺邊緣走到了舞臺中央,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圖書,傳統(tǒng)的兒童文學抑或是近十年來飛速發(fā)展的圖畫書,能夠贏得世界讀者喜愛的關(guān)鍵,是主題的新穎、精神的博大、經(jīng)驗的透徹、構(gòu)思的智慧,是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故事,是那些可以陶冶我們情操的無窮美感,還有其他種種非同尋常的追求。

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超越語言的存在。這些特質(zhì)使得我們的作品能夠與另樣文化情景中的讀者進行溝通。

現(xiàn)在中國也越來越多地主動參與到國際圖書和文化交流活動中,將我們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給海外的出版商和讀者,通過這種方式,直接將我們的思想、文化、精神展示出來。

記者:在中國童書原創(chuàng)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中,“曹文軒”已經(jīng)成為一種擁有國際號召力的品牌,一種高品質(zhì)的認證。您從作家的角度,認為如何打造“中國品牌”,如何打造屬于作家自己的品牌,請分享經(jīng)驗。

曹文軒:經(jīng)常會有讀者問我,為什么我的作品都是發(fā)生在水邊的故事。我的整個成長階段都是在水邊度過的,那里是我熟悉的地方,水邊的生活留給我太多太多的東西,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在寫小說的時候,總要找到一個依托,經(jīng)驗的依托。這個依托,十有八九是與我的童年印象有關(guān)的。這是我小說生長的土壤。從《草房子》開始,我的作品皆因水而生。

我曾經(jīng)說過:“ 做人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作家也得做一個聰明的作家。不是他真的聰明,而是他想著自己要聰明。這么想著,必須這么想著。這么想著,說不定他會真的聰明起來。”我想,這份聰明首先表現(xiàn)在他知道將什么視為他的寫作資源。對一個中國作家而言,這個所謂的寫作資源就是他的雙足站在的那塊土地上——那塊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忽視、忘卻甚至拒絕這塊土地,是愚蠢而不聰明的。因為這塊土地在星辰轉(zhuǎn)換之中,早注定了他的精神、他的趣味。忽視它、忘卻它、拒絕它,將會使作家變得一無所有,甚至導(dǎo)致文學生命的死亡。關(guān)鍵是,這塊土地一天24小時都在生長故事——人類社會所獨有的故事,獨有的品質(zhì),獨有的發(fā)生方式、演進方式以及獨有的落幕方式。我看到了這一資源。常常,我會為選擇其中一個大故事而感到欣喜若狂。

但僅僅知道堅定地立足于這塊土地的人,仍算不上最聰明的人。最聰明的人是雙足堅定地立于這塊土地,而眼睛卻穿過滾滾煙云去眺望天地連接之處,眺望國家界碑之外廣闊的世界。目光永遠比雙足走得遠,而心靈則走得更遠。這個愿意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人,懂得一個關(guān)乎文學性命的道理: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是他永遠的寫作資源;而他思考的問題是世界的,題材是中國的,主題是人類的。他要從一個個任何想象都無法創(chuàng)造出的中國故事中看到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tài),要從一個個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中,看到千古不變的基本人性,而他有希望用他的文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chǔ)。

記者:今年中國成為博洛尼亞童書展的主賓國,您從作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角色身份對中國童書創(chuàng)作有什么樣的積極影響?以及中國童書作家未來在國際舞臺上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擔當?

曹文軒:多年來,中國文學一直是被低看和低估的,因此我在很多場合說過,中國文學要感謝莫言,有了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質(zhì)疑中國文學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相信隨著中國國門的打開,參與越來越多的國際圖書和文化交流活動,會有更多作家榮獲各種國際獎項,中國文學發(fā)出的聲音和它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強。

事實上,積極參與國際書展和文化交流活動,確實也對我們的優(yōu)秀作品走向世界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這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向世界讀者展示和介紹中國作品的方式。2014年的博洛尼亞書展上,天天出版社為我打造了一套圖畫書的策劃方案——“中國種子世界花”,由我來創(chuàng)作文字故事,邀請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插畫家來畫插圖。當時邀請了三位意大利插畫家,我們分別合作,完成了《我不想做一只小老鼠》《小野父子去哪兒了?》和《帽子王》。隨后我還與來自丹麥、瑞典、塞爾維亞的畫家合作,出版了更多的圖畫書。這些作品出版以后,獲得了國內(nèi)讀者的喜愛。同時,也逐漸引起國外出版社的注意,成功輸出了瑞典語、丹麥語、塞爾維亞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版權(quán)。

記者:您認為,在作品中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不美好,或者閱讀關(guān)于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對于當今社會的孩子們有什么樣的意義?

曹文軒:我們耳熟能詳?shù)膬?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鵝》等,都是描寫苦難的,它們的主題是悲傷的而不是快樂的。我們這個國家歷經(jīng)過多種苦難,但回過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經(jīng)歷的這些苦難,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寫作資源,我們需要保持這樣的“記憶力”,以腳下這塊土地為根本,寫出獨一無二的東西。現(xiàn)在的家長似乎要把一切苦難都給孩子屏蔽掉,似乎孩子們只要快樂就好了。

曾經(jīng)有一個家長讓我給她的孩子寫一句話,這位媽媽說:“曹老師,這句話我都替你想好了,你只要寫‘祝你在快樂中成長’就行了?!蔽耶敃r就反問那位家長,但只有快樂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嗎?這樣長大的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嗎?我們并不是要孩子去真的經(jīng)歷苦難,而是增加他們的人生體驗,豐富他們的情感,幫助他們成長。

記者:未來您有什么新的創(chuàng)作計劃,請分享。

曹文軒:2016年獲得安徒生獎之后,我就開始創(chuàng)作“曹文軒新小說”系列,這個系列目前已經(jīng)出版了三種:《穿堂風》《蝙蝠香》和2018年最新出版的《螢王》。這個系列叫“新小說”,這里的這個“新”不僅僅是指的新作品,更是我在寫作上的一次新的嘗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