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不只是一首踏青之作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蹦纤卫韺W家朱熹的這首《春日》,是描寫春光的代表詩作。
一般認為,唐詩主情,宋詩重理。而詩歌應以抒情為主,故宋朝理學家的說理詩給人的普遍印象并不好。詩歌理論家嚴羽就曾批評宋代詩壇存在“以文字為詩,以學問為詩,以議論為詩”的風氣,認為這不是詩歌的正途。錢鐘書也說:“宋詩還有個缺陷,愛講道理,發(fā)議論;道理往往粗淺,議論往往陳舊。”
然而,朱熹的這首《春日》,卻將情、景、理三者交融一體,突破了簡單意義上抒情和說理的二分,反映出宋代大學者的格局與氣度,實為優(yōu)秀說理詩的典型。具體來看,這首詩闡述了以下深刻道理:
一是讀書明理、格物致知。本詩前兩句寫到,在陽光明媚的春日,作者于泗水之濱流連光景,但見滿目春色、百花競放,真是明麗鮮艷、一派生機。這兩句寫出了春天萬象更新的場面,所以有觀點認為該詩是游春踏青之作。這樣的理解未嘗不可。不過,泗水在山東曲阜附近,屬古魯國境內(nèi),為孔子當年講學之地,此時已淪于金人之手,故“尋芳泗水”還可理解為研習孔子思想和儒家學問。
“無邊光景一時新”則可理解為對孔孟思想有所領悟后的新境界。一個儒者通過學習儒家經(jīng)典以后,眼光格局自然不同,世界也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出來。這樣理解,符合朱子讀書明理、讀書變化氣質的觀念。除了讀書,朱子為學更強調(diào)“格物致知”。他認為,要認識宇宙間的道理,需通過對現(xiàn)象世界的具體事務研究來獲得。春花春色,本來是宇宙間的現(xiàn)象,但在對此觀察研究中,卻可以發(fā)現(xiàn)宇宙間的普遍道理。
二是仁愛育物。本詩后兩句,蘊含意義極其豐富。表面上來看,意為東風帶來了大地復蘇、萬紫千紅的春天;深層面來看,“東風”實則暗喻孔子的仁愛思想,“萬紫千紅”暗喻仁愛育物??鬃又匾暼?,仁的核心即是“誠”??组T經(jīng)典《中庸》特別強調(diào)“誠”,重視誠篤的情感?!吨杏埂费裕骸罢\者,天之道也?!弊屑氁髯x此詩,應該可以體會到這層“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和“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仁民愛物之義。
三是理在氣中。再進一步探析,后兩句還體現(xiàn)了朱子的一些獨特感悟?!皷|風”無形無象,要體會“東風”,只有通過百花爭艷的春光春色。這里的“東風”可理解為“理(道)”,“萬紫千紅”可理解為“氣(器)”。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就是朱子“理在氣中”的思想。百花不開,則東風之生化力量無從體現(xiàn),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的局面;百花開,則生化之理顯現(xiàn),即所謂“天地變化,草木蕃”的境界。故上蒼無語,要認識天理,需從四時百物之運行變化去體會。
四是理一分殊。朱子認為,從根本上說只有一太極,這是“理一”;物物各有一太極,這是“分殊”。陽春煙景,或紫或紅,這是“分殊”;俱因“東風”而顯,這是“理一”。此又類似于“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的說法。
總之,朱熹這首《春日》,雖有學問有議論,卻完全不著理跡,在毫不給人理解障礙的感覺之中,又富含理性。同時,該詩形象豐滿,既是滿目春光,又洋溢面對萬物復蘇的欣喜之情,寓哲理于情景之中;既是春游佳作,更是一首優(yōu)秀的哲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