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楊功戰(zhàn):我家的車、房進行時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楊功戰(zhàn)  2018年05月25日14:36

在我十二歲那年,我家添置了一輛車,一輛地板車。那時候,架子車跟著出工一天和一個男勞力掙一樣的工分――十分。

聽父親說,買個地板車七十七塊錢,生產(chǎn)隊里補助一百個工。按一個工兩毛錢算,就是二百塊,這么一算,買個地板車不但沒花錢,反倒賺了一百多塊錢呢。那時人都說“買個自行車就是買個兒,買個地板車就是買個爹”。因為地板車跟著生產(chǎn)隊出工一天也掙一個大勞力的工分,爹干活一天,也是十分,這么等量代換一算,可不就是和爹的貢獻一樣大嘛?

十八九的哥哥初中畢業(yè)也跟著生產(chǎn)隊干活掙工分了。隊上有需要地板車的活時候,哥哥就會拉著地板車出工,春天往地里拉糞,夏天往場里拉麥,秋天往家拉紅薯,拉高粱玉米大豆,冬天拉垃圾積肥漚糞。每天收工回到家,父親都要仔細把地板車擦拭一番,看看有沒有損壞。有一天,父親看了看地板車,忽地跳著腳罵了起來:“這是哪個龜孫日的!把俺的車帶鏟個口子?”我們湊過去看看,果然,車外胎上斜斜的有個口子。像是受了欺侮無處哭訴的小孩,委屈的張著嘴無聲地哭著。一定是有人眼紅俺家買了新車子,才暗下毒手,用鐵锨鏟的車胎。生性懦弱的父親也只敢在自家院子里罵,出了門,見了鄉(xiāng)鄰,照樣滿面含笑遞過去煙袋,請人家吸煙。

因為有了地板車,自己用也方便多了。每天收工回來,哥哥都會往家捎回來一車土。慢慢土堆大了,父親就往土堆里摻上點麥秸,澆上水,和成泥,再用叉子把摻和著麥秸的泥挑起來,一下下的摔,在兩間堂屋的東山垛起來,圍成了一間小堂屋的墻。足足多半年,才算把墻垛成了,最后又棚上檁子,搭上蘆葦織成的箔,涂上一層泥,再用長點的麥秸,一縷縷粘上,一間小堂屋就成功了。

由于父親、哥哥、地板車掙得都是大勞力的工分,到了年底我家不僅不用往外交錢,反而還得了二三百塊的分紅。有了錢,父親和哥哥去磚瓦窯拉來磚瓦,給哥哥蓋起來三間屋子。不過,是“腰子墻”,也就是地面上只有八九層磚,上邊還是土墻,屋山上有點磚的瓦房。就是這么三間“腰子墻”的瓦房,都讓村里人眼熱了好幾年;也是有了這三間“腰子墻”的瓦房,哥哥順利的娶來了媳婦。地板車也算為我家拉來了一個新家庭。

后來實行承包責任制,我家的地板車也越發(fā)忙碌:農忙時節(jié),在地里――拉肥料,拉莊稼;農閑時節(jié),在路上――哥哥拉著地板車跟著往火車站送棉花,一趟能掙五六塊錢。

十七歲那年,看看地里的活計,父親完全能干了,我爬上火車也出門打工了。這時候。村里有了渾磚瓦房。為了不落后,父親和哥哥從磚瓦窯場拉回來磚瓦,請了泥水匠師傅,忙活了半個月,也給我蓋了三間渾磚的瓦房。

也因為這三間渾磚的瓦房,我也和今天的妻走到了一起。

地里的糧食產(chǎn)量越來越高,只是價錢不高。鄉(xiāng)里領導適時的引導人們改種經(jīng)濟作物――紅富士蘋果。為了打藥方便,家里購買了一輛機動三輪車,既可以拉肥料拉蘋果,也可以打藥。

趕上了幾年好價錢,俺的腰桿也挺起來了,又買了摩托車,電動車……

孩子慢慢長大,三間瓦房不夠住了。于是,我開著我的機動三輪,拉沙子,拉水泥,拉鋼筋……七八天的時間,二層小樓拔地而起。

隨著市面上各種水果的出現(xiàn),種了二十多年的蘋果被人冷落了,價錢漸漸落入谷底。慢慢長大的孩子也不愿“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拎起拉桿箱出了家門。兩年后,孩子開著一輛小轎車滿面風光的回來了。

我問孩子是不是再蓋個樓,孩子撇撇嘴,切,城里那么多的小區(qū),哪兒不能住,非得在家???

孩子啊,外面的世界很大,隨你去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