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孫犁:我中學時課外閱讀的情況
來源:全民閱讀推廣小組(微信公眾號) | 孫犁  2018年06月14日05:19

從一九二六年起,我在保定育德中學讀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二年)?;貞浽谀且粫r期的課外閱讀,印象較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報紙:每天下午課畢,我到閱覽室讀報。所讀報紙,主要為天津的《大公報》和上海的《申報》,也讀天津《益世報》和北平的《世界日報》,主要是看副刊。《大公報》副刊有《文藝》,《申報》有《自由談》,前者多登創(chuàng)作,沈從文主編。后者多登雜文,黎烈文主編。當時以魯迅作品為主。

二、讀雜志:當時所讀雜志有《小說月報》、《現(xiàn)代》、《北斗》、《文學月報》等,為文藝刊物,多左翼作家作品。《東方雜志》、《新中華》雜志、《讀書雜志》、《中學生》雜志等,為綜合雜志。當時《讀書雜志》正討論中國社會史問題,我很有興趣。也讀《申報月刊》和《國聞周報》(《大公報》出版)。

三、讀社會科學:讀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費爾巴赫論》、《唯物論與經(jīng)驗批判論》等經(jīng)典著作,以及當時翻譯過來的蘇聯(lián)及日本學者所著經(jīng)濟學教程。如布哈林和河上肇等人的著作。

四、讀自然科學:讀《科學概論》、《生物學精義》,還讀了一本通俗的人類發(fā)展史,書名叫《兩條腿》,北新書局出版。

五、讀舊書:讀《四書集注》、莊子、孟子選本,楚辭、宋詞選本,以及近代人著文言小說如《浮生六記》、《斷鴻零雁記》等。

六、讀文化史:先讀趙景深《中國文學小史》、王治秋《新文學小史》(載于《育德月刊》)、楊東莼《中國文學史》、胡適《白話文學史》、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稓W洲文藝思潮》、《歐洲文學史》,日人鹽谷溫、青木正兒等人的有關(guān)中國文學著作。

七、讀小說散文:《獨秀文存》、《胡適文存》,魯迅、周作人等譯作,冰心、朱自清、老舍、廢名作品,英法小說、泰戈爾作品。后來即專讀左翼作家及蘇聯(lián)作家小說。

八、讀文藝理論:讀《文學概論》及當時文壇論戰(zhàn)的文章,如魯迅與創(chuàng)造社一些人的論戰(zhàn),后來的《文藝自由論辯》,及中外人寫的唯物史觀藝術(shù)論著。日本廚川白村、藏原惟人、秋田雨雀的著作,柯根《偉大的十年間文學》等。

九、讀文字語言學: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楊樹達《詞詮》,穆勒《名學綱要》,即邏輯學。

十、讀人生觀、宇宙觀方面的書:記有吳稚暉、梁漱溟著作,忘記書名。

以上所記,主要是課外讀物,多由教師介紹指導(dǎo)。中學生既無力多買書,也不大知道應(yīng)該買哪些書,所以應(yīng)該利用學校中的圖書館,并請教師指導(dǎo)。向同學師長借閱書籍,要按期歸還,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