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水中生花 千年流淌 非遺傳承人李昕桐把土耳其水拓畫帶到中國
來源:人民日報 | 龔仕建  2018年06月25日08:20

在提前調配的水溶液上,顏料輕輕滴落隨水波暈開,一番精描細畫后,將白紙蓋在水面上吸取顏料,再慢慢將紙抽離——一幅美輪美奐的多彩畫作奇跡般地誕生了。這就是被稱作“水面作花,紙拓成畫”的大理石紋水拓畫,是土耳其的一項傳統(tǒng)工藝,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古都西安,為記者演示這一技藝的是目前土耳其水拓畫唯一的外籍傳承人李昕桐。正是這個來自西安的旅土華人,把土耳其的水拓畫帶到中國。

2007年,李昕桐隨土耳其籍丈夫到伊斯坦布爾生活。遠離故土的李昕桐逐漸意識到生活不能僅僅依靠愛情,“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工作,我成了‘三無’人員”,李昕桐說。

“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滴滴斑斕的顏料在水面上慢慢暈染出色彩時,我的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崩铌客┑母淖?,從學習水拓畫開始。

從此,鄰居們經常看到一個東方女人,肩上扛著畫液、畫盆,手上拎著顏料、畫刷等10多公斤的水拓畫工具,從山頭的住處徒步到海峽邊,隨后再轉乘公交車、輪渡去學習水拓畫,這來回4個小時的路程,是李昕桐在10年學畫經歷里前3年的必經之路?!白畛?,我完全聽不懂師父的講解,只能用眼睛去觀察?!崩铌客┱f,因為語言溝通障礙,她成了班里的后進生。水拓畫的畫液和顏料需要畫家長時間的制作和醞釀,但她制作的材料卻無法使用。單單學甩顏料的動作,她就比別人多用了一倍的時間。

李昕桐的師父、土耳其水拓畫工藝大師查埃羅發(fā)現(xiàn)了李昕桐學習中的困難,便讓班里英語最好的同學給她做翻譯。李昕桐這才慢慢了解到水拓畫技藝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溶液及顏料二者之間必須達到完美和諧的作畫狀態(tài)——水拓畫這盆‘水’真的很深?!睆闹谱魉芤?、顏料、畫刷開始,到揮手而就一幅作品,李昕桐用時間沉淀出高超的技藝。

2014年,在師門三代聯(lián)展上,李昕桐成為師門25年間2500名學生中第十五個得到出師證的學生,也是唯一一名外籍學生。她說,“把自己的國粹教給外國人,而且史無前例地頒發(fā)了出師證,我的師父和師爺就像這座城市一樣包容?!?/p>

李昕桐將水拓畫推廣到中國的想法也得到了師門的支持。

查埃羅是土耳其奧斯曼歷史文化專家,一直以來都認為水拓畫起源于盛世大唐。他認為,水拓是紙張裝飾藝術,而紙張由中國發(fā)明。通過翻閱大量史料,他推測唐朝時期,在塔拉斯河大會戰(zhàn)中,水拓畫被唐軍通過古絲綢之路傳至中亞和中東,最終在土耳其播種開花。

畢竟相隔千年,如今又相距萬里,如何讓更多中國人了解水拓畫,對于李昕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2013年以來,她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重慶等地舉辦多場公益講座、體驗課、師資培訓班,并積極參加多檔文化欄目的錄制工作,以期讓更多的人認識水拓畫。

她還在國內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宋朝《文房四譜》中記錄的唐朝藝術“流沙紙”,與如今的水拓畫制作工藝極其相似,然而這項工藝已在中國失傳。

從土耳其到中國,從唐朝到現(xiàn)今,水拓畫藝術跨越了時間與距離,經歷了滄桑與風雨,孕育出獨特的匠心,在世界留下獨具東方神韻的一筆。來自古絲綢之路起點長安的李昕桐,更加頻繁地往來于中土之間。什么也打消不掉她將水拓畫帶到中國的信心和決心?!斑@不只是畫,還是文化,還是歷史?!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