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味道
北國之春是絢爛而倉促的:遲來的一場春雪中,桃李枝頭的花團(tuán)錦簇就已零落成泥;在接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櫻花、丁香花、海棠花、槐花、牡丹、芍藥、紫藤花……那么多值得人流連和吟詠的花兒迫不及待地扎堆兒怒放,又毫不留情地扎堆兒凋零。面對滿地殘紅,人們也只有平添幾分嘆息和惆悵。
傷春的情緒尚未平復(fù),不經(jīng)意間,空氣中已經(jīng)充滿了初夏的味道。
初夏的味道是什么?在流水線一般的生活節(jié)奏中,它只在人們分神的一剎那觸動一下人們的心扉,隨即就淹沒在浮躁的洪流中了。是的,在物欲喧囂躁動的時候,有誰會去留意和體會時令的意味呢?或許只有當(dāng)心真正沉靜下來,真正開始感知身周萬物的時候,時令的意味才會緩緩地浸潤到人們的身心之中,甚至與人們?nèi)跒橐惑w。宋儒程顥有言: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的確是深諳其中三昧的切身之語。若真如此,就讓我們追尋身心的感受,來體驗(yàn)一下初夏的味道吧!
初夏是綠葉的季節(jié)。殘紅尚未褪盡的枝頭,綠葉已接替了主角的位置,在盡情展示著生命的風(fēng)采。高大挺拔的白楊、婀娜多姿的垂柳、低矮茁壯的冬青……一叢叢、一簇簇綠葉在競相伸展,如蓋、如云、如縷、如毯,如火如荼。初夏時節(jié)的綠葉,已褪卻春天初生發(fā)時的青澀與稚嫩,顯得舒展和挺括。那種閃爍著油亮光澤和蓬勃生機(jī)的翠綠,是初夏綠葉特有的風(fēng)采。徜徉在這種綠意中,怎不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強(qiáng)勁脈動,怎不讓人身心為之振作奮發(fā)呢?
初夏時節(jié)的北國,在正午時分的陽光下行走,已經(jīng)有了幾分炙熱的感覺。而在清晨和薄暮,氣溫卻非常適宜。此時漫步于林陰道上,是最愜意不過的一件事了。剛剛褪下長袖的春裝,袒露在陽光和空氣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都是那么敏感。一陣風(fēng)兒拂過,微微有些涼意,卻讓人感到分外清爽,如沐浴于清涼的泉水中。古人喜歡用的“清風(fēng)”一詞,用來描述此時的感覺,真可謂曲盡其妙。隨風(fēng)而至的,還有那大自然特有的氣息。仔細(xì)分辨一下,其中有葉的甘冽、草的浸潤、花的馥郁……氣息是如此豐富多樣,卻毫無違和之感。它們伴隨著初夏高遠(yuǎn)的藍(lán)天和微涼的空氣,一陣陣清冽冽地滲透到人的心脾中去,讓人心曠神怡。陶淵明曾有“山氣日夕佳”的詩句。他所謂的“山氣”,莫非就是這種清冽而甘醇的氣息?
也許是受了綠葉和清風(fēng)的感染,那林間的鳥兒,也變得格外歡快起來。一聲聲啼囀,或清脆,或渾厚,或婉轉(zhuǎn),或悠揚(yáng),如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流動在初夏時節(jié)清涼而通透的空氣中。“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彼稳颂K舜欽的這首詩,描寫的是仲夏的意味。在初夏時節(jié),人們固然不能體味榴花照眼的明麗,但感受這沁人心脾的清涼,卻也無需通過深深的別院、光滑的簟席和滿地的濃蔭,乃是一件觸手可及的事了。
這樣來說,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初夏的味道,我會選擇“清涼”。在我看來,由清涼而得自在,這就是初夏時節(jié)對我們的饋贈。不過,初夏的味道是豐厚和個性化的,不僅存在地域和時間差異,而且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就像故都的秋一樣,在郁達(dá)夫的筆下是清靜悲涼的,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卻色香味俱全。也許正因?yàn)槿绱?,它才值得反?fù)體味和感受吧!
與春天一樣,北國的初夏也是短暫的,如露亦如電。杜宇聲聲尚在耳邊縈回,那灼目的驕陽和撲面的熱浪,已在宣告著盛夏的登場了??v浪于大化中的游子們,且莫再為“不知春去幾多時”而傷感,也莫對于“赤日炎炎似火燒”而心生恐懼,就沉入這初夏時節(jié),盡享這生命的清涼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