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東晉時期的紙畫:《墓主人生活圖》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阿迪力·阿布力孜  2018年07月27日15:25

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東晉時期《墓主人生活圖》紙畫。 (印度新德里中亞博物館收藏)

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13號墓出土的東晉時期《墓主人生活圖》紙畫。 (新疆博物館收藏)

新疆古代繪畫藝術在我國繪畫發(fā)展史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吐魯番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一幅《墓主人生活圖》,是東晉時期的藝術作品,被譽為是我國最早的紙畫。雖然畫風略顯古拙,但其流露的文化內(nèi)涵異常豐富。從風格和內(nèi)容上看,這幅圖與甘肅省嘉峪關市出土的同時期畫像磚很相似。

《墓主人生活圖》于1964年在吐魯番市阿斯塔那13號墓出土。整幅圖長106厘米、寬46厘米,由6塊大小相似的紙拼接而成,紙質厚實,呈土黃色,類似桑皮紙。畫面橫向展開,四周邊線用墨彩繪出長方形。畫上方從左至右分別繪有3棵樹,前兩棵樹枝干比較清晰,而且葉子十分獨特,分別由兩組圓形的北斗七星點綴;中間樹上落一鳳鳥。畫面左、右上角各有一個圓形圖樣,左邊的圓中畫有蟾蜍形象。從嫦娥奔月變蟾蜍的古代傳說到《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趶夋烏,而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可知,這兩個圓分別表示太陽和月亮。

畫下方人物右側依次繪有曲蓋、節(jié)、麾、幢?!锻ㄨb》胡注續(xù)稱:“晉制:諸公任方面者,皆給節(jié)、麾、緹幢、曲蓋。”由此推斷,該墓主人身份不簡單。因為其不僅有作為高級儀仗的幢蓋,還有象征權力的節(jié)和指揮軍隊的麾。因此,其身份絕非一般地主,很可能是州一級的軍政首腦。

畫下方中心端坐于榻上之人應為墓主人,他手持團扇做乘涼狀,神態(tài)嚴肅,其體型略顯臃腫,頭戴黑冠,身穿條紋袍服。男子所穿長衫,寬袖、開襟,是魏晉時期士大夫們的典型服裝。墓主人身旁的女子畢恭畢敬地站著,可能是主人的妻子,也可能是侍女。女子身著曳地紅裙,發(fā)髻是魏晉時期內(nèi)地流行的擷子髻。

畫左下方是一個身著短衫的馬夫,馬夫手執(zhí)馬鞭站在一匹裝飾華麗的馬后,伺候主人出行。黑馬頭比較大,細腰背上放置著鞍具。整體上看,馬的形象有點類似卡通畫的感覺。

圖片中沒有農(nóng)夫手持生產(chǎn)工具勞動的場景,但其左上部繪有一麥場,有一堆高大的麥垛,旁邊放置著木叉與耙子。這一系列描繪當時農(nóng)耕活動的壁畫,既是對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展現(xiàn),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勞動者的勤勞。

庖廚是魏晉時期墓室壁畫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圖片右下方畫的是廚房,里面擺滿了石臼、磨盤、炊具等。爐內(nèi)爐火正旺,一位廚娘正在烹飪飯菜,這都是貼近當時實際生活的反映。

整個畫面以墨為黑,以赭石取紅,畫面用筆粗放,細品其內(nèi)容卻可謂博大精深。作者信手揮灑,將神話傳說、天文地理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衣食住行表現(xiàn)得干凈利落,畫風與河西地區(qū)魏晉墓壁畫基本一致,內(nèi)容也反映了東晉時期貴族們驕逸的生活,可謂是中國墓葬壁畫中的精品之作。

印度新德里中亞博物館也收藏著一幅出土自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墓主人生活圖》紙畫。畫面右上角為主人,頭戴冠,身穿寬袖長袍,手持一把團扇跪坐在臺床上。床前的一位年輕侍女,頭梳發(fā)髻,身穿窄袖對襟上衣、下穿褲子,左手將一個碗遞給主人,右手執(zhí)一把長柄勺。侍女的左側,跪坐著兩位頭戴冠飾、身著寬袖長袍的男子,可能是主人的親戚或到訪的客人。圖中部為樂舞伎人,最前面為一女舞伎,其雙肩端平,水袖下沉,正翩翩起舞。后面跪坐兩位男子,一位做單手擊鼓狀,另一位在吹奏著細長的管狀樂器。左下方還繪有牛車、鍋灶等生活用具,右下方為一跪俯吹火的傭人。這幅畫反映了當時西域高昌貴族的生活面貌,表現(xiàn)出濃郁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