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電線:創(chuàng)作就像搞科研,講究創(chuàng)新不要雷同
來源:澎湃新聞 | 夏奕寧  2018年09月05日10:03

每年暑期的電視熒幕都是各大IP劇的角斗場,這個月首先登場的,便是古裝玄幻劇《香蜜沉沉燼如霜》。

《香蜜沉沉燼如霜》改編自同名網(wǎng)文,講述了花神之女錦覓與天帝之子旭鳳三世輪回的恩怨癡纏,守望千年之戀的故事。除了楊紫、鄧倫、陳鈺琪等90后實力演員的加盟,讓觀眾看到演技的保障,原著作者電線親自把關影視劇本、據(jù)傳高達90%的原著還原度,也令書粉十分期待。

即便是10年前的創(chuàng)作,但《香蜜沉沉燼如霜》的玄幻設定與甜虐劇情放在當下看來也并不過時。作者電線雖然只創(chuàng)作了四篇作品,卻篇篇精彩好看,讓她很早就躋身人氣大神、暢銷作家的行列。

《香蜜沉沉燼如霜》劇照,女主角楊紫

電線詼諧的文字與文雅的外表,讓人很難聯(lián)想到這是一位學生時代埋頭實驗室的工科女。處女作《薄荷荼靡梨花白》是彼時剛興起的架空穿越題材,很快就為她積聚了人氣,在隨后的幾本中,她又玩轉了都市言情、修仙玄幻與古代愛情。

《香蜜沉沉燼如霜》劇情貫穿六界,花界精靈與天界火神相愛的設定,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電線坦言這大約與她化工學子的習性有關:“我們搞科研的講究創(chuàng)新,任何一樣東西我們都不想有雷同。”

2010年寫完《兩只前夫一臺戲》后,電線沒有產(chǎn)出新作,微博更新也不怎么頻繁。眾多讀者在網(wǎng)線這頭思念呼喚她,她卻去養(yǎng)魚了:“養(yǎng)海水魚養(yǎng)了三年,我的稿費基本都投到海水魚上了。養(yǎng)海水魚還不能輕易出門旅游,家里面一定要有人看著,而且必須是對這個東西非常熟悉的人,因為控制PH值、光線溫度,這些都有參數(shù)指標?!?/p>

在單位做實驗還不夠,電線回到家繼續(xù)“做實驗”的行為遭到了家人的吐槽。不過這份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倒是很像《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女主角錦覓。電線筆下角色的性格特點,多少都帶有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甚至有些臺詞就來自她的朋友。她希望能借此改變他人對理工科學子木訥不善言辭的看法,感受到理工學霸高級的幽默。

與《香蜜沉沉燼如霜》同期的經(jīng)典網(wǎng)文幾乎被翻拍了個遍,《香蜜沉沉燼如霜》的版權最終被完美世界影視拿下,導演、編劇都請來了業(yè)界的大拿。甚至為了鑒定主角的性格、保證角色心理層次推進的合理性,劇方還請來了心理學專家,專業(yè)嚴謹?shù)膽B(tài)度得到電線的大加贊賞。她也親自參與了劇本創(chuàng)作,為劇版增加了很多小說中暗示過但沒有展開的情節(jié)。電線還透露,她在臺詞中埋下了與讀者的默契。

像電線這樣入行十余年,仍然對寫作抱有非常純粹心態(tài)的作者,或許已經(jīng)不多見?!安荒苷f有把網(wǎng)文當成事業(yè),還是一個興趣吧。作品出版、再版,心理上就已經(jīng)很成功了?,F(xiàn)在《香蜜沉沉燼如霜》拍了電視劇,如果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我個人會更高興?!彪娋€說。

《香蜜沉沉燼如霜》作者電線

對話

我們搞科研的講究創(chuàng)新,不想有雷同

澎湃新聞:電線這個筆名很特別,有怎樣的由來?

電線:其實并沒有很特別的出處,就是當時想要用的筆名都被注冊了,于是隨便取了個筆名,還比較符合我工科女的風格。幾乎所有的讀者見到我第一眼會很驚訝,因為他們以為作者是男性。

澎湃新聞:你大學的專業(yè)是材料化學,后來怎么會想到去寫網(wǎng)文?

電線:雖然是工科女,但我還是有一顆文藝女青年的心。我語文一直學得很好,不比物理、化學差。女孩子心里面都會想象一些跟生活完全不搭界的故事,正好也有平臺,我就開始隨手寫一點文字放上去,當時覺得,有沒有人看到都無所謂。

澎湃新聞:跟偏文科類的寫手相比,你感覺自己有怎樣的優(yōu)勢?

電線:可能我看問題的點會比較奇怪,這也是為什么《香蜜沉沉燼如霜》的人設是之前沒有人想到過的,里面有一個完整的閉合食物鏈。

很多人覺得,學理工科的人會比較木訥,或者說不解風情,其實真正的理工學霸,不但很風趣,有些還屬于高級的幽默。《香蜜》里有些人物的性格成分和臺詞,就是來自于我身邊的人。

澎湃新聞:你會把你的性格投射在筆下的人物上嗎?

電線:通常我會把我的性格特點分散開來,融入進不同的角色。其實《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女主錦覓,她的性格很不像我,但如果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肯定會非常有意思,于是就創(chuàng)造了她。如果一定要說錦覓比較像我的地方,就是她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身上有一些不經(jīng)意的冷幽默吧。

澎湃新聞:你習慣在創(chuàng)作時用第一人稱?

電線:對,我的讀者大部分是女性,你要讓她們看文時覺得她們就是女主,用第一人稱寫會更容易讓讀者代入情緒。但第一人稱寫作也有弊端,就是很多的隱線,包括一些陰謀不容易正面呈現(xiàn)。寫劇本時你可以用上帝視角,但小說里各個人物的性格,都必須通過女主的視角來呈現(xiàn),所以會受限很多。

澎湃新聞:你開始寫網(wǎng)文是在10年前,當時仙俠魔幻類作品還不是非常多,感覺還挺考驗作者的想象力的。

電線:我很討厭跟別人一樣。這可能和我的專業(yè)有關,我們搞科研的講究創(chuàng)新,任何一樣東西我們都不想有雷同。我現(xiàn)在寫文也是,在體系上要跟人家不一樣,不能按別人的設定來寫。

澎湃新聞:《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

電線:最早我想寫一個絕情的主角。一想到絕情,大家就會就想到典型的冰雪美人小龍女,但是我不想有雷同,就有了外表活潑內在冷情的錦覓。錦覓的自我認知偏差比較大,我對她的想象是小貓照鏡子,鏡子里她是威風的大獅子,鏡子外她是可愛的小貓??赡芤驗樗请p子座,所以對新鮮事、對自由都很感興趣,這種里人格和外人格的不同,會給人很新奇的感覺,讓人很想要去探究。

澎湃新聞:感覺你的作品《香蜜沉沉燼如霜》《薄荷荼靡梨花白》,書名都是挺拗口的,不太好理解。

電線:我覺得自己取名字的能力很差,都說一個作品,名字起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可是我真的特別不擅長取名,每次都是人物設定都想好了,最后不得已才想了個名字。后來碰到要出版、要拍電視劇,也沒有想到比原來更好的名字。

澎湃新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沒有哪位前輩或是作品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電線:我喜歡讀唐詩宋詞。有網(wǎng)友評論說《香蜜沉沉燼如霜》里,包括后來到制作方、編劇,包郵區(qū)畫風撲面而來。的確,它里面角色臺詞呈現(xiàn)的感覺挺像的。有讀者說我每本書都寫到了昆曲、戲曲元素,我個人對這些東西不是很精通,但我很喜歡,于是我希望劇本里面,也能有這些東西的呈現(xiàn)。

連載《香蜜沉沉燼如霜》時,我很想呈現(xiàn)江浙風情,特別是花神的角色,我沒有正面描寫他,都是通過番外、比較側面的描寫。制作方當時問我,劇本要怎么充實、怎么豐滿人物的性格,我就說花神,我不想具體去呈現(xiàn)他的愛情,要有一種朦朧美?;ㄉ竦撵`感便來源于蘇州的建筑,煙雨蒙蒙的。

澎湃新聞:這個還挺難的,現(xiàn)在國產(chǎn)劇都希望把信息都通過主角、配角的嘴巴講出來,很難達到讓大家思考,然后慢慢接近結果的那個效果。

電線:是的,我當時就對導演和編劇提出,不要把觀眾當笨蛋。觀眾是有智商的,不能以過往的成功的案例來看,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把觀眾當朋友。我們劇本里有很多東西涉及到哲學,當時經(jīng)過多道創(chuàng)作后,有人指出劇本太矯情或者哲學性太強,不適合我們針對的受眾。

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但電視劇跟文字不一樣,跟電影也不一樣??措娪埃?0分鐘在電影院里,起碼注意力有一半時間是集中的,看電視劇,有可能你一邊干別的事一邊看,你走開一會回來還能接上劇情,所以電視劇就不能太抽象。這就很矛盾。

《香蜜沉沉燼如霜》劇照

楊紫和誰都有CP感,鄧倫笑起來很清澈

澎湃新聞:你有參與劇本創(chuàng)作嗎?

電線:編劇會來咨詢我的意見,里面一些女主和男主男二互動的腦洞來自于我。我相信??次視淖x者,能看出那些細節(jié)和臺詞是我加的,算是我留給讀者的默契,希望他們能get到。

澎湃新聞:感覺和你同期的作者,有名氣的作品IP都被買得差不多、拍得差不多了,《香蜜沉沉燼如霜》被翻拍得還是挺晚的。

電線:這些年所有做IP的公司都聯(lián)系過我,很可惜《香蜜沉沉燼如霜》賣得比較早。另外一個公司很早就買了,但是時間到了他們也沒有拍,完美世界影視這邊很重視,到期后重新買了版權來拍。而且他們也不是一錘子買賣,非常尊重原著,也都是看過原著、喜歡原著的人加入了電視劇的團隊。

澎湃新聞:你之前有提到,《香蜜沉沉燼如霜》看起來是講仙魔戀,后來畫風就變成叢林生存紀錄片,然后又變成了案件聚焦?

電線:那個是我和他們玩笑啦,說叢林探險是因為劇本里寫到的那些動物,蛇、蝎子、蜈蚣啊,沒想到他們全搞來了真的。特別贊,我喜歡真實的東西。

澎湃新聞:《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幾位主演,可以說是年輕一代里的演技派了。

電線:像是楊紫和鄧倫,我都很認可他們的演技。楊紫很難得的一點是,她和誰都能演出CP感。鄧倫演出了旭鳳外表高冷,但內心干凈不屑于爭斗的一面,笑起來很清澈。

澎湃新聞:這幾年你基本上接近神隱?

電線:一直以來,我都是抱著一種只要我自己寫得開心就好的心態(tài),如果有人能看到我的文字,他們看得開心,我覺得這樣更好。

我個人是很喜歡連載的,能直接看到讀者的反饋,當時讀者里還很少有水軍,評論都是干貨,作者也并不在乎紅不紅。如果讀者喜歡你的文字,那說明讀者和你的審美觀和文字認知都差不多,那種感覺勝似精神上的交往。

澎湃新聞:想對讀者說些什么呢?

電線:每次看到讀者催更,我都有一種暑假作業(yè)沒有做的心虛的感覺,也會很高興我能夠被讀者惦記著。

《香蜜沉沉燼如霜》當初寫了三四章我就停更了,有時間了我就寫一寫,還是蠻任性的。它后來能寫完,其實都是被讀者催出來的動力。想對我的讀者說,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們,聽到你們說“想活在你筆下的世界”,我真的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