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中難以直面的愛與惡
極致的愛猶如對鏡自照。可為了不被這樣的愛燃盡,我們樂于只在文藝作品里遠觀。于是,一代代人被《呼嘯山莊》吸引,又一次次在銀幕上講述另一個故事。
電影《呼嘯山莊》2009年版海報
我抑制年輕的靈魂再渴望你,
忍住無用激情迸發(fā)的淚,
嚴拒我對你墳墓燃燒的向往,
那墓啊,比我自己的更屬于自己。
——艾米莉·勃朗特《憶》
“她從惡的深淵里吸取了切實的教訓。很少人比她更嚴謹、更勇敢、更正直”?!叭绻查_不道德行為的施虐形式不談,艾米莉·勃朗特書中的惡,也許表達得最為全面”。法國后結構主義哲學家喬治·巴耶塔在《文學與惡》一書中曾這樣評論《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不像《簡·愛》剛問世便獲得認可,甚至被時人認為是“道德敗壞”而遭受冷遇。然而,在艾米莉過世100多年,《呼嘯山莊》早就成為英國小說的殿堂級名作后,從歷次影視改編版本來看,世人似乎仍不能完全直面這本小說所寫的惡。
筆者見過的所有電影改編版本,對??藚枺ū疚娜宋镄彰g法均取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方平譯《呼嘯山莊》)的惡行或多或少都有所弱化。
年代最早的1920年默片版本,拷貝早就沒有了——鑒于英國當年遠遠落后于歐洲大陸和美國的電影攝制水準,影片本身應該也沒有太大價值。在廣為人知的1939年版中,??藚栍摄y幕形象堪為英倫男性典范的勞倫斯·奧利弗飾演,高大帥氣、儀表堂堂,別說作惡了,簡直是個受了欺辱還堂堂正正教大家做人的平民英雄。這一版本基本上只演到女主角卡瑟琳之死,少了涉及下一代的部分,??藚柪@不開的惡行主要是針對卡瑟琳哥哥亨德萊的。為了給??藚柕膱髲驼艺斃碛?,影片抹黑洗白兩手抓,比如將原著中??藚枏暮嗟氯R手中搶馬,改成正好相反的情節(jié)。
到了1992年版,日后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出演伏地魔的拉爾夫·費因斯,上妝后很有些原著中??藚栆伤萍召惾说漠愑蚋泻蛡€性劍走偏鋒的邪性氣質,但他從呼嘯山莊出走前的人物塑造,和50年前的奧利弗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除了脾氣稍微暴了點,依然是一個看上去人不錯但是一直受富人孩子亨德萊欺負的窮小孩。將近20年過去,2009年版中的湯姆·哈迪能看出來演技在線,但在片中的定位更像是個為愛癡狂的普通人,離??藚柦鯓O致的惡更遠了。
這些??藚柛饔星?,但他們都很難說是艾米莉筆下的那一位。
與惡相比,死亡似乎容易理解多了。??藚柵c卡瑟琳死生糾纏的愛,尤其是卡瑟琳病逝前兩人最后相見的一場戲,是《呼嘯山莊》所有影像化版本中無可置疑的高光部分。很多讀者、觀眾會認為,女主角死后,??藚枦]完沒了且沒有下限的復仇是難以忍受的,故事的后半程魅力大減。E.M.福斯特直言,《呼嘯山莊》雖說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可是你讀了之后卻什么都想不起來,只記得??藚柡偷谝淮ㄉ铡?。
可是,回到小說中細看這個段落,??藚柡涂ㄉ罩g的愛同樣摻著濃烈的恨,甚至自私的、回避不了的惡。
“將來我埋在泥土里之后,你還會快樂嗎?”卡瑟琳說,她模擬??藚柕恼Z氣說道,“那就是卡瑟琳·歐肖的墳墓啊。從前我愛過她,我失去了她心都碎了。但這都是過去的事啦。這以后我又愛過不少人?!边@時已經奄奄一息的她正扯著希克厲的頭發(fā),不讓他站起來。她說但愿能一直揪住他,直到兩人都死了為止,“我才不管你受的罪呢。為什么你就不該受罪呢?我是在受罪呀!”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都是人之常情。而卡瑟琳明明了解希克厲對自己的愛,卻任由臨別的話像刀子一樣一句句砍過去,帶著一股自私的狠勁兒,偏偏不讓他好過。在旁觀的敘述者女管家納莉眼中,這景象不僅奇怪而且可怕??ㄉ彰嫒輵K白,嘴唇沒有一絲血色,兩眼卻閃閃發(fā)光,“露出一副狂野的、要報仇雪恨的神色”。
這里不禁讓人想起艾米莉的一首詩《憶》(Remembrance),詩中她仿佛化身希克厲,回應長眠地下的卡瑟琳多年前的質問,說自己從來就沒有忘記她,對她的思念長久“徘徊在北方的海岸和山崗,歇息在遍地蕨葉和叢叢石楠”。
此處的情境恍惚間與《呼嘯山莊》交疊了。石楠叢生的山崗,不正是??藚柡涂ㄉ丈昂退篮蟮慕Y伴徘徊之地嗎。年少時,在卡瑟琳與??藚柈a生嫌隙前,他倆仿佛兩個野孩子一樣終日游蕩在荒原上,故事的結局是希克厲死亡,總有些鄉(xiāng)鄰,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說好像看到他和一個女人的身影出現(xiàn)在荒野里。
荒原,是現(xiàn)實世界里承載兩人感情的場域或者說容器。根據(jù)《呼嘯山莊》改編的電影幾乎都將高光打在卡瑟琳這一代的愛情上,男女主角年少時在荒原上的相處,當然是重之又重的段落——對下一代凱茜、哈里頓和小林頓的愛情糾葛著墨多了(比如1992年版),往往會引來大量“無聊”“跑偏”的評論。
有趣的是,因為小說始終采用第三人稱旁觀視角,敘事人納莉告訴小說中的“我”——租住在畫眉山莊的洛克烏先生,兩個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兩人一塊兒一清早就奔到荒原上去玩一整天”,納莉沒有和他倆一起在荒原上同游,理論上讀者從來沒有真的“見過”這兩位是如何整天在荒原上消磨的??赡堋逗魢[山莊》所有的影像化版本都去填補這處留白了。
電影展現(xiàn)的荒原之愛與小說的不同,恰好透露出盡管到了現(xiàn)代社會,后人不僅依然無法完全直面《呼嘯山莊》所寫的惡,而且對艾米莉筆下愛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偏差的。這兩重偏差實質上是一體兩面的:不能理解她寫的愛,所以更無法理解她寫的惡。
這種認知上的偏差,在于??藚柡涂ㄉ罩g的愛雖然發(fā)生在男女之間,最終也發(fā)展成了愛情,但本質上不是世俗意義上的男歡女愛。他倆彼此吸引的基礎是有相同的靈魂,看對方就像照鏡子一樣。在書中,卡瑟琳對納莉傾吐心聲,第一次坦言她對??藚柕膼郏骸拔覑鬯刹皇且驗樗L得俊俏,納莉,而是因為他比我更是我自個兒。不管咱們的靈魂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他和我是同一個料子?!?/p>
卡瑟琳和丈夫林頓之間才是一般小說里的俗世之愛,林頓“就像月光和閃電光、冰霜和火焰那樣和我們截然不同”。這份愛同樣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和前者不在一個層面上。170多年前寫成的《呼嘯山莊》,持續(xù)閃耀的現(xiàn)代性之光正在此處:華服與美酒、階級與財富都是偽飾,可以像衣服一樣脫掉,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去追求最本真的自我?!逗魢[山莊》所描繪的愛吸引人的機關正在這里。而后人津津樂道、迷戀不已的狂熱激情是果不是因,是“追求本真自我”這個愛的出發(fā)點太過純粹,與將人裝進條條框框里的世俗對撞太過強烈所導向的必然結果。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改編電影卻只習慣了用世俗之愛的窠臼去套,以兩個少年在荒原上的恣意游蕩為例,對于這處留白,大部分片子都處理成了你儂我儂、肢體語言相當成人化的言情橋段,最老派的1939年版居然玩起了王子扮演游戲。卡瑟琳可不是什么等待拯救的公主,她愛,她死,她的每一步都是自己選擇的。
他倆在終日游蕩中,有一天偶然闖入林頓家的舞會,卡瑟琳由此被世俗社會的華麗袍子吸引,融入世俗和保持本真兩種無法相容的需求,開始對她這同一副軀殼展開激烈爭奪,她最終的死亡只是放棄這副軀殼的一個結果。
闖入舞會這個轉折性的關鍵情節(jié)發(fā)生在卡瑟琳12歲、??藚?3歲時,可是很少有電影版本(2011年版是個例外)用這個年齡的小演員,原因在于在這個情節(jié)前面,這兩個角色先要在荒原上展開成人化的言情戲,本質上是電影改編對兩人的愛情在認知上存在如上所述的偏差。
大約生活在100年后的弗吉尼亞·伍爾夫,應是讀懂了《呼嘯山莊》與俗世格格不入的靈魂之愛,一語道破這本書寫的不是男女之愛。她說:在《呼嘯山莊》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chuàng)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通過她的人物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
基于這一點,大致可理解為什么??藚枤埧釄髲偷膶ο髸ㄉ瘴┮坏呐畠簞P茜、她的侄子小哈里頓,他自己惟一的孩子小林頓也不能幸免。他對下一代這些孩子的惡行,是讓讀者最難接受的部分。從??藚柕慕嵌瓤矗话闳艘杂H緣為紐帶確立的情感聯(lián)系,對他全無意義。讓他放下惡念,對凱茜和哈里頓在他眼皮子底下相愛“連抬起手都覺得麻煩”,是因為被凱茜從蒙昧中拉出來、積極向上的哈里頓,就像是一個平行空間里重獲新生的他自己——“哈里頓似乎不是一個小伙子,而是我的青春的化身”,他的模樣“是我那不朽的愛情的一個幻影”。??藚栐谶@樣一個化身與幻影面前,沒有了力量。
極致的愛猶如對鏡自照。可為了不被這樣的愛燃盡,我們樂于只在文藝作品里遠觀。于是,一代代人被《呼嘯山莊》吸引,又一次次在銀幕上講述另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