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勃勃生“機”
來源:人民日報 | 費偉華  2018年09月13日07:30

1978年我結(jié)束了三年多的知青插隊生活,考取了農(nóng)校。

要去讀書了,第一次遠離家門,父母依依不舍,花20多元買了一臺紅燈牌半導體收音機,作為禮物送給我。那時20元不是個小數(shù),父母就是省吃儉用,也非要給兒子買上一件像樣的東西,獎勵家里第一個考取中專的孩子。有了收音機,我就不會感到陌生和寂寞了,看到它,就像自己的父母在身邊一樣。

9月份開學,我?guī)е找魴C到了學校。剛到學校,同學之間還不熟悉,我就與收音機為伴。課余,常拿著收音機聽聽新聞、戲曲和音樂。過了一年,興起學外語,一些電臺開設了英語、日語輔導廣播,同學們紛紛加入了學外語的行列,我這臺收音機也算派上了大用場。早上、夜晚大家拿著外語輔導課本,跟著收音機學起了單詞。在寢室里,在學校的公園里,隨時可以聽到瑯瑯跟讀外語的聲音。這時,我才算真正零距離接觸了外語。盡管學得并不好,卻感覺到國門已經(jīng)打開,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世界。

三年后,我?guī)е@臺收音機到家鄉(xiāng)的一個公社工作。那時,文化生活還比較單調(diào),有一臺收音機,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幫助。又過了兩年,到了1983年,我結(jié)婚時,姐夫好不容易給我買來流行的一款雙燕牌8080收錄機。新房里最時尚最顯眼的就屬這臺收錄機了。我放入磁帶不時地播放李谷一的《鄉(xiāng)戀》,朱明瑛的《回娘家》……被吸引的鄰居也時常過來聽一聽。我把收錄機當個寶貝,不管走到哪兒,都要拎著它,與大家共享美妙的音樂。兒子會說話后,跟著收錄機,扭著小屁股“芝麻開門……”唱個不停,那動作,讓人笑得合不攏嘴,至今記憶猶新。通俗歌曲流行,也預示著文藝百花齊放的春天來到了!

到了1986年,家里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購置了16英寸的彩色電視機。那時,這可是一個稀罕物。鄰里們從來沒有看過彩電,就早早地圍坐在院子里等待著,我用毛竹竿接上天線后,打開電視機,大家有說有笑地觀看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盡管電視的清晰度不高,人們還是看得如癡如醉,電視劇播完仍久久不愿離去。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高科技與影像藝術結(jié)合,展現(xiàn)出來想象中的天宮、海底竟是那樣的神奇!

到了1998年,我告別了平房的生活,搬進了商品房。家里一下子就添購了21英寸熊貓和17英寸TCL兩臺彩電,那時彩色電視機已走入尋常人家,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

進入新世紀后,等離子、液晶電視機開始進入家庭。2009年,我看老款的顯像管電視機又大又笨又占地方,一下狠心,把兩臺老款電視機全部淘汰,換上了46英寸和35英寸液晶電視機。我怎么也想不通,原來那么厚那么重的電視機,一下子會變得那么薄那么輕巧,科技的力量真是無窮的。液晶電視機來了,數(shù)字電視來了,高清電視來了,看電視就像在看電影,畫面清晰,音質(zhì)動人。跟小時候搬著凳子去看露天電影的情形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看電視連續(xù)劇,我再也不用每天守著時間,等待電視臺的播出。想看什么,只要用手指輕輕一按遙控按鈕,點播節(jié)目馬上讓我如愿以償。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給我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新生活。

小巧便捷的平板電腦來了,成為人人喜歡的新產(chǎn)品。我們家里,我和兒子人手一款,再不迷戀那煽情的電視劇了。一有時間,就與它為伴,下棋上網(wǎng),如癡如迷,流連忘返。它又小又輕,成為我出行的必帶之物,是辦公的好幫手,遠在千里之外,照樣處理事務。

微信時代的到來,手機把過去的傳統(tǒng)完全顛覆了。我現(xiàn)在一部手機在手,就可行走天下。通話可以面對面聊天;消費只需輕輕一掃;導航想到哪里精確無誤;親友群把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購物手指一動即可;就是發(fā)個稿子進入郵箱馬上就可到編輯手里……手機成為我的“順風耳”“千里眼”“萬花筒”“百寶箱”,“秀才”不出門,能辦天下事,覺得地球越來越小了……新時代帶來了新氣象。

40年來,勃勃生“機”,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改變了我的思想觀念,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之中,我也跟著時代的步伐,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不斷地推動著自己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享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