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在京頒獎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金濤  2018年09月21日10:47

9月20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各評委會負責人和部分評委參加頒獎典禮。

鐵凝在頒獎典禮上致詞,向本屆獲獎的34位作家、評論家和翻譯家表示祝賀。她說,在這偉大的新時代,海闊天空的可能性正在我們眼前展開,讓澎湃的現實生活、讓昂揚的時代精神、讓豐盛的經驗和情感在我們筆下提煉造型,這是這個時代的作家和廣大文學工作者的光榮責任。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塑造時代新人,精益求精、銳意創(chuàng)新,用更多的好作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中華民族新史詩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前景!

石一楓、馮驥才、李春雷、胡弦、李修文、劉大先、余中先代表獲獎作家發(fā)表了獲獎感言,介紹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心得,闡述了他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解、思考與期待。

魯迅文學獎是體現國家榮譽的重要文學獎之一,旨在獎勵優(yōu)秀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獎勵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我國文學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本屆魯迅文學獎是黨的十九大后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性文學評獎。評獎工作從年初開始籌劃, 8月11日,各獎項評委會進行最后一輪投票,經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批準,最終產生了7個獎項共34部獲獎作品。

本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體現出幾方面的特點:導向突出鮮明,現實題材顯著加強;題材內容多樣,形式手段豐富,在題材、主題、風格上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獲獎作家結構合理。許多獲獎作品在藝術上作出了可貴的探索。反映領袖與作家真摯情誼的《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獲得報告文學獎,馮驥才的《俗世奇人》 (足本)成為首部贏得魯迅文學獎的小小說作品, 《賀拉斯詩全集》為李永毅由拉丁文直接譯出,填補了國內空白。獲獎者中既有馮驥才這樣久負盛名的前輩作家,也涌現了弋舟、石一楓、李修文、李娟、馬金蓮這樣的“70后”“80后”青年作家;既有阿來這樣成就顯著的“熟面孔” ,也涌現了諸如西海固的馬金蓮、天津薊縣的尹學蕓這樣來自基層的新進優(yōu)秀寫作者。

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翟泰豐、金炳華、李冰,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狄馬加、李敬澤、閻晶明,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郭義強、文藝局局長湯恒,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魯敏等出席頒獎典禮。第八次全國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會議全體代表、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和網絡作家培訓班學員參加了頒獎典禮。

據悉,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集》 (六卷)已由評獎辦公室編輯完成,由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