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年作家該如何回應時代饋贈和考驗 在京舉行的全國青創(chuàng)會召喚更多優(yōu)秀書寫者扎實深入生活
來源:文匯報 | 許旸  2018年09月24日08:07

新時代為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天地和無限可能。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民的不懈奮斗、家庭的酸甜苦辣、個體的喜怒哀樂,匯聚成時代的無盡礦藏,值得作家細細勘探掘金。能否從現實繁雜粗礪的素材中,尋覓到鮮活的創(chuàng)作源泉,關乎作家的時代敏銳度與人文觀照。而創(chuàng)作之路沒有捷徑,青年作家要想拿出匹配時代的作品,只有扎扎實實地深入生活

在日前閉幕的第八次全國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會議上,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名青年作家心愿與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的講話達成共識:文學如何回應時代的豐盛饋贈和艱巨考驗,是需要創(chuàng)作者踐行摸索的。

偉大時代蘊含著無盡礦藏,作家要從礦石中“掘金”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鐵凝說:“中國青年作家隊伍正以前所未有、舉世罕見的速度和規(guī)模發(fā)展壯大?!毙聲r代為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天地和無限可能。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民的不懈奮斗、家庭的酸甜苦辣、個體的喜怒哀樂,匯聚成時代的無盡礦藏,值得作家細細勘探掘金。

能否從現實繁雜粗礪的素材中,尋覓到鮮活的創(chuàng)作源泉,關乎作家的時代敏銳度與人文觀照。而創(chuàng)作之路沒有捷徑,青年作家要想拿出匹配時代的作品,只有扎扎實實地深入生活。此次來青創(chuàng)會的不少作家都嘗試耕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但要避免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挖得深才有可能寫出彩。比如,貴州作家肖江虹的中篇小說《儺面》講述貴州本土儺面戲,這部中篇光是田野調查就做了六七萬字,比小說字數還多。“小說中涉及到的大量儺戲唱詞,沒有現成的文本,都是儺面師唱一句我記一句,很多段落還得重新加工和梳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與書寫對象的距離不斷拉近,能捕捉到非遺傳承人的真實悲喜?!?/p>

有限的經驗“寫疲”“寫盡”后,文學表達如何提升穿透力

不少作家和評論家觀察到,青年作家寫作面臨的考驗是:我們的藝術方法能否準確有力地呈現這個熱氣騰騰、充滿生機的新時代,表達出人們的情感與思考?

青年作家中,不少人的社會生活閱歷相對不足,面對 “術業(yè)有專攻”的精細社會分工,多數年輕人對身處行業(yè)領域可能較熟悉,但對領域之外遼闊生活一般所知甚少。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評論家何向陽談到,一些青年作家寫自己的經歷和悲歡,很容易 “寫?!?“寫盡”,當有限經驗被挖掘完之后,假如沒有更多的營養(yǎng)補充,寫作視野就難以為繼,這是制約青年作家長期發(fā)展的瓶頸之一。青年作家要提升文學作品的觀察力、穿透力和縱深感,需學會成功處理好由無數日常生活和當下經驗組成的諸多“現狀”之上的那個更宏闊、更豐沛也更有力量的 “現實”,并以審美的目光將所觀察到的事物加以有機整合,在創(chuàng)作中需超越杯水風波、一己得失,從生活現象看出生活的本質。

湖南作家紀紅建為了寫 《鄉(xiāng)村國是》,足跡遍及十多個省區(qū)市,深度尋訪云南、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202個村莊的脫貧攻堅故事,令人震撼的是,書后附錄翔實列出了每個村莊的名單,作者全景式視野和帶著溫度的報告,正是完成了對個體有限的經驗的拓展,主動抵達更開闊的生活和歷史現場。作家告訴記者,在遼闊的大地和無邊的海域行走,不僅跳出了個人生活的小圈子,更讓他深深體味到“精神”二字的寬廣與無垠。

信息獲取便捷了,卻也帶來某種“遮蔽”

如今打開電腦手機,各種信息鋪天蓋地涌來,然而,屏幕里的生活不能代替真實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不能替代作家對生活的真實了解和思考。

90后作家王蘇辛發(fā)現,作家需要不斷傾聽,將多元訊息一次次消化,直到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文學藍本,將它回饋給這個世界。 “我發(fā)現有些同齡人的一些作品依然是用前輩作家們留下來的已有文學經驗和社會經驗在書寫,沒有直接以自己的方式面向當下各種新生產物,更談不上寫出21世紀的語境了。一個作家,他應該有即時性的捕捉能力,更應該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作品的前瞻性?!鼻嗄曜骷彝跬罱趧?chuàng)作科幻小說《野未來》《后生命》時感觸很深:“這個時代信息非常發(fā)達,社會結構也相對穩(wěn)固,人的經驗容易雷同。能打動人的寫作,不僅僅要呈現經驗,還要反思經驗、穿透經驗,才能讓作品獲得被照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