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重振報告文學雄風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孫建清  2018年09月24日08:39

日前,記錄王繼才夫婦先進事跡的長篇報告文學《海魂:兩個人的哨所與一座小島》在南京舉辦新書首發(fā)式。該書首次全景式地展現了夫婦二人舍小家為國家,32年堅守開山島為國戍邊,直至王繼才獻出生命的英雄事跡。作為一部長篇敘事作品,本書在對王繼才夫妻的英雄事跡展開敘述的同時,把他們還原到日常生活中,以平靜細膩的筆調描寫他們日常的悲喜,描摹他們從猶疑到堅定的心路歷程。

由此聯想到,重振報告文學雄風,值得引起文壇的高度重視。在很多人看來,報告文學是當代最富生命力、最具活力、最有力量的文學樣式,它關注現實、關注民生,它表現變化、映射時代,是作家眼里最接地氣的文學。稍有點年紀的人,都不會忘記魏巍寫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也不會忘記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時只有“洛陽紙貴”才可形容的。應該說,從報告文學的興起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報告文學這種文體深受讀者歡迎,好的報告文學一出,很快銷售一空。正是受到老一輩報告文學作家的影響,不少作家走上報告文學之路,而且頗有建樹。這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也要看到,報告文學因其特有的品格,雖然經歷過輝煌的繁榮時期,但更多的是處于沉寂和爭議之中。從大的環(huán)境說,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一部文學作品甫出,億萬讀者蜂擁爭相閱讀的年代,在信息化時代風起云涌勢如破竹的當下,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都遭受重創(chuàng),不單單是報告文學的事。不過,實事求是地說,讀者放棄了閱讀報告文學,也暴露出報告文學本身的問題,那就是文學性強的、有震撼力的報告文學的確不多,這無疑是造成報告文學作品與時代漸行漸遠的一個突出原因。我在想,報告文學雖稍顯沉寂,但作家依然堅守報告文學陣地,他們在反映時代的進程中沒有缺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鐵流認為,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覺得,年輕人并不適合寫報告文學作品。但實際上,中國到目前為止有很多優(yōu)秀的青年報告文學作家,他們創(chuàng)作了眾多產生良好反響的報告文學作品。以山東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已吸納的會員有近200位,這里面既包括高洪雷、許晨、楊文學等當代山東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亦有多位新生代作家加入。

開放中的中國,需要報告文學這一緊貼現實的文學形式,以堅實的步伐,弘揚正能量,為深化改革鼓與呼。縱觀眼下,全景式報告文學、問題報告文學、學術與新聞以及與文學相融合的報告文學,正使中國的報告文學不斷地走向成熟。

實踐證明,好的報告文學,來自于深入的采訪。報告文學作家理由主張:寫報告文學,應該“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寫”。在報告文學作家鐵流看來,報告文學嚴格意義上是一種“行走的文學”,需要作家去不斷地做一些深度調查?!叭四_走的路有多遠,他生活的寬度、高度就會有多遠”,這也是報告文學作家之所以能夠寫出深刻作品的原因。因此,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離不開報告文學作家擔當與堅守的情懷,經典作品是作家的熱血寫就的。

重振報告文學雄風,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要通過舉辦作家班、舉辦報告文學征文活動等,聚集和培養(yǎng)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人才,讓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隊伍不斷壯大。同時,媒體和出版機構必須為報告文學成為大眾讀物提供更多發(fā)表平臺,為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給予強有力的推動。只有作家和出版業(yè)攜手共進,奮發(fā)努力,才能重現報告文學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