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李和金庸,在“俠”的世界里取得共鳴
新京報漫畫/趙斌
“漫威之父”斯坦·李于11月12日在美國去世,享年95歲。作為美國漫畫產(chǎn)業(yè)的一代巨匠,他與搭檔杰克·科比一道,用妙筆勾勒出宏大豐富的漫威英雄世界。不論是代表正義和良心的“美國隊長”,還是于正邪夾縫中掙扎的“懲罰者”,超級英雄皆用強大的能量密度影響了現(xiàn)代美國英雄體系的構建。我們把很多漫威英雄取名“xx俠”,或許與中國自古以來的俠文化不謀而合。
在幾十年的耕耘和創(chuàng)作中,幾千位形態(tài)各異的超級英雄被老爺子賦予了多樣的靈魂,在斯坦·李的世界中,超能力不再是普通人遙不可及的想象;責任和使命感搭配人間煙火,讓英雄們變得幽默、親切和至真至誠起來。
比起DC漫畫中冷艷刺骨的深刻人性,漫威于影像中更見左右逢源和純熟老到。或許得益于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右派思潮的感召、民眾對家庭和親情的普遍回歸,反而讓由迪士尼牽引的漫威宇宙更契合觀眾審美和主流價值。自2008年漫威電影公司成立且創(chuàng)作第一部《鋼鐵俠》電影開始,漫威亦在多年影像的摸索和轉(zhuǎn)換中,找到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形象上脫胎換骨再配上近70年的爐火孕育,漫威于今日終成全球第一大影視IP。
其實早在漫威公司被稱作“驚奇漫畫公司”時,“俠”之盛名早已通過影像席卷全球。2001年《蜘蛛俠》豪奪北美年度票房冠軍,兩年后《X戰(zhàn)警2》則攜洶涌之勢,在全球席卷了4億美元的票房。斯坦·李的“大俠”們一次次利用神威拯救地球時,美國的主流價值也變得柔軟和可及。當超級英雄們?nèi)谌胝鎸嵤澜绾?,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蒙面人成為民眾對于社會公正的美好寄托;在法律觸及不到的地帶,“俠”秉持公正、賞善罰惡。
我們把很多漫威英雄取名“xx俠”,或許與中國自古以來的俠文化不謀而合。正如金庸先生所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漫威英雄們正是對“俠之大者”定義的恰當詮釋。郭靖以血肉之軀抵擋蒙古異族大軍的入侵,復仇者聯(lián)盟亦齊心協(xié)力對抗外星大軍、化解地球危機;蜘蛛俠飛檐走壁,抵御城市犯罪團體,這何嘗不與神出鬼沒、劫富濟貧的神雕俠相互印證。
但文化背景不同又造成了俠客成就途徑上的差異,斯坦·李注重外在輔助,反觀金庸群俠則在于自我成就;在對超能力的獲取上顯然斯坦·李更直截了當,機緣巧合和力量強行提升共同成就了超人類:如綠巨人的力量來源于化學藥劑,金剛狼的能力來源于艾德曼金屬注射,而蜘蛛俠的奇遇則更無邏輯可言。反觀在金庸宇宙中若要成為絕世高手,內(nèi)功修煉才是不二法門,無論掃地僧、張三豐還是王重陽、逍遙子亦是如此,內(nèi)功的構筑更如自我內(nèi)心秩序的建立,氣脈疏導完成方為俠,畢竟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宇宙。
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如果說金庸以俠為媒說江湖,那么斯坦·李則以宇宙為媒說俠;比起東方脫離于現(xiàn)實之外的自建俠客體系,斯坦·李和漫威更愿把人設回歸普羅大眾。在創(chuàng)作前期,斯坦·李傾向于讓英雄融入日常生活,并解決人類都市中最關切的棘手問題;偏向?qū)嵱弥髁x的人設則博取了孩子們的無盡好感。反觀中國人的俠義更如潑墨點滴,由俠骨柔情到天地正氣,構建出一個人人皆可為俠的江湖生態(tài)。即便鋼鐵俠如此放浪不羈,就灑脫和自在上卻遜令狐少俠三分。雷神粗獷豪放、心懷正義,正如蕭峰大俠正氣凌然、豪氣干云,可舍身成仁卻讓蕭峰成為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不朽。
在早期漫威電影中,正邪對決成為簡單不過的主題。而此模式在漫畫英雄之外的類型電影中亦隨處可見,約定俗成的老套路在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美國觀眾面前十分不吃香。經(jīng)歷了幾部正統(tǒng)續(xù)作的票房失利后,超級英雄再次被觀眾打入冷宮,創(chuàng)新和反思成為英雄再造的當務之急;但在此道路上DC則比漫威走得更遠。正如丐幫幫主蕭峰對自我身份的反思和苦惱,在DC宇宙中,無論是《黑暗騎士》中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倒重建,抑或《守望者》中黑暗悲涼的俠客童話,皆讓我們的思考駛入了深水區(qū)域:這個世界真的需要超級英雄嗎?
其實對于秩序的反思,老爺子早于漫畫世界中先行一步。斯坦·李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給英雄們留下了月之暗面,其中他們不再皆為正義的化身,人格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暴露無疑。在《綠巨人》系列中浩克被多次黑化,變?yōu)閻耗Ш瓶?、四手浩克等,虐殺一眾漫威英雄;我們的小賤賤“死侍”更是全靠心情辦事,于漫畫中多次屠戮漫威宇宙;當然我們的正義良心“美隊”同樣也不例外,在宇宙立方被改寫之后,加入九頭蛇,成為徹頭徹尾的恐怖主義信仰者。
隨著原作暗能量的持續(xù)發(fā)散,在電影《美國隊長3:內(nèi)戰(zhàn)》中超級英雄間的互斗互毆和水火不容也被擺上了臺面。公正的尺度和約束力的存續(xù)成為漫威電影首次探討的重點;比起之前的升級打怪和挽救全人類,《美國隊長3:內(nèi)戰(zhàn)》更賦予了超級英雄脆弱和孤獨的一面。在褪去神性后,暴露于巖石上的人性讓他們顯得格外無助和悲涼。在《射雕英雄傳》中,洪七公曾洋洋得意地說自己從未錯殺過一個好人;而在內(nèi)戰(zhàn)過后面對分崩離析的復聯(lián),美國隊長是否還有讓圣人光環(huán)施加于身的勇氣呢?
雖然“復聯(lián)3”被滅霸團滅以及老爺子斯坦·李的仙逝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漫威宇宙的羅網(wǎng)編織以及對俠的深度詮釋卻剛剛起步;在類如《死侍2》和《毒液》等反英雄電影紛紛出世后,我們亦可賦予超級英雄更完整和更獨特的內(nèi)涵。在《毒液》中,擁有邪惡力量的超級反派展現(xiàn)出可愛的一面時,他的心里或許嘀咕:讓我們團結起來,再給人類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