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周太舸:三叔的“美味”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周太舸  2018年12月04日20:46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三叔家。三叔家是川東北一個普通農家,磚混結構兩層小樓,翠竹掩映,綠樹成蔭。

一陣汪汪犬吠,三嬸聞聲而出。我問三嬸:“三叔還在地里干活?”三嬸說:“天氣熱,早收工了。這會兒在客廳里看電視,你是知道的,他好那一口兒。滿七十歲了,還看不飽?!?/p>

是的,三叔好那一口兒,電影電視是三叔的“美味”。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三叔愛看電影,用現在的話說,三叔是超級影迷。那時農民看的電影大多是壩壩電影。一部影片,往往要到各生產隊巡回放映。三叔在本生產隊看了,毗鄰的生產隊放同樣的影片,三叔仍要去看,如同吃剩飯卻仍然津津有味。這樣看下去,很多影片的人物臺詞,三叔幾乎能背下來,比如《抓壯丁》《洪湖赤衛(wèi)隊》《閃閃的紅星》等等。相同影片看上兩三遍,其中的主題歌曲,三叔一出門干活就會亮開嗓門吼幾嗓子,引得附近的人也跟著唱,歌聲在山谷間蕩漾回旋。

要是特別遠的地方放新影片,三叔知道了,也一定會約上兩三人,在收工之后打著柏皮火把或燈籠,踏著崎嶇山路,翻山越嶺,穿溝過壑,去看電影的下半場,叫作“鏟鍋巴”。為了鏟新電影“鍋巴”,三叔沒少吃淋雨的苦頭。淋雨當然是在夏天,出門時還是滿天星斗,好不容易趕到放電影的地方,老天突然變臉,先是烏云翻滾,狂風大作,繼而大雨傾盆,只好打道回府。那時候獲取電影信息,主要靠道聽途說,自然缺乏準確性,尤其是遠地的電影信息。不知多少回,三叔一行趕往遠地看新電影,結果是訛傳。即使信息準確,也有可能看不上。比如有一回,聽說毗鄰鄉(xiāng)場上要放新影片《平原槍聲》《渡江偵察記》,三叔約上人步行近兩個小時趕去的時候,寬大的壩子里人頭攢動,燈光明亮,懸掛的銀幕白晃晃的。電影還沒有開始放映,原因是影片還沒有接回來。三叔暗暗高興,以為這回不再是“鏟鍋巴”,能把兩部影片從頭看到尾了。殊不知,苦苦等待兩個小時后,放映員宣布沒有接到片子,請大家散場,放映時間待定。像這種因天氣、訛傳、沒有接到片子等原因而沒有看上電影的現象,三叔等影迷戲稱為“英雄白跑路”。

鄉(xiāng)場上的政府大禮堂,一方面用作了開大會,一方面用作了電影院。不過,先前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一般是干部、醫(yī)生、教師、企業(yè)職工等領工資的人。農民平常極少進電影院看電影,即使是三叔這樣的影迷也不例外,因為錢袋子像被風車吹出來的稻谷又小又癟,沒有買電影票的閑錢。當然,春節(jié)期間,即使錢袋子再癟,三叔也要進電影院過一把癮。

別看三叔愛看電影,農活卻從不落下,干活是一把好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春風一吹,三叔憑借春風,鉚足一股子勁,硬是把莊稼打扮成了人見人夸的豐收花。莊稼一茬接一茬豐收,三叔一家吃不完,余糧就賣出去,或者通過豬和雞鴨的胃而轉換成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錢袋子沒有先前那么癟了,三叔就想在逢場天進電影院。電影院里放映的電影,往往是新影片,誰不想嘗鮮呢?可是三嬸不答應,理由是錢袋子仍然癟,而用錢的地方很多,責任田地上變出來的錢,不是用于看電影的。三叔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用鋤頭將一塊荒坪上的雜草連根啃了個精光,然后種上土煙,將土煙的上好煙葉拿到鄉(xiāng)場上,吸附土煙愛好者錢袋子里的錢作為私房錢,私房錢用于買電影票。見三叔的私房錢不是責任田地上變出來的,三嬸默認了。就這樣,農閑的時候,幾乎每個當場天,三叔都要在電影院里大飽眼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村子通了電,曾在鄉(xiāng)供銷社工作的二叔率先買了一個黑白電視機回家。接收電視信號需要安裝和調試天線,天線綁在一根長木桿頂端,頂端有天線的長木桿則立于房前屋后易于接收信號的地方。遠遠看去,天線像一只展翅飛翔的蜻蜓。為了這只“蜻蜓”,三叔不讓二叔操心操勞,跑前跑后,忙上忙下,興致比捉蜻蜓的孩童還要高。三嬸戲謔三叔:“這是想蹭二叔家電視看,好比想吃油渣圍著鍋邊轉。”電視的確像一口鍋,鍋里烹調的新聞、農技、娛樂、電影、連續(xù)劇等節(jié)目,在三叔眼里都是美味,甚至還包括廣告,常常讓三叔津津樂道。盡管那時只能看一個四川臺,但三叔百看不厭,幾乎每晚都不會缺席。三叔說:“這比跑大老遠去看電影安逸多了?!?/p>

在二叔家看電視,坐的凳子必然有的。農忙時節(jié),瞌睡蟲似乎長在凳子上,三叔的屁股一挨上凳子,瞌睡蟲就順著屁股爬上全身。無論再精彩的節(jié)目,三叔要不了兩三分鐘,先是上下眼皮打架,然后是頭顱一上一下敬天敬地,不一會兒鼾聲如雷。不過,要不了多久,三叔身上的瞌睡蟲就會長了翅膀飛走。醒了,三叔卷一鍋土煙點上,吧嗒吧嗒地抽,又接著看,看的眼睛神光飛濺。第二天,三叔一定會涎著臉向頭天晚上沒有打瞌睡的二叔,刨根挖底地問漏掉的內容,尤其是連續(xù)劇中漏掉的情節(jié)。

除夕之夜,四川臺要轉播央視春節(jié)聯歡晚會??墒?,三嬸不讓三叔去二叔家看,理由是必須在自己家里守歲。還有一個原因,堂妹堂弟也要跟著三叔去看,三嬸一人在家太孤單了。央視春晚這樣的大餐,三叔豈肯錯過?三叔就跟三嬸分析,到二叔家看電視也算守歲,因為如果不分家的話,本來就是一家人。磨了一番嘴皮子,費了不少唾沫星子,三叔最終讓對影視絲毫不感興趣的三嬸“叛變”了,一同去了二叔家。

第二年,三叔家的錢袋子較先前更充實了些,積攢了一點錢,三叔就想買個黑白電視機回家,遭到了三嬸的“一票否決”。那段時間,恰好堂弟生病了。當地醫(yī)生看后說:“不礙事,吃點藥很快就會好的?!钡宀环判?,在三嬸面前將堂弟的病添油加醋一番,又將給堂弟看病的醫(yī)生如此這般的貶了一通。三嬸聽得惴惴不安了,濕著一雙眼睛叫三叔帶上堂弟去縣醫(yī)院看醫(yī)生。從縣醫(yī)院回家,三叔除帶回一個活蹦亂跳的堂弟外,還帶回了一個能烹調各種“美味”的黑白電視機。三叔跟三嬸解釋,縣醫(yī)院的醫(yī)生跟鄉(xiāng)醫(yī)院的醫(yī)生結論相同,堂弟的病屬小病。假如堂弟的病是大病,可能要花掉電視機甚至更多的錢。如今堂弟沒有患大病,不如把這筆錢用于買電視機。這樣的話,家里既有了電視機,又賺了堂弟的健康。三嬸想想似乎有些道理,對三叔買電視機先斬后奏的行為沒有追究。三嬸沒追究,三叔心里偷著樂。

堂妹堂弟高中畢業(yè)后,匯入了滾滾的打工潮中,三叔家的黑白電視機換成了彩色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又先后經歷了小換大,厚換薄,標清換高清。三叔家的錢袋子漸漸鼓了,據說從換成彩電開始,三嬸再也沒有反對過,每次都是樂呵呵贊成。

隨著三叔家新居落成,網絡這個“王謝堂前燕”,也飛入了三叔這個尋常百姓家。農閑的時候,三叔借助網絡將早年沒有看全的《新白娘子傳奇》等連續(xù)劇,又舒舒坦坦地細細咀嚼了一遍。

來到三叔家的客廳,只見三叔坐在沙發(fā)上,一邊吧嗒吧嗒抽著土煙,一邊看央視新聞頻道??澙@的煙霧中,三叔一臉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