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來:穿過村莊的那條路
到村子出口,有一條路,一條見證了村子四十年滄桑歲月變遷的路。
小時候沿著這條路上學趕集。由于到學校有四五里遠近,冬天天短,天色剛剛露出一點魚白,就點了火把沿著山道和同學們吆喝而行。有時大人不放心,就一路伴送著到校。這條路從鄉(xiāng)道到村子距離三里遠近,記憶中卻走得十分艱難。路從河底一直沿著陡坡上行,沒有緩坡。雨雪天氣,更是難行。大嫂剛嫁到我家時,不慣于這條路的險峭,上山下嶺,都需要大哥背上送下。糧食蔬果出來了,要步行過這條山道,到外面出售,換取需要的油鹽,走的大汗淋漓不說,還得計劃一天半天的時間。人上了年紀,走路不太方便,怕跌倒傷了筋骨,就很少串門走親戚了。走過這條山道,是到鎮(zhèn)上坑坑洼洼的公路。公路上從很少遇見屁股吐出煙霧的汽車。上了公路,再步行十五里,到鎮(zhèn)子的集上買賣。十六歲以前,無論上學還是趕集這條路上從沒有坐過汽車。九歲時背了二十斤公糧到糧管所賣,走的兩嘴欲哭出聲來。上初中,步行四十五里到區(qū)公所所在的學校中考,到了目的地,睡得差點進不了考場。大姐出嫁時,往返一百來里到百貨大樓買兩床鋪蓋,回來半個月蝸在家哪兒不愿去。從安康城里放假回家,到校時沒遇到班車,拄了竹棍急急攆了六個小時的路程,才在權河口搭上火車。這條路的行路史是我不堪回首的悲催史。
村里人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什么時候把這條路打通,什么時候出門能坐上汽車。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有人計算打通這條路需要的炸藥,勞力,材料。結果一賬算下來,都是天方夜譚的天文數(shù)字。父親說,路修通得猴年馬月。鄉(xiāng)鄰說還是別指望。父親嘴上說不指望,可是心里老盼著。父親是深切的體會到路不通過日子的艱難。冬天用的碳得用背簍背好幾里,才得到家。買個日常用品得跑鄰近幾個鄉(xiāng)鎮(zhèn)。不但父親這樣想,很多村里人都這樣想。路不好,孩子上學不放心,有個三病兩痛,有時就只有硬扛著。路通了,出行方便,商店開到門口,日子就沒這么難了。
鎮(zhèn)上決定修這條路,是2005年的事情了。很多人自發(fā)的買鞭炮出義務籌資金,歡天喜地的上工投勞??炱呤畾q的父親也不甘落后,不但交了一千多元支持修路,而且每天和年輕人一樣起早貪黑??粗赣H疲憊勞累的樣子,我埋怨父親說,你這么大年齡了,不知道少做點。父親說,我注意著呢。父親雖這樣說,行動上卻不曾遲緩。父親說,三線建設修襄渝路時,比這苦多了。父親修過很多路,建設縣里到鎮(zhèn)子這條路,父親曾是民兵營長,指揮過萬家埡十幾噸炸藥的攻堅任務。父親修路有經(jīng)驗,哪兒該墊,哪兒要深挖,哪兒要繞道,父親都很明白。但是我知道父親這樣,重要的是因為父親真正的在給自己給村里修建一條連通外界的大道,解除村子的桎梏。
村子的路通了以后,不久到集鎮(zhèn)的路全部進行了硬化,進村的路修成了環(huán)村路,也全部硬化。從這戶到那戶,走親戚串門,到地里干農(nóng)活,都可以騎車直接到達。路通了,車多了,小村跟著沸騰起來。開商店的,跑運輸?shù)?,每一項職業(yè)都有人從事。從村子到縣城時間從兩個半小時縮減到一個半小時。包茂高速通了后,從縣城到省城西安,更是方便,由原來十幾個小時變成了三個多小時。自駕游,到城里買房,生活豐富起來。原先從不敢奢望坐飛機,現(xiàn)在到省外打工直接網(wǎng)上訂票就過去了。很多人說,這變化超過了想象。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村鎮(zhèn)這幾年干得熱火朝天,一天一個變化。貧困戶房子翻修的,新建的,到集鎮(zhèn)安置的,到城里落戶的。自來水,到戶路,農(nóng)業(yè)園區(qū),互助資金合作社,當股東,融資產(chǎn),投股金,人們按照自己的計劃追求著幸福。低保戶五保戶分到了鑰匙房,孤寡殘疾老人住進了幸福院。南水北調這一宏偉工程實施后,我們這兒變成水源涵養(yǎng)區(qū),生態(tài)環(huán)保常抓不懈,山變清水變綠,生活明媚多姿。很多群眾和貧困戶感嘆說,世世代代以來,沒有哪個政府這么關心過我們老百姓。
那條村子里三里的山路,真正已經(jīng)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