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春晚把“故鄉(xiāng)”寫成科幻,邁出中國科幻本土化下一步
“這些外星降臨般的演出給傳統(tǒng)的過年制造出不正常感,具有某種的實驗性和啟蒙性,并暗示時代之變?!?/span>
——韓松
“科幻春晚” 是未來事務管理局辦的一個……好吧,很難用一句話說清它是什么。
姑且,你可以稱之為一次“春節(jié)主題的科幻小說集體創(chuàng)作”,2016、2017、2018連續(xù)3年,從臘月中旬直到元宵節(jié)前后,在新媒體平臺“不存在”上發(fā)布,每天一篇,吸引上千萬人通過微信、微博、澎湃新聞、今日頭條、豆瓣、知乎等平臺收看。
1月4日,未來事務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科幻春晚的主題:故鄉(xiāng)奧德賽,邀請20多位海內外的優(yōu)秀作家,請他們?yōu)楣枢l(xiāng)寫一篇科幻小說,或者對“故鄉(xiāng)”進行解讀。
世界上有什么地方不是以文藝演出,而是科幻小說的形式過節(jié)?大概只有這里。
但科幻春晚不是一場演出,也不是一次征文,它是科幻領域一場專業(yè)級別的、面向大眾的盛事。
未來局局長姬少亭說,科幻春晚的初衷很簡單:讓大家在春節(jié)期間有好東西可看。到了第2、3年,發(fā)現它漸漸變成了很多人一年一度的特殊期待。一到臘月,就有讀者和作者來偷偷打聽:今年的題目是什么?
春晚,喜慶,接地氣,充滿嗑著瓜子的笑聲??苹眠b遠,冷峻。
因此,科幻如何降低姿態(tài),跟大眾產生關聯,是最難的——要有年味,要保持科幻感,要讓讀者看懂,還得讓作者有發(fā)揮空間,眾口難調,找到平衡極不容易。
16年,第一屆科幻春晚的玩法是“故事接龍”,給定的故事開頭是:一個外星觀察員來到地球,想要記錄這顆藍色星球上的節(jié)日習俗。
17年是一次對7、80年代老春晚的大型懷舊,科幻作家以《宇宙牌香煙》《濤聲依舊》《故鄉(xiāng)的云》等經典央視春晚節(jié)目名為題,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
18年,科幻春晚將主題直接伸向現實:春節(jié)將近,北京西站。把主題與春運進行強關聯,想象中國人這場巨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在未來的樣子,誕生了不少佳作。
隨著話題性和趣味性不斷上升,經過3年的積累,科幻春晚開始被多家媒體關注和報道,去年,在全平臺吸引了1000萬閱讀,微博tag4000萬的閱讀數和2萬條討論。
這件事證明,今天,嚴肅的科幻短篇也可以得到廣泛關注。
嘗試將科幻和本土進行“混搭”的第3年,我們發(fā)現,大家一直想要的中國本土科幻已經浮出水面。50多篇風格迥異的科幻小說,展現了一個從農業(yè)、工業(yè)再到信息轉型的社會,從鄉(xiāng)村到都市,太空旅行、相對論、量子力學、基因技術等等就在身邊的現實中作祟,與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交織在一起,成為奇觀。
不少人也注意到了這點,當抖音、快手興起,《舌尖上的中國》、故宮文創(chuàng)成為爆款,《長江圖》《地球最后的夜晚》等文藝片走紅,何偉的《江城》和《行路中國》暢銷,大眾和文藝作品正在以獨特的視角關注本土,呈現出某種文化自信和時代變遷痕跡,并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焦點。
這是西方科幻缺乏的內容,所以近年來,中國科幻在國際上備受關注。不少外國學者認為,中國也許藏有未來的答案。
2019年科幻春晚想讓這種正在成型的質感呈現在更為具體的語境下,所以將主題定為“故鄉(xiāng)奧德賽”。
韓松在《科幻春晚:不正常、不存在及其藝術》中寫道:“未來世界是把完全不相干的事物強行拼接在一起,在結合部產生裂變和新事物。”
今年,未來事務管理局希望科幻春晚能夠走出科幻圈子,將視野放遠,邀請所有人都來為故鄉(xiāng)寫一篇科幻小說,或者基于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故鄉(xiāng)”進行解讀。
已準備好“節(jié)目”的作者包括劉慈欣、陳楸帆、楚惜刀、德里克?昆什肯、董仁威、韓松、伊恩?沃森、江波、夾縫貉、康盡歡、靚靈、呂默默、梁清散、那多、蘇民、蘇莞雯、王騰、萬象峰年、楊平和晝溫,郝景芳、郝赫、姬十三、落落、慕明、雙翅目、滕野、孫望路、趙海虹和趙壘仍在緊張創(chuàng)作中。(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去年,有讀者看完小說在微博上留言:在回家的火車上一口氣讀下來,暢快淋漓。
第一次參加科幻春晚的劉宇昆也在郵件中寫道:“好久沒寫短篇了,這次寫起來也很過癮?!?/p>
為了制造這種“暢快淋漓看小說”的樂趣,20多位作者放棄假期,在規(guī)則和時限下,從風土、地貌、歷史、風俗、新舊變遷等多種角度解構“故鄉(xiāng)”,進行高強度的創(chuàng)作,甚至有人因為創(chuàng)作周期、靈感、篇幅不夠滿意而放棄參。
陸續(xù)收到的稿件里,作者們寫到了四川、浙江、山東、福建、湖北、江蘇、遼寧、廣東、河北、山西,題材涉及珞珈山、冰燈、祠堂、苗鄉(xiāng)……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場關于“故鄉(xiāng)”的幻想正在生長。
參與這屆科幻春晚的作者里,著名科幻作家、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韓松有著另一個特殊身份: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開啟他科幻寫作之路的第一篇小說就是關于熊貓的作品——《熊貓宇宇》。多年來,他一直在觀察科幻與本土的結合點,將川渝文化寫進科幻。另一位長居成都的科幻作家萬象峰年,則寫到了“石海洞鄉(xiāng)”興文縣,在故事里,想象人們把喀斯特溶洞和仿生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
“四川是很有科幻感的地方?!蔽磥硎聞展芾砭志珠L姬少亭曾經這樣表示,她也是首批“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之一。川渝地區(qū)豐富的市民風貌和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本來就是幻想最豐沃的土壤。這次活動,也許會催生一批關于四川的科幻。
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創(chuàng)始人之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監(jiān)事長董仁威評價:“讓科幻作家描述后人類時代在自己熱愛的家鄉(xiāng)史詩般的征程,可以助推中國后人類科幻小說的繁榮?!?/p>
這場“奧德賽”將于2019年1月21號開始,2月19日左右結束,覆蓋過年前后。小說將每天在“不存在”微信公眾號首發(fā),隨后在新浪微博(@不存在新聞)、今日頭條、澎湃新聞、豆瓣、騰訊文化、知乎、掌閱、新華網、機核、三聲App、新浪新聞、中國數字科技館、北京頭條App等平臺同步更新。
今年,除了小說以外,科幻春晚還新增了多種玩法和延展項目,包括各平臺上帶tag的話題互動、錦鯉抽獎,與果殼、科大訊飛、言幾又文化、喜馬拉雅、讀客、后浪漫、森雨文化、中作華文、單讀、星之所在科幻書店、次元書館、復調、青年志、睡前Futurelab、52TOYS、中信出版社、未讀、新星出版社、八光分文化、軍武次位面、鋼鐵月球、海星創(chuàng)造、賽凡科幻空間、Bilibili會員購、DICE、吉考斯工業(yè)、北京GA展、上海文藝出版社、漢唐陽光等品牌/機構進行合作聯動,還有更多跨界品牌/機構陸續(xù)加入;此外,未來事務管理局影視部將以科幻春晚為題創(chuàng)作短視頻,科幻春晚的影視化改編、結集出版也在提上日程。
為何要做這么多不同的嘗試?最好的回答是劉慈欣這句話:
“今天,故鄉(xiāng)的含義變得多元化了”。
是的,科幻的價值就在于從日常中制造驚奇和裂變。我們相信本土科幻即將誕生出不一樣的東西,這次科幻春晚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