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BBC翻拍“阿加莎”屢屢失敗 究竟為什么?
來源:文匯報 |  童薇菁  2019年01月21日08:56

近年來英國BBC多次翻拍阿加莎作品,卻屢屢敗北,收視率、口碑均欠佳,最近一部是去年圣誕檔推出的《ABC謀殺案》。

這部小說中有一個人氣角色——大偵探波洛,備受讀者和觀眾期待。然而,當(dāng)飾演波洛的約翰·馬爾科維奇帶著他那雙鷹隼般的眼睛,以骨感的面容和削瘦的身材出現(xiàn)在暗黑風(fēng)格海報上時,觀眾心中已經(jīng)有了譜,這部劇恐怕又要“涼涼”。

阿加莎曾借“黑斯廷斯上尉”之口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為波洛樹像:“波洛的外貌十分特殊,身高不及5.4英尺,但是擁有極高貴的情操。他的頭形仿若雞蛋,總是傾向一側(cè)。上唇留著筆直工整的八字胡。全身上下保持得一塵不染?!备鶕?jù)小說“原像”演化而來幾大銀幕經(jīng)典,也已深入人心。如大衛(wèi)·蘇切特版英劇《大偵探波洛》。1973年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英國演員阿爾伯特·芬尼飾演的波洛也廣受好評。這部由西德尼·呂美特導(dǎo)演的電影,是阿加莎唯一一部完全滿意的電影改編,尤其是阿爾伯特·芬尼的表演,她認為和自己心目中的波洛形象非常接近。此外,彼得·烏斯蒂諾夫版波洛也深入人心,尤其是中國觀眾,在電影《陽光下的罪惡》《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記住了那個胖胖的、愛吃冰淇淋的可愛又睿智的波洛。

不要忘記“阿婆”的作品是有其經(jīng)典“套路”的,觀眾都在等待聰明睿智的主角最后將所有人集中起來,將推理過程娓娓道來,然后在“排排坐”的人群中一舉揪出真兇,達到全劇高潮,這已成為閱讀或觀劇之人共同期待至高“儀式”。遺憾的是,迷你劇《ABC謀殺案》非但撤銷了原著中的這個“爽點”,還拋開原著中人物唯一的破案使命,大膽地擴充了人物的前世今生。于是,《ABC謀殺案》中的波洛總是為回憶所困,噩夢連連。BBC的野心無疑是借著偵探劇講述人性的復(fù)雜,但類型小說最精彩的部分卻被消解得蕩然無存,觀劇毫無愉悅可言。

擔(dān)任編劇的莎拉·菲爾普斯,也是此前新版《控方證人》《無妄之災(zāi)》《無人生還》的同一個編劇,這幾部作品無一不引發(fā)過原著粉的“吐槽”。有觀眾評價:演著演著,命案已經(jīng)不重要了,似乎每個人都有“合理的動機”,簡直是眾生皆苦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