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簡·愛》:“我養(yǎng)你”,是世界上最毒的情話
來源:十點讀書 | 欣聞  2019年02月21日08:41

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簡·愛》,講述了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平凡女子在磨難中不斷追求獨立與尊嚴(yán),最終與所愛的人結(jié)成連理,獲得幸福的故事。

這部作品被譽為英語文學(xué)中文字最優(yōu)美的小說之一,也被許多讀者認(rèn)為是應(yīng)當(dāng)推薦給所有女性的必讀書。

多年以后,勃朗特筆下的女主人公簡·愛,依舊用她那如同閃耀星光般的精神,照耀著現(xiàn)在的我們。

她用她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女人的幸福,終將要靠自己成全。只有參透《簡·愛》中的人生道理,才能獲得解鎖幸福的密碼。

原生家庭,不是你人生不幸的擋箭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原生家庭”一詞在網(wǎng)上名聲大噪。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當(dāng)成自己人生不幸的原因。

成績不好,是因為父母沒文化;性格不好,是因為父母關(guān)系不好;工作不好,是因為父母背景不夠……

但只要讀過《簡·愛》你就會明白,原生家庭不是拒絕成長的借口。面對不理想的原生家庭,是奮起反抗,還是自甘沉淪,這才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分水嶺。

簡·愛在很小的時候就父母病逝,被好心的舅舅德先生收養(yǎng),可舅舅不久之后也離開人世。所以對于簡·愛來說,她的原生家庭,來源于舅媽德太太和表哥表姐。

德太太并不喜歡簡·愛,臨終之前她坦白:“我第一眼看到那個孩子就厭惡透了,一個病懨懨、瘦巴巴、哭哭啼啼的小東西。”

因此,簡·愛的童年是悲慘的。在家中,舅媽對她憎恨厭惡,表哥對她蠻橫無理,表姐驕傲冷漠,就連家里的仆人,都可以隨意欺負(fù)她。

后來,她被舅媽送到羅沃德慈善學(xué)校,受盡摧殘,在那個最需要愛的年紀(jì),她飽受白眼、冷漠,就這樣度過了八年。

面對殘酷的原生家庭,簡·愛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堅強如她,不僅不曾自暴自棄,還這樣說道:“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xiàn)?!?/p>

那些打不倒她的,終將讓她強大。她并沒有把不幸的童年當(dāng)成自己拒絕成長的借口,生活的艱辛反而成了她成熟的催化劑。

反觀那些把“原生家庭”掛在嘴邊的成年人,不過只是不敢直面自己失敗的懦夫。

原來,人生的起點固然重要,但努力的過程更加重要。畢竟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強者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沒有人愛你的時候,更要學(xué)會愛自己

簡·愛的前半生是曲折又悲慘的。童年的時候飽受舅母一家的虐待,少年時候在慈善學(xué)校又受盡了摧殘。

之后的簡·愛遇到了高富帥羅切斯特,并憑借著人格魅力打動了他,本以為守得云開見月明,終于要迎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還有一個瘋妻子。

簡·愛是驕傲的,于是她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羅切斯特。此時的她不僅要忍受著失戀的痛苦,更要面對生活的窘境。

沒有了經(jīng)濟的收入,她只能風(fēng)餐露宿甚至沿街乞討,但只要她愿意回頭,回到羅切斯特的身邊,一切優(yōu)渥的生活唾手可得。

但她沒有。如果她真的回去了,想必羅切斯特不會真正打心底里尊重她、珍惜她。

在最困難的時間里,簡·愛一次都沒有放棄。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p>

在沒有人愛她的時候,她更懂得自愛。而一個人也只有學(xué)會了自愛,才會值得被愛。

反觀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后開出花來。”

在愛情里,很多女孩都是盲目的,為了所愛的人甘愿放棄底線,放棄自尊,放棄自己。

但這樣的付出,換來的是什么呢?胡蘭成最后狠心地拋棄了張愛玲,出軌一個19歲的年輕護士。自以為看透了愛情的張愛玲放下了一生的驕傲,最終只是感動了自己。

才知道,愛自己的人,都自帶光芒。所以不要卑微地愛一個人,沒有人會喜歡塵埃里的你。

經(jīng)濟獨立,是你精神獨立的底氣

讀過《簡·愛》的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簡·愛,與《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進行對比。

她們兩個人同樣自愛,重視尊嚴(yán),但她們對于“獨立意識”的認(rèn)識卻是不同的。

伊麗莎白雖然認(rèn)為女性不應(yīng)當(dāng)單純地為了金錢而結(jié)婚,婚姻應(yīng)當(dāng)建立在愛與尊重的基礎(chǔ)上,但另一方面,她又無法擺脫父權(quán)制社會加在她身上的鐐銬,不得不在經(jīng)濟上依附男人。

但簡·愛不同,她認(rèn)識到精神的獨立必須建立在經(jīng)濟獨立之上。為了獲得獨立,她選擇成為一名薪水少得可憐且毫無地位的家庭教師。

在羅切斯特要為她購買衣服時,她斷然拒絕,在離開羅切斯特之后,她依舊沒有想過要靠男人獲得生活的保障,成為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沒有經(jīng)濟獨立,精神獨立不過是一種運氣。

就如同《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她拒絕達(dá)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險的,對于一個不愿意出去工作的女子來說,唯一的出路便是嫁人。

假如她沒有遇到一個懂得欣賞她的男人,她的結(jié)局未必不會潦倒。

而在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女人把找到一張“長期飯票”當(dāng)成人生的目標(biāo),卻不知道那一句“我養(yǎng)你”是毒藥,女人聽了中毒,男人說完失憶。

你不愿意吃奮斗的苦,就得去吃婚姻里的苦。奮斗的苦也許只苦半生,婚姻的苦,一苦便是一世。

沒有經(jīng)濟獨立,精神獨立就失了根基。請不要忘記,掌心朝上的日子終究是恥辱的,所以,不要在該努力奮斗的年紀(jì),過早地選擇的安逸。

真正的門當(dāng)戶對,是精神上的勢均力敵

如果從世俗的角度來看,羅切斯特愛上簡·愛,就如同童話故事一般不切實際。

簡·愛不美,不富有,身份卑微,可卻能讓眼高過頂?shù)牧_切斯特不計一切地深愛。

但如果你讀懂《簡·愛》便會明白,簡·愛雖然地位、身份不如羅切斯特,但在精神上卻與他勢均力敵。

在書中,作者通過《簡·愛》之口,說出這樣一段振聾發(fā)聵的話:

你以為,因為我貧窮、卑微、矮、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嗎?——你錯了,我也和你一樣有靈魂,和你一樣的一顆心!

如果上帝曾給我一點兒美麗、豐富財產(chǎn),我也會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xiàn)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xiàn)在是用我的心靈和你的心靈對話,站在上帝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一百年前,一位出身低微、追求平等的女性曾發(fā)出過這樣的吶喊,可是一百年后的今天,依舊有人叫囂著“女人工作好不如嫁得好”,依然有女德班宣揚“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

他們沒有意識到,只有人格的平等才能換來真誠的愛情,而只有精神上的勢均力敵,才能換得地位的平等與對方真正的尊重。

精神上差距太大的婚姻,相處起來就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愛就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yuǎn)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只有棋逢對手,才能酣暢淋漓。

有句名言這樣說道:“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歷史都只是螺旋式的輪回?!?/p>

簡·愛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是社會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時代。

這樣的時代,必然會賦予男人更多的主動權(quán),也使得許多女性為了獲得一樁“好婚姻”而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變得諂媚、取悅,而忘記了自己的成長,人格的獨立。

放在今天來看,《簡·愛》的故事,依舊葆有魅力。它激勵著每個時代的女性,奔跑在爭取獨立自強的道路上,成為了她們成長路上的心靈指引:

每一個女孩,不管身處什么樣的困境或誘惑,即使身處漫長的黑夜中,都要堅守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