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文人間的恩怨和狗血,才是寫作的第一生產(chǎn)力
來源:上海譯文 | 狐人  2019年03月05日09:26

為什么作家們都愛寫恩怨情仇,還能寫得精彩紛呈、令你展卷欲罷不能?當然是因為頭破血流、愛恨廝殺就是他們親歷的人生。

古語云:“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蔽膶W大師斗起法來,可比宮斗轟動一百倍,含蓄派拐彎抹角,尖酸挖苦不失文采,火爆派詆毀謾罵,滔滔不絕不在話下。

何況作家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仇恨。雨果說過:“文學仇恨是最真切的仇恨。政治仇恨簡直不值一提。”

雨果大師何出此言?因為他就是法國文學“貴亂”圈的吃瓜群眾。

不過人怕出名豬怕壯,圈子太小他樹大招風,就容易懵逼樹下你和我,吃瓜吃到自己家。這其中最苦最大的一顆瓜,當屬他與小自己兩歲的圣勃夫的微妙關(guān)系。后者正是那個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之一。

1834 年 7 月,圣勃夫發(fā)表了小說《情欲》,這是一部根據(jù)他和阿黛爾·雨果(維克多·雨果的夫人)感情糾葛創(chuàng)作的作品。

曾幾何時,圣勃夫也是雨果寓所的座上客。然而,隨著雨果全身心投入浪漫主義文學事業(yè),聲名日益遠揚,圣勃夫回望自己的蕭瑟無名,只覺得心懷苦楚。1830 年,當雨果的作品《艾那尼》引起轟動并大獲成功,圣勃夫終于確定了哀愁的預(yù)感:自己與老友的友誼將愈發(fā)暗淡。他像失寵婦人一樣向雨果寫道:

從近期發(fā)生的事情來看,您的生命正在經(jīng)受周圍人的折磨,您失去了快樂,仇恨卻有增無減,往日的友誼也離您而去,您身邊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愚蠢而瘋狂的人……我為此感到痛苦,卻只能懷念過去,還不得不向您揮手告別,躲藏到某個不為人所知的角落里……

緊接著,劇情如韓劇般急轉(zhuǎn)而下,仿佛漏看了三集,圣勃夫已經(jīng)與雨果的夫人秋波暗送,擦出火花。

據(jù)后世推測(八卦),圣勃夫?qū)ΠⅦ鞝柕母星?,或許只是想從雨果身邊奪走點什么;而雨果一心陶醉于工作的專注,使夫人產(chǎn)生了不再被丈夫所愛的動搖。于是,兩位走到了一起。

《情欲》宣告了雨果x圣勃夫CP友誼的徹底決裂。圣勃夫?qū)τ旯羧盏膼叟c尊重也在此刻轉(zhuǎn)化為等量的復(fù)仇,1843 年 9 月,雨果大女兒在與新婚丈夫塞納河泛舟時不幸溺水身亡,圣勃夫卻出版了以阿黛爾為繆斯創(chuàng)作的《愛情書》,意圖曖昧。雨果因介意議員任命,不愿引發(fā)眾議,只得忍氣吞聲。

金牌編劇“命運”自然深諳打一巴掌給個棗的套路,立馬安排復(fù)仇者出場。

以《情欲》為契機,在看到這冊作品的人里,恰巧有一位被圣勃夫批評過的重量級文豪,他就是奠定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大作家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自然不會欣賞圣勃夫的作品。

巴爾扎克綠巨人化了。

他平生最恨不承認他才華的偽文人,圣勃夫的批評如同宣戰(zhàn)。他決定借《情欲》教訓圣勃夫一番。還有比重寫對手的小說更大的侮辱嗎?

據(jù)《法國文人相輕史》一書考據(jù):

“我要報復(fù),我要重寫《情欲》!”巴爾扎克在儒勒·桑多面前大叫道。隨后,他說出那句:“我要用我的筆刺穿他的身體!”

正是由于巴爾扎克對圣勃夫的仇恨,我們有幸讀到 1836 年出版的名著《幽谷百合》。實際上,巴爾扎克在小說中加入很多自己年輕時的經(jīng)歷和回憶,因此這部名著已經(jīng)和《情欲》沒有太大關(guān)系。

可以料到,圣勃夫大喊巴爾扎克在抄襲自己的作品。但同時,圣勃夫清楚地意識到《幽谷百合》的文學成就超過了自己的《情欲》,這讓他的虛榮與體面劈碎徹底。只有靠看到巴爾扎克的小說也遭到批評時,才能找回一些心理平衡。

如果說法國文壇這種冤有頭債有主的情感混戰(zhàn)尚能分輸贏,那么愛恨成謎的事件當真摸不到頭腦。

近年來,日本文壇一直熱衷于探討“無因暴力”“無差別暴力”。

2016 年電影旬報十佳影片《錯亂的一代》根據(jù)真人事跡改編,講述了人生沒有指望的青年無差別斗毆,加速自我毀滅的危險旅程。作家吉田修一在作品《怒》中,構(gòu)建了卑劣的犯人形象,兇手因被他人善待,陡生怒火,遂將對方殺害,在作案現(xiàn)場留下以血書寫的“怒”字,令讀者憤慨。

而有些愛恨成謎則是隨著當事人一方的去世,如同箱子遺失了鑰匙,內(nèi)里的真相永遠存封。最貼切的一對,當屬渡邊淳一和東野圭吾。

渡邊淳一厭惡東野圭吾的小說是日本文壇上出名的事情。

按理來說,渡邊淳一作為大眾作家,專注于男女情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跟專注于推理小說創(chuàng)作的東野圭吾從涉足領(lǐng)域到讀者群體八桿子打不著。然而現(xiàn)實卻有幾分荒唐。東野圭吾從 1999 年起,五度獲得過直木文學獎提名,五度擦肩而過。據(jù)傳,最重要的理由是由于受到了評委之一的渡邊淳一的差評。

1999 年渡邊淳一評東野圭吾著《秘密》:“想到哪兒寫到哪兒的小說,毫無從內(nèi)部發(fā)酵的跡象?!?/p>

2000 年渡邊淳一評東野圭吾著《白夜行》:“殺人寫得像游戲,完全不是小說?!?/p>

2001 年渡邊淳一評東野圭吾著《單戀》:“作為描寫同性戀的題材,整體印象單薄,編造個好故事就是好小說的偷懶的想法,反而使作品遜色?!?/p>

2003 年渡邊淳一評東野圭吾著《信》:“這回技巧還是太故意了,讓人讀到就行了,但還是終結(jié)于了平庸?!?/p>

2004 年渡邊淳一評東野圭吾著《幻夜》:“想要得獎,最需要的是作家內(nèi)心應(yīng)該有非寫不行的氣魄與熱情。”

甚至到了東野奎吾獲獎的 2006 年,渡邊淳一評價他的獲獎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我表示不滿,如果他這回獲獎的話,那就等于降低了以推理小說敲開直木文學獎大門的門檻兒,僅此而已?!?/p>

非常犀利,不留情面。

那么,為什么渡邊淳一對東野圭的作品意見如此之大呢?

日本的各種八卦媒體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渡邊淳一曾與一名叫川島直美的女演員交往過,而川島直美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向東野表達好感,但東野未曾理會。渡邊淳一認為自己的面子上過不去,因此對東野意見很大。

另一種說法則是,渡邊淳一和東野圭吾都曾經(jīng)熱衷于光顧銀座某個文壇人士愛去的酒吧。而因為離婚后東野的作品開始暢銷,因此東野在酒吧的公關(guān)小姐中間更受歡迎,甚至奪走了渡邊淳一中意的某位頭牌女公關(guān)。因此兩個人結(jié)下了梁子。

當然,以上消息都來自八卦雜志。

也有一種來自于文學角度的聲音:

曾受芥川好友菊池相幫、又是三島好友的川端,反對太宰得芥川獎,乃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受川端影響很大的渡邊淳一會反對東野圭吾得同為菊池所設(shè)的直木獎,也同樣有其充分的公共與私人的理由。

事實上,關(guān)于直木獎等日本文壇的獎項一直都有“因為評委個人原因而左右票面”的傳言。特別當渡邊淳一公開表達過對“推理小說”這種形式的不欣賞,一些對公正性不理智的偏見就此誕生了。其實直木獎設(shè)有多位評委,僅憑一人的意志很難左右獎項的歸屬。因此,東野的五次落榜真正原因徹底成了文學界 N 大未解之謎。

不過,不論渡邊淳一如何厭惡東野奎吾,2013 年,東野圭吾成為直木文學獎的新任評委。2014 年,渡邊淳一去世。今日看這因果,倒有些日式冷笑話的意味。

說了恨,就不得不說到愛。自古以來,才華洋溢的作家總是特別敏感多情,情人眾多已不是秘密,挑戰(zhàn)道德底線只是小意思。所以當你看到谷崎潤一郎讓妻,愛倫·坡迎娶 13 歲表妹弗吉尼亞·克萊姆,也不應(yīng)當太過驚訝。因為還有更獵奇而隱秘的——比如相繼戀上文豪父親和兒子的森茉莉女士。

隆重介紹森茉莉女士,日本女作家(1903—1987)。出生于東京都,文豪森鷗外和第二任妻子的長女。父親森鷗外對她尤其寵愛有加。她的作品主題大都圍繞著父親,擅長描寫幻想,是耽美小說的開山鼻祖,她的小說《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寢床》,開啟了女性描寫男同戀情的時代。

較為熟悉日本文學的人,對文學泰斗的森鷗外的名字并不陌生,文學成就上他與夏目漱石齊名,是日本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森鷗外是一個非常西化的人,從五個孩子的姓名可以窺見,五個孩子的日文名由羅馬音翻譯,皆為外國名字。長子森於菟(奧托)、長女森茉莉(瑪麗亞)、次女森杏奴(安奴)、三子森類(路易斯),早夭次子森不律(奧利茲)。

作為留德軍官之女,森茉莉自出生起便享受著物質(zhì)與精神的雙重富足,有如住在城堡中的公主。森鷗外寵她,雇傭傭人與家教老師親自照料。森鷗外寫作的時候,等閑人等皆不得打擾,只有茉莉會跑進父親的書房,父親便一手抱她在膝上,一口一口喂她吃昂貴精致的糕點。

父親的膝就是她的小宇宙,是另一個子宮,茉莉愿意永遠蜷睡于此。這些在她的小說和隨筆中多有提到:那些來自歐洲的點心與繪本、精致的兒童洋裝,連自己帶去學校的甜檸檬水都會成為同學之間的焦點……

她維持了一生的奢侈習慣由此而起,她曾經(jīng)回憶道:

“自打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最初纏繞在脖子上的,是父親送給我的鑲嵌式的項鏈。這項鏈是從柏林的商店里買來的,上面標著森林太郎的名字,經(jīng)過西伯利亞的曠野,寄到了位于千馱木町的家中。黃金的鎖子,墜著五顆馬賽克,白的,玫瑰的,綠的,還有大紅的,色彩絢麗。我在穿和服的時候,也佩戴著這副項鏈。……不過,這是我父親特別的喜好,他選定了和服的顏色和花紋,以便帶有女式西服的風格。”

森鷗外曾經(jīng)說,茉莉的成長歲月,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森茉莉眼中,幸福的模樣則開始無限趨近于愛情。

“我的父母盡管相愛,但父親的愛情太博大,母親又過于多慮,以至于兩個人相處時并非總是融洽,因此,有時由我來扮演父親的情人,我與父親的感情,因此而帶有了幾分戀愛的味道?!?/p>

——《父親與我》

即使 15 歲時,森茉莉與英俊的實業(yè)家之子山田珠樹訂婚后,她依舊會當著未婚夫的面坐在父親的膝蓋上,令人瞠目結(jié)舌。

16 歲,森茉莉與山田珠樹結(jié)婚,丈夫家境優(yōu)越,相貌英俊,專攻法國文學。婚后一年,茉莉生了兒子,再過一年,她把兒子留在日本,交給保姆,與丈夫去巴黎游歷一年。

當時森鷗外腎病惡化,強忍病痛,最終因病逝世。那一年,剛好與森茉莉外出游學重疊,她沒有服侍父親身邊。未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這成為了森茉莉一生最大的心結(jié)。但也因得如此,在茉莉心目中,父親永遠是挺拔英俊的軍人,儒雅慈愛的父親,不老的中年人,是她一生惟一的愛人。

“那溫柔的薔薇刺,在我心臟中間,現(xiàn)在扔扎著。這是我簡直可怖的戀愛。”五十年后,茉莉這樣寫道。

父親的死對森茉莉的人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森茉莉的婚姻崩壞?!吧撕⒆右膊粫樟希瑢叱?、洗衣、裁縫等家務(wù)皆無能,同時還犯了奢侈的毛病。這樣的生活需要一點魔法才行?!?/p>

24歲,森茉莉主動離婚,27 歲時,森茉莉再婚,嫁給了一位大學的教授,定居仙臺。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一年,一天,丈夫讓她去東京看戲,戲散后回老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李被丟在門外,箱子上附了一封休書。

“這里(指)仙臺沒有銀座與三越百貨,回老家看戲去吧。”這是第二任丈夫與她說的最后一句。

28 歲,結(jié)束了兩段婚姻蹉跎的森茉莉回到娘家,尚不知父親營造的優(yōu)越生活將漸漸從她身邊剝離。

28 歲離婚到 45 歲之間,森茉莉一直處于無業(yè)游民的狀態(tài)。森鷗外過世前,將遺產(chǎn)分為兩份,一份交給長子,其余由妻子和其他子女繼承。森茉莉就靠著這些版稅度日。

48 歲時,森茉莉雨長子山田爵再回,此時,兒子也三十多,正是茉莉最迷戀的中年男人年紀,她如墮情網(wǎng)。茉莉與兒子有一段蜜月一般的生活,她在兒子說服下,拿出大部分存款蓋房子。森茉莉不知道,這是一場詐騙,榨盡了母親的一切之后,兒子拒絕再見她。

一夜之間,茉莉一無所有,每月的生活費只有 1 萬日元,但她仍每天都要吃一顆需步行兩公里購買、價格昂貴的進口巧克力,過著盡可能“奢侈”的生活。

1953 年,森茉莉依靠父親版稅度日的生活走到尾聲。50 歲的森茉莉開始為《鷗外全集》、《現(xiàn)代日本文學全集》的“月報”(大套書出版時附贈的小冊子)撰寫回憶父親的文字。1957 年,54 歲的茉莉以細膩的文體寫下了第一部隨筆集《父親的帽子》,描寫一個女兒對父親充滿憧憬的感情,獲得日本散文家俱樂部獎。

從此,森茉莉走上了文壇,在五十歲后邁入作家生涯。直到八十四歲去世,她不耕不輟,大約三十年間,茉莉?qū)懥税司肀镜男≌f與散文,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始終是她與父親的“愛情”。

作為散文家,她寫童年回憶,巴黎那一年的見聞,暮年的貧困生活。然而小說家茉莉則是另一回事,她的每一部小說,都是英俊的中年男人與漂亮的少年之間殘酷而美麗的愛情,相愛,相傷害,難舍難分又不能長相思守?!犊萑~的寢床》結(jié)尾,男主角殺了自己最愛的人,將他的遺體放在枯葉上,自己再躺在他身邊,享受這幸福的一刻……

同為耽美作家的栗本薰這樣分析她的作品:其實在茉莉的宇宙里,始終只有兩個人,是她與父親。固然同性戀是禁忌,但父女戀是更大的禁忌,所以不得不用小禁忌來置換大禁忌。年老年少的兩個男人,實際上是父親和女兒的化身。為什么是少年而不是少女?因為,森茉莉不容許別的女性侵入她和父親的小世界。

72 歲時,森茉莉?qū)懗隽俗约簞?chuàng)作史上重要的作品《甜蜜的房間》,赤裸而細膩地描寫了父女亂倫般的情感。《甜美的房間》里,年幼的藻羅美麗,為男人所愛,她卻任性說謊、玩弄別人的感情,正是天使與惡魔的混合。

84 歲時,森茉莉走完了這一生的路,以 84 歲高齡重新成為了父親的小女兒。

文人之間沒有硝煙的愛恨情仇跌宕起伏,但喜歡獨處的也并非“正常”,天才和瘋子一步之遙,私下里,作家們通常有某些特殊嗜好。

比如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我不在寫作,就在前往停尸間的路上?!?/p>

狄更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尸癖。沒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時,狄更斯都會到訪巴黎的太平間,觀看支離破碎的尸體。但并非出于好奇心。狄更斯說過,他總感受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他前往太平間。狄更斯從來沒有想過去那里,但是最終卻出現(xiàn)在太平間。

而人設(shè)“反差萌”似乎也是作家們工作與私下的一大奇景。

盡管小說家亞瑟·柯南·道爾爵士創(chuàng)作出文學作品里最有邏輯的角色,他本人卻遠非那么理性。自兒子在一戰(zhàn)中犧牲以后,他開始沉迷于唯靈論,瘋狂嘗試與亡者能通靈, 遭到了他的朋友哈利胡迪尼的反對。

胡迪尼是無神論者,經(jīng)常會混進降神會揭穿那些妖言惑眾的神棍。但當好友柯南·道爾公開宣稱“胡迪尼有魔法”時,胡迪尼差點氣到自閉。被逼無奈,只得想辦法證明自己的魔術(shù)是假的。

“他能把食物變沒!”“不,我不能?!?/p>

“他能逃脫。”“假的,都是假的!”文人間的恩怨和狗血,是寫作的第一生產(chǎn)力,誰和誰愛恨隨風,誰和誰我生君已老,在親歷者的筆下,人間煙火變做了讀者的心上書單,這是文學家的本事。

如同左拉在《我的仇恨》中開篇寫到:

仇恨是神圣的。它是從堅韌的心中發(fā)出的怒火,是憤怒的戰(zhàn)士對平庸和愚蠢的蔑視。恨就是愛,就是感知靈魂的熾熱和慷慨,就是對恥辱和無能的不屑一顧......如果說我今天有所成就的話,那是因為我桀驁不馴,胸中有恨。

正是仇恨和愛激勵著作家不斷追求更高的文學成就,直到成為浩瀚文學天空中最璀璨的明星。文人之間相互嫉妒與仇視的原因五花八門,然而就是因為有這些嫉妒和仇視的存在,才能為文人們提供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才能,才會有生機勃勃、流派并列、百花爭艷的繁榮局面。

“我很榮幸成為一個被人嫉恨的人?!蹦昀系挠旯?1866 年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