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綠皮書》:是沒有真正被歧視過的人寫出來的?
來源:文藝報 | 蘇往  2019年03月11日09:06

3月初,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登錄大陸院線,上座率不俗,有望最終斬獲4億元以上的票房,在一向行情慘淡的春季檔,作為沒有同步上映的劇情片已經(jīng)是可圈可點的成績了。

不過,《綠皮書》這尊小金人的成色在北美頗有些爭議。在“權威影評人”(Metacritic)網(wǎng)站,專業(yè)人士只給出了69分的平均分,和很多完成度尚可但是“看完腦后拋”的流水線商業(yè)片,如《復仇者聯(lián)盟3:無限戰(zhàn)爭》或者《速度與激情7》不相上下,比75分的《美國隊長3》還落后一截?!堵迳即墪r報》在頒獎后第一時間刊出評論,直接稱其為《撞車》后最差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沒有提名最佳導演,最終只有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兩個獎項“拱衛(wèi)”在側(cè),多少從側(cè)面印證了這一點。

在國內(nèi),看到一部以反種族歧視為題的影片在美國得獎,有一種論調(diào)立刻順勢冒了出來:《綠皮書》的勝出是病態(tài)美國式“政治正確”的又一場勝利。在筆者看來,這完全是局外人想當然的“望文生義”,《綠皮書》摘金是“奧斯卡八股”的勝利,在價值觀上它又“老”(陳詞濫調(diào))又“白”(白人中心),倒是和學院獎的主力投票人群高度契合。美國式“政治正確”的悲哀可能正在于此:它總是在明處聲嘶力竭地高喊,是因為暗地里于無聲處它從來沒有真正實現(xiàn)過。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兩相比較,筆者不會對《綠皮書》的勁敵《羅馬》表示那么多的失望,至少它不算是八股。

《綠皮書》是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廢除前一本真實存在過的出版物,全稱是《黑人自駕旅行綠皮書》,由紐約哈萊姆黑人社區(qū)的郵局員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及其妻子撰寫,在上世紀30年代~60年代多次再版修訂,專門為自駕的黑人提供出行指南,介紹美國公路沿途,尤其是梅森-迪克森線(南北戰(zhàn)爭期間北方自由州與南方蓄奴州之間的地理界線)以南接納黑人顧客的旅館、餐館和汽車修理店。

這本《綠皮書》旨在讓有車的黑人中產(chǎn)階級在出行中“免于陷入困境尷尬并使他的旅行更加愉快”,而這正是《綠皮書》的主人公托尼在電影中要做的事。

1962年,黑人鋼琴家唐納德·謝爾利(人們稱呼他唐博士)歷時兩個月,從紐約一路向南深入南方腹地巡回演出,在過去的蓄奴州,對黑人的仇視乃至攻擊還廣泛存在,出于安全考慮,唐雇傭在夜總會當班、特別能“平事兒”的底層白人“大嘴”托尼當他的專職司機,托尼拿到了一本《綠皮書》,讓他一路安排唐的行程,確保唐安全到達每個演出現(xiàn)場。如今,兩位當事人都已經(jīng)作古,托尼的兒子尼克·瓦萊隆加向人們講述了這個故事,他是《綠皮書》的編劇之一。

“基于真實事件”是沖奧影片的標準姿勢了?!毒G皮書》在片頭很聰明地標了“基于真實事件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當然是虛構(gòu)為主,留這一手大約是早料到唐的家人會站出來抗議。

唐的家人在影片公映后對媒體表示,電影里只有一個不再聯(lián)絡的哥哥,“遠離家庭和黑人社區(qū),為自己黑人的身份感到無所適從”的唐·謝爾利完全不符合事實,真實的唐和他的3個兄弟多有往來,和馬丁·路德·金一起參與過游行,與妮娜·西蒙等黑人音樂家是好友;反而托尼只為唐工作了很短一段時間,雙方僅僅是雇主和雇員的關系,私下從來不是朋友。片尾幾組真人照片里連一張兩人的合影都沒有,這讓《綠皮書》更像是父親給兒子講的一個加了不少吹噓成分的故事了。

姑且放下現(xiàn)實這一重文本,借著真實事件的殼兒,《綠皮書》真的講了一個好故事嗎?是,也不是。

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坐在奢華“王座”上好像瓦坎達國王的知名鋼琴家與需要典當手表、靠打賭贏點小錢來交房租的底層混混,擁有3個博士學位、言辭考究、事事嚴于律己的飽學之士與錯字連篇、行事粗放的大老粗,黑人雇主與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白人司機,如此反差極大的兩個角色,“鎖定”在小轎車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長達兩個月,一葉孤舟一般,一路向著種族歧視越來越重的南方行進。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這套從現(xiàn)實中借來的設定已搭好了戲臺子,關于種族與階級,關于平等與自由??上У氖?,對人物的描摹和對故事的打磨浮于表面,沒有更多地觸及《綠皮書》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不許上白人的廁所開始,到不許在白人的餐廳里吃飯結(jié)束,從簡陋的旅店到簡陋的化妝間,一路上唐博士遇到的刁難在情節(jié)設置上沒有層層遞進,掰開來其實是不斷重復的,充其量只是科普級別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堆砌。

而觀影過程并不因此而乏味,觀眾確乎感受到了情緒遞進:在托尼第一次看唐博士表演眼睛亮得發(fā)光的時候,在大雨中唐博士向托尼剖白自己的孤獨時,在最后一場演出前唐沒有一味忍耐而選擇罷演時,在唐走出他冷清的“宮殿”出現(xiàn)在托尼家圣誕派對的門口時,《綠皮書》可以說是動人的。他們感受到的,是兩位演員火花四濺的細膩表演傳遞出的人物關系的微妙變化,從疏離到走近,從互懟到相惜。這種變化與其說是有關種族歧視,不如說是有關主人公——大部分有關唐博士,少量有關托尼的成長。

有溫度、有火花、有成長的人物,只是成就了一個順暢的故事——有些過于順暢了,以致熟悉好萊塢套路的觀眾又可以玩猜臺詞的游戲了,而沒有在社會歷史的層面上創(chuàng)造更宏大、更深邃的審美體驗,問題不只出在給主人公設計的外在威脅是過時的刻板印象大雜燴,更大的問題是用和稀泥的方式去化解這些威脅,但求圓熟討喜,不顧前后矛盾。

快抵達旅程終點時,先后發(fā)生了全片最重要的兩次沖突。

先是外部迫害引發(fā)的內(nèi)部沖突。夜間行車途中,一位典型的南方警察攔截了他們的車,因為當?shù)貙谌藢嵭邢?。托尼不滿警察對唐的無禮與其爭論,警察從他的姓氏得知他是意大利裔,嘲笑他“所以才給人開車”“是半個黑鬼”,結(jié)果他一拳頭打過去,兩個人一起進了局子。唐嚴厲地指責托尼“鬧脾氣”,教育他“靠暴力永遠都贏不了”“保持尊嚴才會取勝”“今晚因為你我們輸了”。

雖然唐給司法部長鮑比·肯尼迪打電話,把他和托尼撈了出來,在路上他還在不停抱怨。在他看來,肯尼迪兄弟“正在試圖改變這個國家”,而他讓部長處于尷尬的境地——接到邊遠沼澤地的監(jiān)獄里打來的電話,為人解決襲警指控,他認為自己打這通電話是“垃圾才干的事”。

在彼時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權運動中,馬丁·路德·金倡導非暴力抵抗,比如學生們的“入座運動”:到拒絕為黑人提供服務的場所,以有尊嚴的方式請求服務,遭到拒絕后并不離開而是沉默坐下。而馬爾科姆·X早年崇尚用沖突和暴力解決問題,“如果你沒有準備好付出代價,就別把自由放進你的字典里”。

這兩人可以視為X戰(zhàn)警系列里X教授和萬磁王的原型,分別代表受歧視的少數(shù)族裔奮起反抗的兩條路線。然而,現(xiàn)實世界沒有超級英雄,兩人在60年代先后被刺身亡,民權運動斗爭的激烈和殘酷可見一斑。

巡演途中,唐博士一路按照《綠皮書》安排食宿,為了不使用白人莊園里黑人專用的簡易廁所,甚至驅(qū)車折返旅店。那么,在最后一場沖突前,他連非暴力抵抗都算不上,他所謂的以保持尊嚴取勝,只是將自己作為一個比白人更“白”,超越膚色、跨越階級的模范黑人展示出來。

而托尼不顧自己受雇于人的身份,也言辭激烈地反駁了他的老板,說他高高在上,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族人。這場劇烈的沖突,以唐坦誠自己遠離家人和族人的孤獨而達成和解。下一場戲,在面對不能和演奏會聽眾一起就餐的窘迫時,唐平靜地選擇罷演,到愿意接待他的黑人酒吧里,為自己的族人演奏。

兩場沖突連起來看,等于是唐博士從托尼的暴力反抗中學會了非暴力抵抗?不僅邏輯欠合理,而且缺乏支撐人物轉(zhuǎn)變的動機。只能理解是偉大的友誼起了作用;只能理解是唐學會了不再孤獨,是托尼將他從胡桃殼里拯救了出來;只能理解成一個普適性的,有關個人成長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白人拯救者的故事。

作為拯救者,托尼除了寫作水平有提高,其實沒有從唐博士那里學到什么,從開始到結(jié)束,他一直是快樂、自洽,不需要改進的,從黑人喝過水的杯子要扔掉到種族主義毛病用放大鏡都找不到,除了喜歡唐的演奏,完全看不到他掙扎自省的過程。這是一個沒有人物弧光的主角。

“進步的最大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傲慢?!薄毒G皮書》沒有治療白人的種族歧視,而是治療了黑人的孤獨和傲慢,難怪此片被指責為老套。主人公人物弧光的缺失,來自不自知或者裝作不自知的白人中心主義,這何嘗不是一種傲慢。

那么,遇到避無可避、無處不在的歧視,到底要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反抗呢?《綠皮書》沒有說,它只是用理解、包容、愛與圣誕節(jié)這些漂漂亮亮的萬金油元素糊弄了過去。這一定是沒有真正被歧視過的人寫出來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