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J.D.塞林格百年誕辰,其作品中譯本結(jié)集亮相 讀懂塞林格:一個“純粹”的作家
塞林格以《麥田里的守望者》站穩(wěn)文壇,但他的文學(xué)成就不止于此。(出版方供圖)
他產(chǎn)量不高,一個長篇、一部短篇集、兩部中篇集;他不貪心,成名后反而離開文學(xué)圈子,移居鄉(xiāng)間,寫作度日,幾乎與世隔絕;他為外國文學(xué)史貢獻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形象,1951年《麥田里的守望者》問世,主人公霍爾頓成了幾代美國青年的“叛逆偶像”,霍爾頓的風(fēng)衣、紅色獵帽,甚至他說話的方式,都是年輕讀者爭相模仿的對象……
美國著名作家J.D.塞林格成名作《麥田里的守望者》再版多次,迄今累計銷量約7000萬冊,但他的文學(xué)成就不止于此。今年恰逢塞林格100周年誕辰,譯林出版社日前推出作品集,包括《麥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這是其作品簡體中譯本第一次在塞林格基金會指導(dǎo)下結(jié)集出版。
《九故事》提供了短篇小說的寫作范式
最近兩天,復(fù)旦大學(xué)、思南讀書會相繼舉辦分享會,塞林格之子馬特·塞林格首度來華,與作家路內(nèi)、趙松、周嘉寧等圍談。在他們眼里,塞林格最大的特點是“純粹”——無論是生前不愿拋頭露面,還是堅持書封上只需書名和作者名、拒絕任何花里胡哨的文案或裝飾,塞林格都最大程度上只保留作家這一角色。
塞林格的寫作影響了眾多作家。比如,《九故事》收錄了塞林格首次發(fā)表在《紐約客》上的九個故事,每個故事自成一體又相映成趣,呈現(xiàn)了一系列失去自我的成年人和早慧孩子之間彼此依賴又互相傷害的局面?!拔曳浅O矚g《九故事》這本書,給我提供了一個短篇小說的書寫范式?!甭穬?nèi)說,他的短篇《為那污穢凄苦的時光》正是向文學(xué)偶像的致敬之作,小說描寫一個男孩打算送給心愛女孩金項鏈,但因他媽媽喜歡賭錢,項鏈輸在了賭臺上,其中結(jié)構(gòu)和手法頗受《九故事》啟發(fā)?!霸诔霭娴姆懂犂铮指窬褪潜M量不講多余的廢話,保持了小說家非常純?nèi)坏纳省!?/p>
“能夠把一個少年人的生活寫到這樣細微的程度,以及對社會很明確的態(tài)度,塞林格的切入點很獨特,他專注于一個青少年在進入成年之前的臨界點。”趙松分析,塞林格對走紅式和討好大眾式的寫作非常反感——他發(fā)表文章嘲諷美國的流行雜志在約稿時要求:多一點浪漫的愛情故事,多一點戲劇化情節(jié),不要寫看不懂的東西。但塞林格明確回應(yīng):不想跟任何人達到社會性的共謀,他選擇只出版四本作品,然后獨居在遙遠的小山坡。
“相比西方人的外表,他有一顆東方的心靈”
塞林格影響了國內(nèi)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羅斯、約翰·厄普代克、納博科夫、蘇童、馬原都對他贊譽有加;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是忠實擁躉,他甚至操刀翻譯了《麥田里的守望者》和《弗蘭妮與祖伊》日語版。
《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內(nèi)心的沮喪、沉重、激蕩、哀怨,沒來由的憤世嫉俗讓那一代美國青年感同身受。塞林格自己的生活,似乎被自己筆下角色霍爾頓說中——“用自己掙的錢蓋個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進行該死的愚蠢交談”。在趙松看來,這部小說在結(jié)構(gòu)上有很多細微的安排,整體非常勻稱?!叭指窀M非髺|方智慧下無我的狀態(tài),而不是個人生存里我的欲望、我的愛情、我的經(jīng)歷,他破掉這一切,最終達到無我,不再拘束于事物的表象,本質(zhì)上就是‘空’?!?/p>
馬特·塞林格談到,當(dāng)他閱讀父親作品的時候,能夠最清楚聽到父親的聲音,“我覺得他有一顆東方的心靈,相比西方人的外表,內(nèi)心更偏東方人多一些”。馬特·塞林格透露,父親生前對道教和儒家很感興趣,會讀老子、莊子的著述。“父親篤信,文學(xué)能夠更深層次改變世界。那些看上去對世界持批評或很偏激的人,內(nèi)心深處往往住著一個理想主義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