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論《陌上》的“詩化現(xiàn)實主義”品格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2期 | 郭寶亮 張越  2019年04月03日09:45

內(nèi)容提要:付秀瑩的《陌上》是充分現(xiàn)實主義的,而這種現(xiàn)實主義又明顯繼承了《紅樓夢》的“春秋筆法”等中國式挽歌體傳統(tǒng),因而,小說具有了“詩化現(xiàn)實主義的品格”,具體體現(xiàn)在語言的既典雅又生活化,結(jié)構(gòu)的獨特等方面。這些方面也與中國古代諸如“史傳”“人物志”結(jié)構(gòu)、古典詩詞的“復沓回環(huán)”等文學傳統(tǒng)息息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付秀瑩 《陌上》 詩化現(xiàn)實主義 春秋筆法

付秀瑩《陌上》是近幾年來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自2016 年出版以來,反響熱烈。評論界普遍認為,付秀瑩的《陌上》繼承了自廢名、沈從文、孫犁、汪曾祺一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曹文軒干脆把《陌上》稱為“付秀瑩文體”:“‘付秀瑩文體’,既是現(xiàn)代文學史的一脈相承,又是她富有靈性的個人創(chuàng)造?!雹?我覺得曹文軒的評價是很精當?shù)?。我想接著曹先生的話說,給“付秀瑩文體”重新命一個名,叫作“詩化現(xiàn)實主義”。我覺得,廢名、沈從文、汪曾祺、孫犁一脈,詩化肯定是詩化的,但浪漫主義的成分大于現(xiàn)實主義成分,而《陌上》則是充分現(xiàn)實主義的,是把現(xiàn)實主義近乎完美詩化的一部力作。

我說《陌上》是充分現(xiàn)實主義的,主要是就《陌上》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而言的。就態(tài)度而言,目前書寫農(nóng)村的小說基本上有兩種:一種屬于頌歌或牧歌型,一種則是譴責或暴露型。前者重在寫新農(nóng)村或理想的農(nóng)村,后者寫破敗凋敝的農(nóng)村。而《陌上》所寫的農(nóng)村,是一種混合型的鄉(xiāng)村,它既是新的又是舊的,它既日新月異又亙古不變,它既充滿生機又危機重重……付秀瑩全方位地、真實客觀地展現(xiàn)了目下北方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生活。正像付秀瑩自己所說的:“《陌上》觸及了時代變化中新的中國經(jīng)驗,《陌上》里有更廣大的人群的隱秘心事和命運起伏,《陌上》是以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方式,表現(xiàn)了中國人真實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幽微寬闊的內(nèi)心世界?!雹?/p>

閱讀《陌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付秀瑩講述的鄉(xiāng)村是當下的活生生的鄉(xiāng)村,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場。因此,“現(xiàn)場感”在《陌上》體現(xiàn)得特別突出。曾幾何時,我們的許多小說以“追憶”或“講述”來呈現(xiàn)故事,“許多年以前”的馬爾克斯式的敘述句式,成為時髦,從而使故事的“現(xiàn)場感”嚴重缺失。而《陌上》則一下子就進入了現(xiàn)場,以傳統(tǒng)白描的手法,讓人物自己呈現(xiàn)自己,讓世界自己展示自身。付秀瑩展示了冀中平原上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芳村”的是是非非,家長里短。從表面看,“芳村”并沒有凋敝,反倒十分的繁榮。作品中處處表現(xiàn)出付秀瑩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她筆下的“芳村”風景秀麗,女人靚麗光鮮,似乎人人都像“大觀園”里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女人。翠臺、望日蓮、香羅、瓶兒媳婦、銀花、小鸞、喜針、素臺、蘭月、春米等。小說寫出了農(nóng)村的發(fā)展和繁榮,“芳村”開辦的皮革廠,日進斗金,錢有了,二層小樓也蓋起來了,村里的人吃飯穿衣也開始講究起來。小說中的女人,穿衣打扮已不似過去農(nóng)村中的女人那樣貧窮土氣,而是也像城里女人一樣愛打扮、會打扮:比如寫建信媳婦:“建信媳婦穿一件棗紅色薄絲絨旗袍,外面搭一件豹紋小披肩,描眉畫眼,打扮得花枝兒似的?!睂懱m月:“蘭月穿一件橘黃薄開衫,煙色裙褲,戴一條粉色小圍裙,上頭開著一朵一朵的小紫花,兩根帶子系在后腰上,越發(fā)勾勒出細腰圓屁股。頭發(fā)卻拿一根皮筋綰起來,露出白凈的脖子,一根細細的銀鏈子,在燈下一閃一閃的?!睂懰嘏_:“素臺穿一件蔥綠小衫,偏搭了一件鵝黃軟坎兒,下頭配一條茶色薄呢裙,奶白的高跟鞋,在院子里踩出一個一個小坑來,羊蹄印子似的。”這樣的描寫,顯示出當下農(nóng)村的“新質(zhì)”,這與那些田園荒蕪、一片狼藉的農(nóng)村“譴責”型的小說區(qū)別開來。

當然,在這“新”質(zhì)背后,始終涌動不息的暗流,卻是傳統(tǒng)道德倫理與商業(yè)欲望倫理的沖突。芳村的繁榮是由“皮革”生意帶來的,“皮革”生意成就了一個個暴發(fā)戶老板的金錢夢,也極大地挑動了芳村欲望的洪流。小說寫到村里的首富大全,還有幾個老板增志、團聚、蘭群,村干部建信,以及村里的先生(醫(yī)生)耀宗,都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芳村凡有幾分姿色的女人幾乎都毫無廉恥地主動獻身,使得老板們個個“妻妾成群”,像賈寶玉,更像西門慶,在欲望的火焰里燃燒。大全不僅與香羅、望日蓮關(guān)系曖昧,而且還對瓶子媳婦垂涎三尺;而望日蓮與大全、學軍、建信關(guān)系曖昧;增志不僅有娜子,還與瓶子媳婦不清不楚;春米靠著村干部建信;而瓶子媳婦與增志有染,還與鄉(xiāng)里秘書銀栓保持情人關(guān)系……“如今村子里的這些事,倒像是家常便飯似的,都不大當回事了。”芳村的這種兩性關(guān)系的混亂,其實都與金錢、權(quán)利有關(guān)。在家庭關(guān)系里,能掙錢的男人猶如皇帝,說一不二,即便在外面“三妻四妾”,家里的女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不能賺錢的男人在家里地位急轉(zhuǎn)直下,只能無休止地被女人抱怨嘮叨,甚至眼看著自己的女人出軌也只能打掉門牙往肚子里咽。像香羅的男人根生,瓶子媳婦的男人瓶子,春米的男人永利,小鸞的男人占良……香羅在外面開著發(fā)廊,從事著色情行當在村里靠著大全,已經(jīng)成為半公開的“秘密”,唯一的原因就是男人太窩囊,只能豁出自己,這樣做不以為恥,反而卻振振有詞:“怎么了?在外頭受外人的氣!在家里受家里人的氣!我萇香羅橫豎是個受氣的命!根生看她哭得兩只桃子樣的眼睛,不敢接話茬兒。香羅說我十九歲進了劉家的門子,你摁著胸脯想一想,享過一天福沒有?你摁著胸脯想一想!香羅說,眼下我是好了!我有錢!我有錢是我黑汗白流掙來的!香羅發(fā)廊怎么了?打量我不知道你們肚子里怎么想?我真金白銀地往回拿的時候,怎么不放一個屁!怎么不往外出扔!我一個娘們家,劉根生,你讓我怎么辦指望你?我這輩子還有兩天舒坦日子沒有!根生臉都白了,慌忙看了看窗外。香羅冷笑道,別怕,聽見又怎么樣?當真是自己唬弄自己……”香羅的這番話雖然具有挑戰(zhàn)的意味,但背后的潛臺詞卻是“心虛”!她在為自己不光彩的行為辯護,她所針對的是村里的風言風語!風言風語就是世道人心,就是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戒律!當人們曖昧地說香羅:“小蜜果的閨女”時,實際上暗含譏諷,真真是是非自明,公道天存!無獨有偶,望日蓮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她的孟浪寡恥的行為,自然也受到鄉(xiāng)民的非議,甚至連她的爹娘也很為她的不堪而蒙羞:“你大街上走一遭,去聽一聽,你自己去聽一聽,人家都說成什么了……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哩!我和你爹老實一輩子,正經(jīng)一輩子,你叫我們這張老臉,往哪里擱?”

鄉(xiāng)村的風言風語,不能簡單等同于流言蜚語。流言蜚語不具有真實性,而風言風語往往具有真實性。在農(nóng)村那樣一個開放的社群中,許多事情都不具有真正的秘密,尤其是不正當男女關(guān)系類的桃色緋聞,更是風言風語的主要傳播對象。對傳播風言風語的人,在農(nóng)村有時候也被稱為“是非人”,在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中,“說是非”的人往往不受歡迎?!皝碚f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是之謂也?!赌吧稀分械摹半u屁股嘴”就是這樣的是非人:“雞屁股嘴……是芳村有名的事兒娘兒們,一張嘴,簡直就是雞屁股,不挑地方,隨處亂拉,專好撥弄是非?!笨梢?,“說是非”的人主要在于“撥弄是非”,影響鄉(xiāng)村既定倫理的和諧,因而遭到鄙夷。不過,從正面來看,風言風語其實是具有輿情監(jiān)督效應的,風言風語的力量來自于老一代農(nóng)民對傳統(tǒng)道德律令的堅守。耀宗的父親寶宗,對錢迷心竅的兒子耀宗說:“一些個風言風語,難聽哩。說你藥價就沒有個一定,滿天要。本村的一個價,外村的一個價。親戚本家一個價,遠房外姓的一個價?!币趨s滿不在乎,堅持要看人下菜碟,這使得寶宗十分的不快;還有團聚爹對兒子不發(fā)工人工資的規(guī)勸:“一村子風言風語,說啥的都有。欠債還錢,這是天理。但凡要能想想辦法,就把人家的工錢還了吧。”增產(chǎn)對兒子老二的憤怒,都是源于村子里的風言風語。這些風言風語使得老一代農(nóng)民如坐針氈,他們恪守天理和良心,正像增產(chǎn)說的:“什么時代也不能不講良心,什么朝代也不能不講禮法哪!”我覺得,付秀瑩在此寫出了商業(yè)倫理與傳統(tǒng)鄉(xiāng)土倫理的尖銳沖突,這種風言風語的力量不可小覷。

然而,在強大的商業(yè)倫理和無限膨脹的欲望洪流面前,美麗的“芳村”不可遏制地、無可奈何地走向頹敗。芳村的富裕和繁榮建立在巨大的危機之上,“皮革”生意是以無節(jié)制地透支環(huán)境、無可救藥地破壞生態(tài)而發(fā)展起來的:“這地方做皮革,總也有30 多年了。這東西厲害,人們不敢喝自來水不說,更有一些人,不敢進村子,一進村子,就難受犯病,胸口緊,喘不上來氣,頭暈頭疼。只好到外頭打工去……如今村里人,年紀輕輕的,凈得一些個稀奇古怪的病的,難說不是這個鬧得?!备鼮榭膳碌氖牵藗兊男撵`和道德倫理也被金錢和欲望吞噬了。自第17 章起,秀瑩的筆觸開始著眼于這種頹敗。那個曾經(jīng)頤指氣使、耀武揚威的團聚,他的廠子倒閉了,好一似嚯啦啦大廈傾,團聚的下場,難說不是大全、增志等人的明天。第18 章的老蓮嬸子的喝藥,第21 章亂耕老漢的尷尬,第22 章建信的跳樓,第23 章增產(chǎn)家的麻纏煩心事,第24 章勇子的撞車……這一個一個的頹敗的故事,悲涼滿紙,冷透骨髓,秀瑩在不動聲色的白描中暗藏褒貶。秀瑩一曲挽歌慟天地,卻不是那種狂風暴雨般的悲劇,而是鈍刀子割肉般的慢性持久的疼痛!這是中國式挽歌體帶來的美學效果:哀傷而不烈,怨恨而不怒,在對“芳村”的愛恨交織的張力中,我們體味出了付秀瑩的“品”和“質(zhì)”,她在不知不覺中守持了雅正敦厚的傳統(tǒng)詩教古風,顯露出混沌博雅的美學品味。

說起付秀瑩的中國式挽歌體的“品”和“質(zhì)”,我們還不應該只是局限于從新文學傳統(tǒng)—如廢名、沈從文、汪曾祺、孫犁等的詩化的田園牧歌式小說傳統(tǒng)中來觀察,而且還應該從更大的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中去觀察。從這個大傳統(tǒng)中來看,田園牧歌是不足以涵蓋《陌上》的。我認為,《陌上》最明顯的繼承是《紅樓夢》。而《紅樓夢》是不能用田園牧歌來涵蓋的。《紅樓夢》是封建貴族大家族走向衰亡的一曲挽歌,從文體上看,《紅樓夢》顯然屬于“挽歌體”。挽歌體是說作者站在貴族立場上,對這一階級的毀滅持同情的態(tài)度,他極不情愿這一階級的滅亡,但又無法挽回他們必然滅亡的命運,作者無可奈何地為他們唱了一曲挽歌。而在挽歌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矛盾。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一文中,曾談到巴爾扎克的“挽歌體”與現(xiàn)實主義問題,認為“巴爾扎克在政治上是一個正統(tǒng)派;他的偉大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③。但是,巴爾扎克“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們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他在當時唯一能找到未來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這樣的人,—這一切我認為是現(xiàn)實主義的最偉大勝利之一,是老巴爾扎克最重大的特點之一”④。我覺得恩格斯的這一論述也適用于曹雪芹,不過他們在審美方式和敘述方略上還是有著較大區(qū)別的。

如果說,巴爾扎克以法國式的“空前尖刻的嘲笑,空前辛辣的諷刺”來顯示他的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勝利的話,那么,曹雪芹則以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春秋筆法來演繹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勝利。所謂的春秋筆法,是孔子創(chuàng)立的一種歷史敘述方略??鬃訉︳攪呐f史《春秋》進行修訂中,堅持據(jù)實實錄,而又暗寓褒貶,所謂“微言大義”,所謂“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就是在記述歷史事實的時候,注重客觀敘述,一般不作議論,而是在記述的具體細節(jié)和人物的言行中暗含褒貶,隱晦委婉地表明著史者的立場和大義。其具體方法則是筆和削。筆就是在原有基礎上添加,削則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刪減。而筆削的目的就是表現(xiàn)“微言大義”?!都t樓夢》在敘述方略上就很好地實踐了“春秋筆法”。⑤

我覺得,付秀瑩在對《紅樓夢》的繼承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春秋筆法”一并取了來,因此,在付秀瑩筆下,沒有好人、壞人。香羅、望日蓮、瓶子媳婦、春米……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邏輯,都值得同情,都屬于悲劇人物。香羅一開始也不是后來的香羅,從前的香羅“說話就臉紅,羞澀得很”,由于有一個號稱“小蜜果”的娘,只能委屈嫁給沒嘴葫蘆根生,然而,香羅不甘心,香羅只能起來“自救”,她要靠自己的力量過上好日子,這難道有錯嗎?望日蓮也是如此,“天地良心,她可不是天生的望日蓮。從小她就特別會念書。她原是夢想著能夠靠著念書,從芳村走出去的……她絕不愿意像娘那樣,一輩子,在一個小村子里打轉(zhuǎn)轉(zhuǎn),從生到死,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青草鎮(zhèn)”。她有夢想,有虛榮心,她要擺脫貧窮,只能靠自己這點可憐的姿色了。在《陌上》中,付秀瑩給予所有人為自己辯護的權(quán)利,給予所有人確證自己行為合理性的理由,并以極大的悲憫和溫情原諒了所有人。我覺得,這可以看作是“筆”的手法,即強化人物的命運和性格邏輯。

還有一種就是“削”的方法。具體在作品中就是“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也就是“不寫之寫”。比如“第一章翠臺打了個寒噤”中,臘月二十三,小年。翠臺一早起來,掃完了院子里和房上的雪,等新婚的兒子兒媳婦來吃餃子,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心里已是氣鼓鼓的了。不想又接到香羅一個電話,自己忙不迭去接:……香羅問翠臺這兩天有沒有空,翠臺趕緊說,有空有空。答得有點急,自己倒先紅了臉。香羅在電話那頭卻把話岔開了,香羅說,不是我說你,才多大,打扮得老婆子似的。翠臺辯解不是,謙虛不是,心里虛得不行,一時啞在那里。香羅又說,根來哥忙不忙?香羅說根來哥要是不忙,咱們也到城里吃它一頓,現(xiàn)在正放那個電影,叫什么來著?哎呀你看我這腦子,好看得很哩。翠臺剛要說話,香羅卻又扯起了閑篇,說的都是城里的一些趣事,翠臺正聽得津津有味,香羅卻哎呀呀叫起來,鍋里燉著排骨哩,光顧說話了,倒給忘干凈!說著就掛了。⑥

在這一段白描中,香羅始終占據(jù)著話語的主導權(quán),居高臨下,優(yōu)越感十足。而翠臺則顯得十分被動,由于翠臺為給兒子找工作有求于香羅,因而這段描寫中表現(xiàn)出翠臺十分復雜的心理情緒?!按鸬糜悬c急,自己倒先紅了臉”,表現(xiàn)出翠臺對香羅的巴結(jié)和討好,又覺得不好意思的微妙心理;香羅說翠臺不會打扮的話,體現(xiàn)的是香羅對自己容顏和打扮得體的自豪優(yōu)越;“翠臺辯解不是,謙虛不是,心里虛得不行,一時啞在那里”,體現(xiàn)的是翠臺心虛、自卑,還有些許的不悅;香羅邀請翠臺夫婦到城里吃一頓、看電影,又講城里趣事,則又是香羅財大氣粗,還有“諞”的意思;“翠臺聽得津津有味”則顯示出她艷羨、嫉妒諸種情感,又有一種不屑和委屈,因此,當男人根來一回家,翠臺“氣不打一處來,一下子就把手里的一把笤帚扔過去,抽抽搭搭哭起來”。

在《陌上》中,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舉??傊赌吧稀窂摹都t樓夢》中汲取來的“春秋筆法”,使得挽歌更加悲傷。究其根源,源于付秀瑩對故鄉(xiāng)——芳村的愛。由于愛而痛,由痛而不留情面,但又不得不留有余地。正像付秀瑩說的:“我其實是想,為我的村莊,為我的故鄉(xiāng)我的親人們,立個小傳。 他們沉默,忍耐,強韌,艱辛。他們看上去粗糙木訥,近乎麻木,但是誰能看破他們的內(nèi)心呢。在時代劇變中,他們那些卑微的心事,瑣細的哀愁,那些心靈的風暴,如何慢慢醞釀、累積,終至于爆發(fā)。在命運的泥濘之地,他們?nèi)绾伟卜庞袧嶑钡牡赖?,在生活的重圍中,他們?nèi)绾螡M懷困惑,尋求突圍之路。我想代他們寫出來。不是出于所謂的鄉(xiāng)愁,也不是出于知識分子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啟蒙和救贖的沖動,僅僅是因為,我懂得他們。因為懂得,所以疼惜?!雹?/p>

《陌上》是詩化的。

將現(xiàn)實主義充分地詩化源自于作者的文學趣味和修養(yǎng)。付秀瑩是傾向于中國古典審美趣味的。這種趣味在付秀瑩的語言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

讀《陌上》的人,無不被那撲面而來的滿紙的清新和活鮮吸引。那靈動毓秀的文字,有色彩、有聲音、有溫度、有氣味……仿佛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動物,歡騰著、鳴叫著、撲撲棱棱、嘰嘰喳喳地漫涌過來。這樣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你,使你如啜香茗,不由得要細品慢飲,咂摸滋味。付秀瑩的文字應該是地道的河北方言,看似漫不經(jīng)心,信手拈來,實則處心積慮,暗中連綴的卻是中國古典文學《紅樓夢》《金瓶梅》乃至廢名、沈從文、孫犁、汪曾祺那一路的語言神韻……這樣精湛的語言文字,不能不使我們要為《陌上》喝聲彩!

曹文軒在《陌上?序》中說:“我們很少看到今天的小說家像她如此迷戀風景。這是一個失去風景的時代。而在她這里,若沒有這些風景,文字活動就簡直無法進行。閱讀她的作品,我們隨時可以與風景相遇—一路風景,而她的風景又是別具一格、氣象非凡的。她的風景背后,似有中國古典詩歌的風韻?!雹嗖芪能幩詷O是。閱讀《陌上》,我們不啻是在欣賞風景,而是在觀看一部3D影視劇。這部生活劇不僅畫面燦爛繽紛,而且聲情并茂。是的,是聲音。《陌上》是有聲的,這是一種村聲,有狗吠,有雞鳴,有蟲吟,風聲雨聲,叫賣聲……她還獨創(chuàng)了一批自己的象聲詞。曹文軒稱贊付秀瑩獨創(chuàng)的象聲詞“遠比我們從前的詞典里的規(guī)范的象聲詞更形象更準確也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她的作品似乎開創(chuàng)了一個象聲詞的新時代”。⑨ 像香羅“給給給給”地笑,騎上電動車“日日日日”地走,空調(diào)機“浮浮浮浮浮浮”地響著,英子“噗噗噗噗”地嗑著瓜子,公雞的叫聲是“我—一聲兒,我—一聲兒”等,的確形象生動得緊。還有氣味:槐花的“味道有些奇怪。不是香,也不是不香。不是甜,卻是甜里面帶著一股子微微的腥氣”“也不知道是什么花開了,香氣濃得有點嗆鼻,叫人忍不住想打噴嚏”“風軟軟的,空氣里有一種甜絲絲醉醺醺的味道”。還有溫度濕度:“露水挺大,空氣里濕氳氳的,一把能掐出水來”“白茫茫的大毒日頭,曬得村子像是起了霧”。

好了,我們不用過多地羅列了,《陌上》的語言,色彩、聲音、氣味、溫度、濕度樣樣俱全,這是直接來自于大地的生命的饋贈,只有這種天籟般的生命本身,才鍍亮了語言,使得這些句子如碎金爛銀,熠熠生輝,詩意盎然。更兼付秀瑩不是為寫風景而寫風景,而是情景交融,景隨情生。比如香羅和大全茍合,秀瑩含蓄地點到為止,隨后即是一段景物描寫:“天色忽然就暗了下來,是一片云彩,把太陽遮住了。轉(zhuǎn)眼就是芒種。這個時節(jié),怎么說,一塊云彩飛過,指不定就是一陣子雨。一陣子風呢,說不好就又是一塊云。這個時節(jié),這種事情,誰能說得清?”然后,又寫麥浪滾滾,蝴蝶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殷勤地飛,最后在鷓鴣“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上停筆。委婉蘊藉,詩意豁然而生。還有寫槐花的香甜腥氣的味道,也不是單純地寫這種味道,而是寫香羅“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這槐花的味道,總讓人覺得莫名的心亂”。心亂意浮、春心蕩漾的浮浪少婦隱秘心事才是這槐花味道的真正所指。

《陌上》的結(jié)構(gòu)也是獨特的,這種結(jié)構(gòu)法可以叫作“人像展覽”式結(jié)構(gòu)。“芳村”是沒有故事的,家長里短,是是非非就是它的故事,因而《陌上》不可能圍繞故事展開敘述。全書除了楔子和尾聲,一共25 章,基本上每章重點寫一個人物,總共寫了24 個人物。而每章重點寫一個人物的時候,其他人物也會穿插互現(xiàn),這也可以叫“串門子”的手法。付秀瑩這樣談她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于《陌上》的結(jié)構(gòu),也有一些讀者有疑問。我是用散點透視的筆法,試圖勾勒一個村莊的點和面,試圖由此呈現(xiàn)一個村莊的整體的風云。這不是傳統(tǒng)的長篇小說的做法,線性的時間的順序,故事的開端、高潮和結(jié)局。傳統(tǒng)閱讀習慣培育出來的讀者,是對一個有始有終的故事抱有期待的。然而,在這一點上,《陌上》卻是‘溢出’的那一個。它不規(guī)矩。關(guān)于小說的結(jié)構(gòu),我另有看法。小說是情感的,是審美的,是煙云滿紙,是空谷回音。所有的技術(shù)理性在這里,都顯得笨拙僵硬,因而無效。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得不止。這是小說的品位,也是小說的尊嚴。是誰規(guī)定,小說只能這樣而不能那樣呢。所謂的無技之技,方為大技。我以為,在這看似無技巧里,大約藏著大的技巧。心性,修養(yǎng),趣味,眼光。與技術(shù)和理性無干。我雖不能至,至少可以有向往之心?!雹?/p>

我覺得,《陌上》的結(jié)構(gòu)與小說的整體審美氛圍、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有關(guān)。一個近乎無事的小說,如何讓它與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的弗雷塔格金字塔聯(lián)系起來呢?《陌上》的這種結(jié)構(gòu),與整個小說所寫的人物的小心事、小日常是非常和諧的,因而也是富有情趣和詩意的。同時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的確與作者的“心性,修養(yǎng),趣味,眼光”有關(guān),它也是有來歷的。比如我們悠久的史傳傳統(tǒng),《水滸傳》的“人物志”結(jié)構(gòu),甚至還有老舍的《茶館》、蕭紅的《呼蘭河傳》、孫犁的《鐵木前傳》等資源。同時這種結(jié)構(gòu),同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那種復沓回環(huán)方式,是不是也有某種聯(lián)系呢?11當然,這種結(jié)構(gòu)也屬于付秀瑩的創(chuàng)造,也是付秀瑩文體—詩化現(xiàn)實主義品格的組成部分。

注釋:

①⑧⑨曹文軒:《陌上?序》,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 年版。

②⑦⑩付秀瑩:《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再活一遍》,《新文學評論》2018 年第1 期。

③④ [ 德] 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463 頁。

⑤參見石昌渝《春秋筆法與〈紅樓夢〉的敘述方略》,《紅樓夢學刊》2004 年第1 期。

⑥付秀瑩:《陌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6年版,第30-31 頁。

11 1863 年由居斯塔夫?弗雷塔格提出,認為敘述作品或戲劇作品有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除了開場與收尾之外,依次是“展示”“復雜化”“高潮”“逆轉(zhuǎn)”“解決”,高潮是金字塔尖,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情節(jié)上升”,后兩者是“情節(jié)下降”,這就是“弗雷塔格金字塔”。參看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年版,第173 頁。

[ 作者單位:郭寶亮,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越,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