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歷史觀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chǎn)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边@一重要論述,為正確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深遠影響,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從文明史、斗爭史、奮斗史看五四運動
堅持大歷史觀,從歷史和現(xiàn)實貫通的角度審視五四運動。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到鴉片戰(zhàn)爭時期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在救亡圖存這條道路上,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等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中國問題。面對劇烈的社會動蕩和變化,中華民族必須選擇正確的前進方向,必須遵循正確的指導思想,必須擁有正確的領導核心。百年前諸多社會變革的思潮在中國大地涌動、激蕩,各種力量在競逐,最終只有馬克思主義在風雨之中立了足,扎了根。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里程碑式的五四運動帶來了近代社會的深刻變化。經(jīng)過歷史的洗禮和奮斗的錘煉,直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中國人民才找到了主心骨,中華民族找到了定盤星。用歷史的放大鏡去看,才能更加清晰、精準、深刻地認識到百年前那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傳統(tǒng)文明的歷史轉折點,它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堅持大歷史觀,放在歷史長河中觀察五四運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五四時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fā)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匯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有了思想上的準備、干部上的儲備和組織上的籌備。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中國人民民不聊生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運動的產(chǎn)物,它一成立就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現(xiàn)實使命。無論歷史還是現(xiàn)實的實踐無不昭示著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和先進性,這個偉大的政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勝任領導人民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帶領著中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復興。
堅持大歷史觀,置于時空坐標中思索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巨大變化,充分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不忘初心,堅守使命,堅定信念,催生了一種新的革命實踐、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胸懷天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彰顯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性視野和關乎人類命運的責任擔當。
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堅定“四個自信”
堅持大歷史觀,才能準確把握五四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時代價值。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就指出,“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從大歷史觀的視野來看,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五四運動時,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折射出中華民族不斷主動適應時代要求更新自己、積極追求向上進步的精神品格。所以,追求進步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之一。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盡管帶有資本主義的個人民主色彩,但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民主是指廣大人民的民主,包括下層的工人農(nóng)民在內的人民民主。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的科學,盡管帶有工具理性的色彩,但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科學理論。可見,五四精神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優(yōu)秀基因,而且賦予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以時代的新元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堅持大歷史觀,才能引導人們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大歷史觀突破了就事論事的狹隘視角,從總結歷史規(guī)律、揭示歷史趨勢視角劃定五四運動在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鏈條中的時空坐標?!皞ゴ髳蹏锩\動” “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爆發(fā)于民族危難之際的五四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
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武裝了一大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同當時各種社會思潮展開激烈論戰(zhàn)的過程中,以其科學性和革命性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從而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謀求改造中國、改造世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始終保持著與人民共奮進、與國家共命運、與社會同前進、與時代共進步的政治品格,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使我們比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為解決中國經(jīng)濟社會面臨的課題提供了準確的歷史與現(xiàn)實定位,而且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立足于大歷史觀的宏大視野,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弘揚愛國、進步、民主與科學的五四精神,必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助力。
賡續(xù)五四精神,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復興路猶長,奮斗正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鼻嗄昀硐脒h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賡續(xù)五四精神,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心骨、定盤星、度量衡,學懂、弄通、做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筑牢信仰、堅定信念,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tǒng)一起來,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面對什么樣的考驗,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今天,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就是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放射新的光芒。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為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跑出更好的成績,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fā)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jīng)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