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傅庚辰:譜寫時代的經典
來源:光明日報 | 郭超  2019年05月27日08:38

傅庚辰 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光明圖片

1981年傅庚辰教戰(zhàn)士們唱電影《雷鋒》主題歌 丁建偉攝/光明圖片

電影《地道戰(zhàn)》劇照 資料圖片

他,把作品寫成經典。

《地道戰(zhàn)》《映山紅》……他二三十歲時寫的歌,飄過半個世紀,仍被傳唱、翻唱。

《老百姓的雷鋒》《中國夢》《歌唱新時代》……七八十歲,他仍然屢有新歌問世。

傅庚辰的作曲生涯,幾乎與新中國的歷史一同開啟。1950年寫出處女作小提琴獨奏曲《秧歌舞曲》時,他還不滿15歲。很快,這首“土洋結合”的舞曲被青年作曲家呂遠發(fā)現。呂遠認為,“這個曲子手法不復雜,但民族風格很強,演奏時大受歡迎?!笨此撇唤浺獾膸拙湓?,道出了傅庚辰日后大多數作品的特點——手法不復雜,易學易懂;民族風格強,特點鮮明;演奏時雅俗共賞。

當時,呂遠不知作者是誰,他猜是“延安魯藝的干部,至少是冼星海的學生”。50年后,與傅庚辰閑談時才發(fā)現,這首對他頗有影響的獨奏曲,竟然出自相識幾十年的“小弟弟”之手。而這位“小弟弟”,此時已是正軍級少將軍銜,同時是中國音協的掌門人。

傅庚辰的音樂和人生,離不開一個“紅”字。不必說最著名的《紅星歌》《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僅瞥一眼他的履歷——隨軍參加遼沈戰(zhàn)役、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先后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藝術學院等任職——便可知,“紅星”始終照耀著他。

他是歷史的親歷者,憑借電影音樂,他又把生活、歷史與藝術融合交織在一起,激蕩出壯美的《地道戰(zhàn)》、優(yōu)美的《映山紅》、昂揚的《紅星歌》、深摯的《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等風格各異的經典作品。

因為采訪,記者曾兩次叩開傅庚辰家的大門。有趣的是,一次是聊他79歲時的新作《中國夢》;一次是談他寫于29歲時的舊作《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兩件作品隔著半個世紀遙相呼應,其中的紅色內核一脈相承。

2014年,傅庚辰詞曲兼作的《中國夢》入選“中國夢主題第二批新創(chuàng)作歌曲”。半個月內傅庚辰寫了22份手稿,逐字逐句推敲斟酌。一年后,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光明日報開設《嘹亮的抗戰(zhàn)歌聲》欄目。記者又一次敲開傅庚辰家的大門。《地道戰(zhàn)》《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這兩首歌雖是他于上世紀60年代為電影《地道戰(zhàn)》所寫,但因為影片講的是抗戰(zhàn)故事,并且歌曲深入人心,因而入選30首抗戰(zhàn)歌曲,也在情理之中。

傅庚辰并不像記者想象中的將軍音樂家那樣說話中氣十足。他自稱“男低音”,音量低到讓人剛好能聽清。他用一種平易近人的語調讓聆聽者安靜下來。傅庚辰思路清晰,幾十年前的事說起來如在昨日。當時誰對哪首歌提出了哪些有益的意見,他都會鄭重指出,以示不掠人之美。

1.“打敗美帝野心狼”——歌聲震山河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傅庚辰說,這首由周巍峙作曲的歌曲,歌聲震山河,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和象征。中國的英雄兒女就是高唱著這首戰(zhàn)歌,沖向陣地,不惜流血犧牲,贏得勝利的。

1953年,戰(zhàn)爭接近尾聲,傅庚辰參加了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東北分團,赴朝慰問。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戰(zhàn)爭即將結束,槍炮聲也減少了。此時,艾森豪威爾正在積極策劃第二次仁川登陸,幾百架飛機掩護著艾森豪威爾在朝鮮上空巡視。由于敵機仍然經常空襲,我方工作、休息多數時間還得在坑道和巖洞中。7月27日,當喇叭里傳出停戰(zhàn)協議簽訂的消息,所有人都沖出坑道,歡呼吶喊:“我們勝利了!”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就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直接對抗,并取得最終勝利,這是多么不容易。目睹這一歷史時刻的傅庚辰年僅17歲。

1958年,志愿軍將撤離朝鮮,中朝雙方隨即開展大規(guī)模友好告別活動。傅庚辰所在的志愿軍文工團,籌備了一臺歌舞晚會。既是向朝鮮的告別,也是回國后的匯報。這臺歌舞晚會的主要節(jié)目,就是大型歌舞劇《志愿軍戰(zhàn)歌》,歌舞劇的音樂以周巍峙創(chuàng)作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為主線,由郭沫若創(chuàng)作序幕詩,傅庚辰為序幕詩作曲。同時,傅庚辰和黎汀又創(chuàng)作了一首《告別朝鮮》(又名《中朝友誼之歌》)。為此,他們前往戰(zhàn)爭中打得最艱苦的上甘嶺體驗生活。五年過去了,上甘嶺的石頭依然“酥軟稀松”,腳踩上去立刻就陷入石灰中,腳拔出來可能帶出來美軍的大頭靴。昔日威風凜凜的美軍坦克大炮,此刻灰頭土臉地堆在那里。黎汀很快寫出來《告別朝鮮》的歌詞,傅庚辰的曲也一蹴而就。

這首歌吸收了朝鮮音樂“三拍子”的節(jié)拍特點,運用力度、調式的對比,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既有輕聲委婉唱出的“志愿軍擁抱朝鮮母親……像兒子告別親娘”,小調色彩,生動地再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感人場面;也有強力激昂唱出的“啊,偉大的友誼……團結的無比堅強”,大調色彩,歌唱了中朝人民偉大的友誼。尤其兩次“啊”的高音長腔處理,富有激情。

傅庚辰說,一唱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就熱血沸騰,充滿了中國人的自豪感。兩次入朝慰問演出,成為傅庚辰以“紅色”為底色的音樂人生的真正起點。

2.“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向生活要靈感

“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我們親愛的弟兄……”1965年,隨著電影《雷鋒》上映,這首歌曲也傳遍全國。傅庚辰的傳奇之路開始了。不過,這條路起初走得并不順遂。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發(fā)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不久,電影《雷鋒》投入制作。此時,27歲的傅庚辰還是八一廠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作曲人。電影《雷鋒》劇組請廠里一位資深作曲為影片創(chuàng)作音樂。他則擔任了另一部電影的作曲工作。沒承想,那部電影的導演嫌傅庚辰太年輕,對他說:“我們倆都沒什么經驗,在一起非得搞砸了不可?!痹谒慕ㄗh下,傅庚辰不得不與資深作曲對調,意外成為《雷鋒》的作曲。

為電影《雷鋒》作曲,是一件“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此時,廣為傳唱的雷鋒歌曲已有不少,比如《學習雷鋒好榜樣》、《唱支山歌給黨聽》、《接過雷鋒的槍》、《八月十五月兒明》(歌劇《雷鋒》中的歌曲)等。憋著一股勁兒的傅庚辰,不想在眾多歌曲中增加一首“引不起任何波瀾”的作品。

詞作者很快把歌詞交給他——《高巖之松》,把雷鋒比喻為高高的巖石上長出的一棵松樹,讓人們很容易想到正面人物那種“高大上”的偉岸形象。傅庚辰認為“形象鮮明、立意突出”,很快譜好曲子。

但是,當他揣著這首歌到雷鋒班體驗生活時,他漸漸意識到出了問題。五次與雷鋒指導員高士祥訪談,兩次與雷鋒戰(zhàn)友喬安山談話,與雷鋒班一起開班會,到雷鋒當過少先隊校外輔導員的小學去采訪校長、老師,到雷鋒勞動過的鞍鋼工廠參觀。傅庚辰對雷鋒的認識起了很大變化:雷鋒不同于董存瑞、黃繼光那種在戰(zhàn)斗中獻出生命的英雄,他成長于和平年代,他的模范事跡發(fā)生于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偉大寓于平凡”,這才是雷鋒的特點。

《高巖之松》不能用了。而詞作者無暇修改。傅庚辰生平第一次操刀作詞。一天夜里,傅庚辰躺在床上,身體很疲憊,可腦子完全停不下來。輾轉反側中,“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我們親愛的弟兄”突然蹦了出來,緊接著,“雷鋒,我們的榜樣,我們青年的標兵”也出來了。主題找到了。于是,他立刻翻身起床,一口氣把詞曲寫下來,生怕拖到第二天,熱乎乎的靈感涼下來。

時隔49年,傅庚辰又寫了一首《老百姓的雷鋒》,這是《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的姊妹篇。在歌曲中,他深化了對雷鋒的認識。傅庚辰說,雷鋒是我們隊伍中的人,也是我們隊伍中走在前邊的人。他是“一滴水,一粒糧”,也是“大地高山和海洋”,這樣,就把“平凡”和“偉大”兩個方面都抓住了。

“向生活要靈感?!边@是傅庚辰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電影《雷鋒》留給他的寶貴財富。他的雷鋒歌曲能夠脫穎而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簡單地把標語口號作為歌詞,而是通過深入生活發(fā)現雷鋒的獨特之處。在藝術上,他把“雷鋒”“戰(zhàn)友”“弟兄”幾個詞著重強調,突出了雷鋒就在人們身邊的意思。

3.“地道戰(zhàn),嘿!地道戰(zhàn)”——技法要為內容服務

“地道戰(zhàn),嘿!地道戰(zhàn)”。有一種經典歌曲簡單而有力。只要聽到開頭,人們就能不自覺跟著哼唱起來。隨著樂曲,人的全副精神也都會調動起來?!兜氐缿?zhàn)》主題曲就是這樣一首歌。

電影《雷鋒》為傅庚辰在業(yè)內積攢了一定的名氣。不久,他又接到為電影《地道戰(zhàn)》創(chuàng)作音樂的任務。還在北京,他就寫了幾句主題歌的曲調,但總感覺缺點什么。待他來到地道戰(zhàn)的發(fā)祥地河北省清苑縣冉莊實地考察后,他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太平淡了。在這里,他鉆各種樣式的地道,采訪打過地道戰(zhàn)的老民兵,采訪影片顧問——當年安源煤礦罷工工人、紅軍長征過湘江時浮橋設計和建造者——軍委工程兵王耀南參謀長。地道戰(zhàn)的形象在他腦中逐漸鮮活起來。驢槽子洞口、鍋的洞口、炕上的洞口、大刀、紅纓槍……如果不進行實地考察,是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來的。

一天早飯后,攝制組去拍外景,喊他去看。他一邊走一邊醞釀主題歌。當他走出院門,走過土路,走到莊稼地邊,馬上就要進莊稼地時,突然“地道戰(zhàn),嘿!地道戰(zhàn),埋伏下神兵千百萬”詞曲一時在心中蹦出來。他興奮不已,掉頭往回跑,進屋趴在炕上一口氣把歌譜寫出來。

“技法應為內容服務?!备蹈秸f,“在創(chuàng)作時我沒有事先考慮過技法的問題?!薄兜氐缿?zhàn)》的音樂樂句末尾一直出現“l(fā)a”,這在作曲中是比較忌諱的。但他認為,這是旋律的自然發(fā)展,是內容的需要。

《地道戰(zhàn)》的曲調還融合了很多地方戲曲和民歌的元素,河北梆子、老調、哈哈腔。音樂中還大量使用具有口語特點的呼喊式音調,借鑒了傳統音樂中“句句雙”的創(chuàng)作技法。

傅庚辰為何對民間音樂的信手拈來?原來,從朝鮮戰(zhàn)場回來,他曾在沈陽音樂學院學習三年。在那里,他學習了作曲的全套本領,時任校長劫夫要求每人必須背誦50首民歌,學習兩種戲曲,他選擇了河北梆子和評戲。這讓他在寫河北音樂時如魚得水。

4.“太陽出來照四方”——好歌曲要唱出人民心聲

清晨,頭戴白毛巾的民兵隊長高傳寶走到門后,雙手拉開木門,陽光灑進房間?!疤柍鰜碚账姆健备璩亦囉袢A甜美的歌聲響起,鏡頭從迎著陽光站立的高傳寶切換到噴薄欲出的太陽,開闊的平原和模糊的樹影……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對《地道戰(zhàn)》中的這一幕難以忘懷。戰(zhàn)斗受挫后,高傳寶認真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從中得到啟發(fā),要把原來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這樣一個暗示“毛澤東思想給人以力量”的鏡頭,處理得如此唯美,給了那個年代的觀眾以極大的審美享受。

但是,在最初的電影分鏡頭劇本里,原本沒有安排插曲,只有這樣一句話:“清晨,一輪紅日升起,(畫外)太行山上響起了嘹亮的抗日歌聲……”

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作曲家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只能按照編導的規(guī)定進行音樂構思。傅庚辰認為,作曲家必須打破這一觀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被動變?yōu)橹鲃?,在理解編導對音樂?chuàng)作的要求下,仔細分析、推敲劇本,大膽進行想象,發(fā)揮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傅庚辰讀劇本至此,馬上想到用《在太行山上》作為畫外音樂。這是冼星海的抗戰(zhàn)名曲,婦孺皆知,同時又寫了太行山地區(qū),與影片內容很吻合。似乎沒有比它更合適的音樂了。

但通讀完劇本,傅庚辰改了主意。高傳寶讀完《論持久戰(zhàn)》,豁然開朗,心情應該是“舒暢甜美”,而《在太行山上》的基調則是“深沉厚重”。

但《在太行山上》的首句“紅日照遍了東方”很好,既和高傳寶讀書后一輪紅日升起的情景吻合,又寓意毛澤東思想如紅日升起光芒萬丈。傅庚辰將《在太行山上》的小調式改為大調式,音調更明朗,氣勢更宏大,很快寫就一首氣勢雄偉莊嚴的合唱《紅日出東方》。唱給攝制組,大家都說好。

在一片稱贊聲中,一個人表達了不同意見。時任八一廠故事片室主任馮毅夫說,《地道戰(zhàn)》是農村故事,高傳寶是農民,這首雄偉莊嚴的歌,似乎不太符合主人公的身份。他的話讓傅庚辰受到震動。他思考后決定另辟蹊徑。

“當主人公找到殲敵制勝的法寶,憧憬未來的勝利時,那種喜悅是發(fā)自內心的。他對毛澤東思想的由衷贊美,如泉水般流瀉而出。這應該是甜美的音樂,是心靈的話語,是真情的迸發(fā)?!备蹈侥X海里突然響起一段清新、甜美的旋律——“青天呀藍天,這個藍藍的天,這是什么人的隊伍,上呀嘛上前線”,這是他少年時期在哈爾濱聽過的一首抗戰(zhàn)歌曲,這種甜美的風格,正是他苦苦尋覓的,經過兩個月反復對比,他自己作詞,終于完全跳出了《在太行山上》的影響,寫出了傳唱至今的《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

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晚會上,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了這首歌,她說,提起抗戰(zhàn)歌曲,大家普遍想到的是慷慨激昂的旋律,但恰恰有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也凝聚著抗戰(zhàn)時期的民族精神?!睹飨脑拑河浶纳稀氛沁@樣一首歌曲。

創(chuàng)作電影音樂,要有“兩個吃透”。傅庚辰說,第一要吃透作品的主題思想,這是解決創(chuàng)作方向的問題;第二要吃透作品的藝術風格,這能決定創(chuàng)作的成敗。前者往往不難把握,而后者,卻只有吃透作品的藝術風格、找準藝術分寸,才能創(chuàng)作出來?!对谔猩缴稀泛脛t好矣,但情感基調不符合?!都t日出東方》藝術風格不錯,但不符合人物身份?!睹飨脑拑河浶纳稀穭t既貼合主人公身份,又深具藝術感染力。

以上擷取的幾首歌,只是傅庚辰漫長的經典之路上幾朵亮眼的“浪花”。60余部影視音樂,10部管弦樂,5部歌舞劇,700余首歌曲……他的經典作品,就像“嶺上開遍”的映山紅,數也數不清。

“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蓖ㄟ^傅庚辰講述這幾首歌的心路歷程,足以窺見經典歌曲誕生的艱辛之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傅庚辰還一直記得他與人民軍隊、與音樂結緣那一天發(fā)生的故事。1948年3月,12歲的傅庚辰在姐姐的影響下,報考了四野的東北音樂工作團。

老師問,你識譜嗎?傅庚辰答,不識。老師又問,你會唱歌嗎?傅庚辰就唱了一首《解放軍天天打勝仗》。傅庚辰當時并不知道這歌是誰寫的,然而老師指著自己沖他比畫了一下。

傅庚辰明白過來,眼睛一亮,覺得這位老師真了不起,能寫出這么好的歌,暗自下決心要做一個像他那樣的人。

面試他的,就是后來寫出《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音樂家劉熾。而傅庚辰,也兌現了當時對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