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涼山(二首)
在昭覺縣三岔河鄉(xiāng)
鄉(xiāng)村公路建設工地
駕馭吉普車的第一書記,像是綠葉中
長出的畫筆,在藍圖的天空下,
給我描繪天氣預報。
時間:新時代。
溫度:火熱,挖掘機一鏟鏟的激情,
正在掘走幾千年寒冷得一動不動的
關于貧困的形容詞。
風力:疾行,裝載車一車一車的希冀,
把風載成歌聲的和煦,行至山頂,
整個山谷都沐浴在春天的歡快中。
濕度:恰好是人們額頭浸出的汗水,
每一滴付出,都在滋潤時間,直到,
每一扇打開的門,都是一朵朵雨露
飽滿的花兒。
第一書記的吉普車,
是鄉(xiāng)村公路建設工地上,一聲鮮活的
鳥鳴,
越往山里走,整個山的影子就被叫得
越翠綠。
在第一書記的吉普車里,我看見中國
正在用公路發(fā)芽,生根,
正在經(jīng)歷茁壯。
在昭覺縣三河村
庭節(jié)列俄阿木家火塘邊
從一頁頁的火光中翻撿苦澀的詞匯的種子,
給它們制定將要甜蜜的季節(jié),空氣,
和大地上隨江河流動的方向。
給它們發(fā)芽的時間,
開花的時間,
以及再一次成為種子后脫離苦澀的
溫暖的時間。
把火光凝聚成一粒粒的玉米,沿著村寨的
小路鋪排,至太陽最早出現(xiàn)的路口。
這么多生長著的黃金,
被一個聲音擼起袖子的堅定,筑成
一條抵達春天的路。
每一張被這火光映照過的臉,
都是春天黃金的花朵。
從今天開始,我們把庭節(jié)列俄阿木翻譯成火,
在小康路上不停奔跑的火,
翻譯成種子,脫離苦澀的種子,
翻譯成黃金,一直鋪到明天的黃金,
翻譯成春天的笑臉,
讓一條大河所有合唱著的音節(jié),
都散發(fā)出,溫暖的笑臉。
(作者:龔學敏,系四川省作協(xié)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已出版詩集《九寨藍》《紫禁城》《紙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