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漢的“簡歷”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7月出版的《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及書后附錄的史佳、李晉西整理的《年譜》,為我們呈現(xiàn)了“把生命的火焰塑形為詩”“讓每首詩都燃燒盡自己”的著名詩人牛漢“用全身心向命運搏擊”的一生,不過關于牛漢的生平經歷的具體節(jié)點有的敘述并不具體。筆者近日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的合眾書局淘到牛漢(牛?。┑摹峨x休干部信息采集表》,對于了解牛漢的具體生平尤其是早年的求學與工作經歷,對于編纂更為詳實的年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這份《離休干部信息采集表》包括姓名、性別、籍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加入共產黨時間、參加革命時期、健康情況、月收入情況、家庭情況等等,其中史料價值最高的當屬“簡歷”一欄。結合相關史料,對這份“簡歷”略作釋讀。
1928.秋—1934.秋定襄縣實驗小學讀書
1934.秋—1936.秋定襄縣立第一高小
1936.秋—1937.秋定襄縣立初級中學
史佳、李晉西整理的《年譜》關于牛漢1937年之前的求學經歷,只提到,“1936年秋,考入縣立中學”。根據(jù)《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可知,牛漢考入定襄縣立第一高小時,“正榜無名,被列為不光彩的備取生”。牛漢還回憶,他考入縣立中學時,“雖然還是爬墻上樹,仍然癡迷于泥塑和繪畫,但卻能翻看父親的書了?!墩Z絲》、《新月》、《文學》、《中流》等文藝雜志是我最愛看的”。
1937秋—1938.5抗日戰(zhàn)爭后,隨父離家,先后在太原、介休、潼關、西安小住,38年上半年在西安賣報維持生活
1938.5—1942.冬國立甘肅中學(五中)高、初中部
史佳、李晉西整理的《年譜》記載,“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軍逼近家鄉(xiāng),在隆隆炮聲中隨父親逃難到太原。11月,經介休、臨汾抵達風陵渡。在渡黃河時船翻,險遭溺亡。1938年1月至4月,流寓西安……牛漢生活無著,叫賣報紙謀生。曾到西安民眾教育館學畫……4月初,在西安考入國立甘肅中學。1939年,獲甘肅省初中畢業(yè)會考第一名,1940年1月,由甘谷步行到天水,升入國立五中高中部,讀文科班。”
牛漢回憶,他與父親冬天里“從介休縣到風陵渡,坐的是太原兵工廠拆遷機器的沒篷的敞口火車”,“從風陵渡過黃河,父親和我沒有能擠到同一條船上”,“我坐的船小一點,那天有風,黃河浪很高。小船禁不住風打,我坐的船快到岸時翻了。幸虧我自小會游泳,還能在濁浪中掙扎”,有驚無險,最終“我被一個老水手救上了岸”。
在西安的時候,牛漢“生活沒有著落,十四塊銀元還縫在棉褲襠里”,舍不得花。關于在西安賣報的經歷,牛漢回憶,“我賣《西北文化報》《西京平報》,賣報的收入夠吃飯了。一天,看到一則戰(zhàn)訊說,我們家鄉(xiāng)山西定襄縣收復了,我熱淚盈眶地舉著報紙在大街上喊:‘我的家鄉(xiāng)收復了!’報紙一會兒就賣光了。”在入國立甘肅中學之前,牛漢“在天水玉泉觀讀初中二年級。沒有教室,也沒有課本,就坐在院子里上課”。牛漢還“為高中學生辦的墻報畫‘吹號者’,有點現(xiàn)代派的味道”。
需要注意的是,牛漢在國立五中讀的并不是“文科班”,霍松林在《古殿書聲——五中學習漫憶》中回憶,“五中從高二開始,分文組、理組……文組同學,不少人搞文藝創(chuàng)作。例如五十年代中期被打成‘胡風分子’的牛漢,就是和我同在五中學習的史成漢,當時用‘谷風’筆名發(fā)表長詩和詩劇,已經是著名詩人”,王賀在論文《牛漢、馮振乾與海星詩社》中對此有所考證。
1943.3—1943.秋陜西城固西北師范學院先修班
1943.秋—1944.12西北大學俄文專業(yè)
1944.11—1945.5西安地下黨領導主編《流火》文藝月刊
1945.7返西北大學從事學運工作。1946.4因學運被捕,月余釋放
《年譜》記載,“1943年,入西北師范學院(即內遷的北京師范大學)先修班讀書。7月,考入西北大學外文系。10月底,校方脅迫牛漢參加青年軍,被拒絕,遭取消公費待遇。決意與西大齊越等幾位好友奔赴延安。牛漢作為探路者先行抵西安。中共西安辦事處指示牛漢最好留在西安從事文化工作。11月,在中共西安辦事處的領導下,與張禹良、壽孝鶴等籌辦《流火》文學雜志,撰寫發(fā)刊辭《人的道路》”,“1945年5月,接受地下黨指示,返回西北大學,發(fā)動民主學運。開學不久,籌建并加入西大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真理衛(wèi)隊’”,“1946年4月24日,在學運中以‘妨礙公務’、‘殺人未遂’罪被捕。關押在漢中陜西省第二監(jiān)獄,判兩年徒刑。被捕時奮力反抗,被槍托砸傷右額和胸膛,留下了顱腦傷后遺癥。5月底,經組織營救,以‘因病取保’為由獲釋放。”
在西北師范學院先修班讀書時,牛漢“參加學生社團新詩社”,并且還“參加西北師范學院的運動會,跳高得了第一名(一米八四),貼了紅榜”。
高中畢業(yè)會考時,牛漢是全省第二名,“會考前十名可以保送上大學”,“我填了西南聯(lián)大和復旦大學,因為沒有錢,沒有路費去不成”,后來“西北大學、社會教育學院(重慶)、西北農學院(陜西武功)都錄取了”,考慮到路費問題,他選擇了在西北大學就讀,外文系俄語組。
《流火》的創(chuàng)刊辭《人的道路》是牛漢“根據(jù)延安《解放日報》的社論和林伯渠的新年祝詞的精神”寫成的,“未來的世界將是民主與正義更高度發(fā)展的世界”,“現(xiàn)階段文藝工作在原則上,應該與世界總的民主路線符合,在工作的實踐上,與現(xiàn)實真實的形態(tài)吻合,決不能因為客觀低氣壓的迫誘而轉退而變質,決不失去確定的道路與理想”,“讓我們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打擊那些沒有生活而玩弄文藝,沒有正確的意識方向而有創(chuàng)作,沒有人性而欺騙大眾的寫作家們,我們要打擊那些搖擺在中國文壇上的惡霸和紳士式的‘寫家們’”,“藝術的道路,就是人的道路”,“未來的世界將是民主與正義更高度發(fā)展的世界,而一切的決定與演變,均將是為了服務廣大的人民”。
牛漢在《離休干部信息采集表》中填的參加共產黨時間是1946年7月,參加革命時間是1944年11月?!赌曜V》中記載,牛漢“1946年7月中旬,與妻子吳平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牛漢系重新入黨,無候補期”。
1946.7—1948.8河南中共汴鄭工委會從事地下工作任組長1948.8—1950.12華北大學(正定)人民大學研究部干部
1950.12—1953.4東北空軍政治部直屬黨委文教辦公室主任
1953.4—離休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年譜》記載,“1946年9月至12月,由黨組織派赴嵩縣伏牛山區(qū)從事機密工作,險遭殺害。12月下旬,避國民黨追捕,赴上海。1947年8月,只身到上?!保?948年末,主動申請到華北大學一部學習,由泊頭鎮(zhèn)赴正定縣”,“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分配至沈陽東北空軍政治部文藝科,編《空軍衛(wèi)士報》文藝副刊”,“1952年先后擔任東北空軍直屬部隊文化學校教務主任,直屬政治部黨委文教委員兼文教辦公室主任”,“1953年3月初,由部隊調回北京,專業(yè)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現(xiàn)代部做編輯工作,擔任出版社黨支部(黨委尚未成立)委員兼團支部書記”。
牛漢自1953年4月一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1988年1月離休,2013年9月29日逝世。牛漢不但是杰出的詩人,還是著名的編輯家,“華南虎沖出樊籬呼嘯而去,汗血馬完成他的跋涉。牛漢先生詩文不朽!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