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丁玲與《文藝報》
來源:文藝報 | 王增如  2019年09月11日08:47
關鍵詞:丁玲 文藝報 文學

《文藝報》于1949年9月25日正式創(chuàng)刊,丁玲是第一任主編。那時全國文聯(lián)和全國文協(xié)剛剛成立,在東總布胡同22號合署辦公,丁玲是文協(xié)副主席,主持文協(xié)工作。

1985年秋天,丁玲病重,寫作困難,她用口述的方式把一些想寫的文章用錄音機錄下來,想以后身體好些了再加工整理。其中,談到1949年文聯(lián)和文協(xié)成立之后的工作時,她說,那時候主要的工作就是兩個刊物,一個是《文藝報》,是文聯(lián)的,另一個是《人民文學》,是文協(xié)的。《文藝報》由她負責,原來有個底子,陳企霞、蕭殷在那里管,還有幾個華北聯(lián)大的學生,每期字也不多,這樣她就答應下來了。她那時出國任務重,回來了寫點文章,也不顯得矛盾。

馬烽在《京華七載》一文里也說過:“文聯(lián)決定把文代會期間的會刊《文藝報》辦成公開發(fā)行的刊物,通過刊物聯(lián)系團結(jié)全國文藝工作者??墒俏穆?lián)除了秘書長沙可夫之外,下邊沒有多少具體工作人員,于是就把辦《文藝報》的任務交給了文協(xié)承擔。”

丁玲1931年在上海主編過左聯(lián)機關刊物《北斗》,1941年在延安主編過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的文藝副刊,有豐富的編輯工作經(jīng)驗。丁玲很看重《文藝報》,創(chuàng)刊不久,胡喬木提議把它和《人民日報》的《人民文藝》合并,丁玲堅持不同意。

如何辦好《文藝報》?1948年12月,丁玲去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之后,回國途中在莫斯科拜訪了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主席法捷耶夫,當時人民解放軍正在同國民黨軍隊決戰(zhàn),勝利的曙光已經(jīng)顯現(xiàn),丁玲希望了解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的組織形式、領導方法,以資借鑒。法捷耶夫告訴她,首先要組織中央的文藝工作機關,它是屬于作家的團體;作家第一個任務是寫作,通過作品去教育群眾;作品要提高就要展開批評,最重要的就是文學報紙,告訴讀者誰好誰壞,什么叫好,什么叫壞。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的機關報是《文學報》。

丁玲在第一次文代會的大會發(fā)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就說到,文藝批評是必要的,因為“許多文藝工作者需要指導,許多讀者也需要文藝批評來幫助他們學習”,“假如缺少正確的批評作為指導,創(chuàng)作是要走許多彎路的”。

1950年春天,《文藝報》按照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檢查工作,丁玲執(zhí)筆寫了《初步檢查》,表示今后要“加強文藝與當前政治的配合,加強刊物的政治性,提高刊物的政治思想水平”,“號召文藝界打破不批評、怕批評、背地不負責任的批評等空氣,建立正當?shù)?、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并且召開座談會,討論怎樣加強報紙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戰(zhàn)斗性。

1951年11月24日,北京文藝界舉行整風學習動員大會,丁玲作了題為《為提高我們刊物的思想性、戰(zhàn)斗性而斗爭》的發(fā)言。她說:“《文藝報》是文藝工作與廣大群眾聯(lián)系的刊物。它用來反映文藝工作的情況,交流經(jīng)驗,研究問題,展開文藝批評,推進文藝運動?!薄耙虼司庉嫴康呢撠熑撕凸ぷ魅藛T就不應該是一個普通的看稿人或集稿人。他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明確的思想性,能判斷是非輕重,敢于負責地表明擁護什么,鼓吹什么,宣傳什么和反對什么,而且是熱烈地擁護和堅決地反對?!薄熬庉嫳仨毐茸骷抑赖枚?,他是他的第一個讀者和批評者,也是第一個替作家考慮一篇作品在群眾中所將引起的影響,他應該從刊物的任務、從群眾觀點來幫助作家,彌補這作品里的某些缺點,提高作品所能起的政治作用,以及做更好的藝術加工。因此編輯人員首先應該認識這個工作崗位對于國家和人民的重要和責任。應該以能擔負這種工作為光榮,而努力地、艱苦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水平、政策思想,及文學藝術的修養(yǎng),兢兢業(yè)業(yè)、虛心謹慎地從事日常工作,并且隨時加以檢查。”

丁玲對編輯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家積極努力,《文藝報》培養(yǎng)出楊犁、蕭殷、侯民澤、唐因等一批優(yōu)秀的編輯和文藝理論工作者。

丁玲還為《文藝報》撰寫大量稿件,從1949年9月到1955年初,一共發(fā)表了26篇。

1952年1月,丁玲因嚴重腰疾,辭去了《文藝報》主編的職務。從1月25日出版的《文藝報》1952年第2號起,主編署名由丁玲、陳企霞、蕭殷三人變?yōu)轳T雪峰。丁玲后來說過,馮雪峰“主編《文藝報》是有人在會上提出來我贊成的。因為我覺得我編《文藝報》不合適。我不是搞理論的,他是搞理論的。他編《文藝報》比我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丁玲回到北京,重返文壇,依舊同《文藝報》保持了良好的關系,發(fā)表了多篇稿件。1979年7月12日刊載于《文藝報》的《我讀〈東方〉——給一個文學青年的信》,是丁玲復出后第一篇在全國性報紙上發(fā)表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