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與人民和時代同心同行 ——《文藝報》《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70周年座談會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李曉晨、康春華  2019年11月21日20:41

11月21日上午,《文藝報》《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7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9年,《文藝報》《人民文學》迎來七十華誕。70年的時間長河,映照著《文藝報》《人民文學》矢志不渝的文學初心,見證著《文藝報》《人民文學》砥礪前行的光榮征程。

11月21日上午,首都賓館紫云廳莊重喜慶,溫暖如春,《文藝報》《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70周年座談會在這里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座談會并發(fā)表講話。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出席會議。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主持座談會。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座談會并發(fā)言。

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王蒙、翟泰豐、金炳華、李冰、徐懷中,副主席吉狄馬加、李敬澤、閻晶明、何建明,書記處書記吳義勤、邱華棟、魯敏,及金堅范、束沛德、鄭伯農、吳泰昌、鐘藝兵、潘凱雄、陳眾議、周明、曾鎮(zhèn)南、白燁、張德祥、陳曉明、吳文科等出席會議。梁鴻鷹、施戰(zhàn)軍、范詠戈、崔道怡、劉大先、徐懷中先后發(fā)言。

為新時代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學支持

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主持座談會

“剛剛過去的十月,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慶祝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舉行《文藝報》《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70周年座談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重溫《文藝報》《人民文學》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走過的70年崢嶸歲月,總結《文藝報》《人民文學》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的成功經(jīng)驗,進一步團結引領廣大作家、評論家和文學工作者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守正創(chuàng)新,奮力開啟文學報刊事業(yè)的新篇章,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鐵凝的一席話,讓在場的作家、編輯、文藝工作者深感使命重大,職責神圣。

鐵凝說,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記錄走過的足跡,寫下歷史的華章。走過70年春華秋實的文學藝術事業(yè),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重新出發(fā)。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不斷壯大高品質文學陣地,努力創(chuàng)作出無愧偉大時代的文學精品力作,為新時代中國破浪前行、為億萬人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文學支持。

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在會上發(fā)言

溫故知新,方能砥礪前行。錢小芊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10月15日適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fā)表五周年。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回顧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光輝道路,對新時代中國文學的繁榮發(fā)展充滿信心?!段乃噲蟆泛汀度嗣裎膶W》是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而創(chuàng)辦的,寄托著黨和人民對新中國文藝的熱烈期望,凝結著幾代文學家、編輯家的心血智慧。70年來,《文藝報》和《人民文學》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廣大讀者中具有廣泛影響,在我國文學界具有重要地位?!段乃噲蟆贰度嗣裎膶W》的70年,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與人民和時代同行的70年;是書寫著當代文學史的基本脈絡和重要篇章,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不斷繁榮發(fā)展的70年;是回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舉精神之旗、建精神家園的70年。70年的歷程有力證明,我們黨領導下的文學報刊是激發(fā)和引導中國廣大作家創(chuàng)造活力,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平臺,是團結聯(lián)系廣大作家的重要紐帶,是中國文學持續(xù)繁榮發(fā)展的重要體制機制保障,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yè)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錢小芊指出,回顧《文藝報》《人民文學》70年發(fā)展歷程,總結《文藝報》《人民文學》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工作,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基本認識。文學報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文藝路線和方針政策,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文學報刊工作的根本指南,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積極加強自身建設,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全會提出的要求。我們相信,《文藝報》《人民文學》和全國文學報刊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自覺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為新時代中國文學事業(yè)作出新的貢獻。

文學報刊是作家的出???,是溫馨的港灣

著名作家徐懷中在會上發(fā)言

70年來,《文藝報》《人民文學》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和讀者在一起,和作者在一起,成為廣大作家和文藝工作者的精神家園。已年屆九旬的老作家徐懷中回憶起自己同“一報一刊”打交道的經(jīng)歷,言語間滿是故事和情誼。“新中國成立之初,但凡新一期《人民文學》《文藝報》到了,必須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專心致志開始閱讀。《文藝報》的社論是要用紅筆圈圈點點,反復研讀,看過的舊報妥為保存,一疊一疊碼放整齊,以備隨時查閱。文學期刊是作家的出???,是作家溫馨如故的港灣?!?/p>

《文藝報》原總編輯范詠戈在會上發(fā)言

在《文藝報》原總編輯范詠戈看來,70年里,《文藝報》歷史上有兩個突出的亮點值得銘記。一是對新中國文學的催生,二是改革開放初期站到了解放思想的前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辦好《文藝報》指明了方向。作為理論評論的重要陣地,《文藝報》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破除“圈子批評”,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開展批評,說真話講真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不辜負黨中央的期望,對得起《文藝報》的歷史傳統(tǒng)和未來。

《人民文學》原副主編崔道怡在會上發(fā)言

“在職33年,《人民文學》是我此生惟一的職場。她使我切身感受到了我國文學扎實的進程和豐厚的業(yè)績?!?956年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人民文學》的原副主編崔道怡深情地說。70年來,諸多初學作者、知名作家以他們的智慧、膽識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裝點這一座高貴典雅的文學殿堂。這些經(jīng)由文字描繪的形象畫圖,為國家為時代展示并留存了一系列社會主義現(xiàn)實生活優(yōu)美而雄偉的面容身影和行進足跡?!霸谙喈敺秶鷥群拖鄳潭壬?,《人民文學》為我國的崢嶸歲月留下了壯麗的影像,為社會的壯闊發(fā)展提供了噴薄的能源。她曾撥動眾多讀者隱秘的心弦,成為文學知己親密的伙伴。她已經(jīng)是了解社會面貌和生活狀態(tài)的見證,是觀賞中國歷史與現(xiàn)實的藝術畫卷。”

評論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大先在會上發(fā)言

評論家劉大先說,《文藝報》和《人民文學》可以說是中國文藝界的風向標,構成了觀察從新中國初期到新時期、從新世紀到新時代以來重要文藝思潮和文藝現(xiàn)象的示范性和基礎性報刊。自己既是忠實讀者,也是努力的作者。他認為《文藝報》的文風既不是學院式的高頭講章,又不是純然個人感受和印象式批評,它清通簡要,又不乏理論高度,讓基層文藝工作者接受的同時,也具有權威的引領作用。這是《文藝報》的獨特價值。

繼續(xù)建設好當代文藝工作者的精神家園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逐浪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文藝報》《人民文學》將開啟新的歷史進程。繼續(xù)建設好當代文藝工作者的精神家園,是《文藝報》和《人民文學》共同的職責和目標。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在會上發(fā)言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說,《文藝報》從創(chuàng)辦、成長、壯大到發(fā)揮作用、產生影響,是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的結果,是一代代作家藝術家和評論家嘔心瀝血的結果,是社會主義文藝制度優(yōu)勢的生動體現(xiàn)。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為進一步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貢獻力量,我們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未來,《文藝報》將始終做到政治堅定、不斷推動黨的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培根鑄魂、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激濁揚清、積極發(fā)揚褒優(yōu)貶劣的擔當精神,守正創(chuàng)新、展現(xiàn)新時代文藝媒體新風貌,為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在會上發(fā)言

“《人民文學》的70年,是廣大讀者熱切支持、熱情參與的70年,是創(chuàng)、編、讀之間互動互信,曾有過苦苦守望經(jīng)歷,更多是美美與共記憶的70年。”《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說,刊物是作者的,是歷史的。雜志創(chuàng)刊之際,毛澤東主席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人民文學》的歷史體現(xiàn)了對這一重托的完成度。而使命是長遠的也是現(xiàn)實的,我們必須珍視與新中國同步的代代相承的好傳統(tǒng)。同時也必須清楚,刊物是時代的,是文學的,是家國的,也是世界的。身處走向偉大民族復興的新時代,《人民文學》要承擔的,是努力發(fā)出好作品并且要把好作品從高原向高峰推送。他說,“人民,是刊物的命名;以人民為中心,是導向,也是命題,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人民,更是命脈,人民是我們的基因血脈和主體屬性。”

中國作協(xié)老領導及文學界部分代表參加座談會

中宣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央第六巡視組負責同志,部分省級作協(xié)、行業(yè)作協(xié)、中央媒體和在京文學期刊負責人,中國作協(xié)各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文藝報》《人民文學》新老員工代表和作家評論家代表等120余人參加座談會。

每一次相見,都是親切的敘談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文藝報》部分新老編輯合影

《人民文學》部分新老編輯合影

(攝影:王紀國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