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情懷和創(chuàng)作姿態(tài)
內容提要:本文從文本細讀開始,針對目前詩壇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口水詩、喪失詩歌良知的葷段子般的創(chuàng)作傾向,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批評,指出詩人創(chuàng)作貼近生活,面對現實大事件時的悲憫情懷、感恩之心和美好情懷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提出眼光向下為時代寫作,恢復詩歌的現實關懷和批判精神,詩歌的意義應該得到更大的肯定和高揚。
關鍵詞:新時代 文本細讀 詩歌情懷 現實關懷 批判精神
新時代詩歌應有的品質應該是不斷地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丟棄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學精神,將眼光向下,為人民服務,為百姓的精神世界服務,而不是一味地玩弄所謂的先鋒或進行形式主義的惡搞,讓詩歌成為大眾不忍卒讀或無法理解的文字垃圾。詩歌審美性和詩人的情懷應再次得到強調,違反詩歌倫理和寫作操守的行為應該得到進一步抵制。筆者認為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詩人,有什么樣的詩歌情懷就有什么樣的作品,情懷的高下決定了詩歌品質的高下。
一
“在新時代里,詩歌仍舊要葆有中國文化的傳統,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更要關心在變革時代里民眾內心世界的變化。詩歌恰恰可以成為情感療傷的工具?!雹佼斘覀儼迅吒咴谏系脑娙说膬?yōu)越感從天空落實到大地上,我們才能切實感受到一個變革年代里, 普通人的陣痛,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的生活才是國家最該關切的,而對普通百姓生活的關切,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有精神的層面。我在一個基層詩歌寫作者那里看到了這樣的寫作典范。
早就該死了
可是撐到現在,才死
腿早就被砸斷了
可輪椅又讓他,在塵世上
奔波了無數寒暑
老婆早嫁了,孩子在遠方
已長成監(jiān)獄里的愣頭青
只有老母親,一直陪著
仿佛上帝派來的天使
她越活,越年輕
在他三十歲時,洗衣服
在他四十歲時,給他喂飯
去年,還抱著哭泣的他
輕聲安慰
……
——張二棍《礦工的葬禮》
這是一首優(yōu)秀作品,它再次向讀者表明, 現實主義的詩歌從來沒有過時,也不該退席。通過對底層煤礦工人命運的揭示,我們能看到這個時代還有為了生計搭上命搭上尊嚴搭上一輩子心痛的人群,他們活著就是搏斗,就是在和困苦作交易。這首詩歌給予我們寫作者的正能量在于:直面現實的問題, 為底層人鼓和呼,為他們送去撫慰和同情?!叭缃癫簧僭娙诉^于崇尚個人情感的咀嚼與品味,沒有考慮將自我的觸須向外延伸,接通自我和社會、時代的聯系,最終多數人關心的洪災、反腐、疾患、民生、環(huán)境污染等可能寄寓大悲憫的題材被他們輕而易舉地懸置,飲食男女、吃喝拉撒、鍋碗瓢盆、風花雪月等雞零狗碎、無聊瑣屑的世俗吟唱無限蔓延,將個人化降格為私人化,詩魂自然也就被淹沒在日常生活的海洋之中了?!雹诹_振亞教授說得極是。
詩人孟醒石的作品視角常常放在被很多人遺忘的城鄉(xiāng)接合部,沒有詩人高高在上的所謂空想,更多的是眼光向下的尋找和感受。所以他的詩歌接地氣,更耐讀。在詩歌《大青騾》里,這里的民間很大,大到騾子的出生,大到牲畜交配中的野性。詩人的高明在于由動物很自然地過渡到人,普通人的身上, 一段悲憤的往事和出身,讓一個人把自己當成了騾子,當成了被遺棄的那部分。詩人在這首詩里不僅是在寫性,更重要的是在寫鄉(xiāng)村在歷史變遷中的變故,人與人的感情波折。當失去土地后,鄉(xiāng)村更多的牲畜失去了用處, 成為被遺棄的也成為傳統文化要消逝的象征。它們和村民一樣無所事事,失去了生機; 它們和人一樣要忘記土地。這都是文明的悲哀,都是鄉(xiāng)村中不斷出現的疾病。詩中寫到: “據說,他的父親是個知青/ 返城后,不認他這個兒子/ 如今,孫黎明的兒子,都讀大學了/ 仍老死不相往來”,這里埋藏著倫理的喪失,道德的失序,一個鄉(xiāng)村變遷中的文化隱憂。
在當代詩人的寫作中,我們應該提倡一種眼光向下的寫作,寫傳統,寫記憶中的節(jié)日或者風俗,這一塊內容包含著家族和血緣的歷史記憶,包含著對一個民族潛移默化的文化認同?!吨粏柹n生不信鬼神》這首詩歌寫祭奠祖宗燒紙,不同的詩人寫出的痛不一樣,在孟醒石這里“深埋故土的祖父祖母啊/ 請你們再等等”寫得節(jié)制而深情。詩人很會創(chuàng)造畫面,在風中點不了火時的急切,內心的懺悔和不安,在現實掙扎中的落敗和沮喪??瓷先?,詩人只是在寫清明或者鬼節(jié)燒紙這一件事,其實他是在反思個人生存和價值追求。引火燒身這個普通成語在他那里又具有了別樣的含義。我們在遠走他鄉(xiāng)的名利追求中,除了喪失對親人的關照,對愛的回報外, 我們已經無法將自己安穩(wěn)地立于土地,漂泊似乎成為命定的安排。點火,追火、滅火、失火。我們的欲望一次次點燃,在一次次的異化中遠離了永恒的淳樸和親情,遠離了鄉(xiāng)土的滋養(yǎng),我們是誰?
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在飽暖環(huán)境中,在名利環(huán)繞的時代,更多寫作者的眼光朝向了巨大的榮譽和與之相配的物質獎勵。這是個可以靠寫作維持體面生活的時代,這是個可以靠碼字維持生計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為了更好的個人物質生活而對周遭世界冷漠和麻木的時代。一些詩人的眼光緊跟西方所謂后現代的詩歌風格,撿拾西方已經被拋棄的“垮掉一代”的精神牙慧,叫囂著的口語或身體寫作,用粗俗不堪的男女床笫之歡或者低俗的葷段子式的腦筋急轉彎表達著曖昧不清的情色,認為那才是現代詩歌,顯示出詩人的才華和膽識。在他們眼中膽子不夠大,詩歌有禁忌都無法成為大詩人,詩歌一旦抒情就是新詩、是現代詩歌的敵人。對村莊的描寫, 對土地的歌詠就是過時落伍的行為?!八麄冊谠姼柚锌梢运烈馔秊?,可以突破底線,可以無視道德,忽略寫作的倫理。這樣的詩歌借助網絡大肆流行時,損傷的首先是讀者, 再次是影響到年輕一代對文學尤其是對現代詩歌的觀念。有些作品被評論家或網民們吹捧成杰作而四處傳播,但卻無法面對寫作倫理的質問?!雹?/p>
“不論論者如何肯定,口語寫作的弊端已經完全顯現。它將詩歌的魅力化解,從平淡到庸常,甚至粗俗。除了分行尚保留著對于詩的提醒,讓我們無從尋找哪怕是一絲詩美的痕跡。”④我贊同謝冕先生對此一針見血的批評。我更贊成他同時指出的“失去了精神向度的詩歌,剩下的只能是淺薄。同樣, 失去了公眾關懷的詩歌剩下的只能是自私的夢囈”⑤。
二
詩人們除了本能的眼光向下的悲憫之外,還需要葆有健康的感恩之心。沒有感恩的內心,就沒有愛,就會把這個世界的獲得想得理所當然。文學中永恒的主題親情、愛情、友情、家國之情,如果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切都將成為追名逐利者的工具,成為欺世盜名者的武裝。我們在一些重要的選本中,總能讀到一些對父母對愛情充滿咒詛和將其污名化的作品,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詩人的高超才華與眾不同,這幾乎成為民間詩歌寫作的主流,但詩歌不需要傳達這樣的惡念, 惡念泛濫就會走向詩意的反面。每當讀到那些充滿黑暗意識的詩歌,我都在慶幸我們沒有和那些人為伍,慶幸還能讀到一些充滿感恩的詩篇,這些詩能夠淘洗我們的靈魂。比如詩人李少君的《傍晚》:“傍晚,吃飯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親// 夜色正一點一點地滲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紙上蔓延/ 我每喊一聲,夜色就被推開推遠一點點/ 喊聲一停, 夜色又聚集圍攏了過來// 我喊父親的聲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響/ 又在風中如波紋般蕩漾開來// 父親的應答聲/ 使夜色明亮了一下?!?/p>
這基本上是一種平凡人家日常的景象, 詩人幾乎不用多加點染,語言是自然的流露。傍晚做好飯去請外面散步的父親回家。一聲一聲的呼喚在夜色里飄蕩,而此刻最幸福的是父親在黑夜里的應答。詩歌如同寫意的水墨,給我們一個溫馨的畫面,但最為觸動人心的不是這些,而是詩人內心深處對父親的愛,那種濃重的感恩之情。詩人沒有用直白的語言,而是借助了日常的景物,借助了那些夜色和聲音的關系。“我每喊一聲,夜色就被推開推遠一點點”,兒子的呼喚是一種力量,讓靜止的黑夜也產生了動感,好像扔向水面的石子泛起的漣漪,優(yōu)美深情的描寫自然表露出的是濃情。而對父親的應答,詩人內心中的感受是“使夜色明亮了一下”, 也只有對親人的眷顧才能讓內心產生柔軟的暖流。整個詩沒有一句“我愛你”,卻不著一字盡顯風流。缺少感恩之心的現代詩歌不少,和這首詩歌一比就是毒藥。
懷親詩常常充滿了感恩, 說的是往事, 說的全是懷念。在《木頭》這首詩歌里,詩人在不動聲色對往事回溯時,充滿了美好的情愫。父親說他要教“我”游泳,但他為什么一直沒教呢?詩人沒有回答,但給讀者想象的空間。也許是父親沒有時間,也許是根本就沒有游泳的環(huán)境。后面的段落詩人宕開一筆,不繼續(xù)說游泳卻說到了父親是一個木匠,手藝很好,所做的器具活靈活現,表現出父親心靈手巧的一面。這些結合起來就有了詩意的暗示,那就是父親迫于生計要不斷地從木頭中剖食,養(yǎng)家糊口,他可能身懷絕技卻永遠沒有時間去教給我。
在這里詩歌的張力就在不斷推進。也許父親早早離開人間,也許父親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經不能再做什么。但在孩子的眼中父親一直就在身邊,一直和木頭為伍而且和木頭一樣擁有漂浮的能力。詩歌中富含一種由此及彼的聯想,讓我們感受到了漢語之美。游泳和木頭,木頭和木匠,這看似相互并不關聯的詞語,因為生活因為人物而有了潛在的情感內容。詩歌中有這樣幾句:
他的手指有的已不能伸直
皮膚上刻滿了永恒的裂口
不是所有的木頭
都會在水中漂浮
這樣精細的肖像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勞貧困的父親,看到了歲月磨損之后的艱辛。詩人潛意識中已經把父親比作了一根木頭,一根開裂的枯木,一根在生命之流中浮沉的木頭。這樣的擬物性的表達,更具沖擊力。我們看到了悲憫看到了無奈和酸楚, 更看到了兒子理解父親的感恩之心。
當代詩歌充滿了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方向, 本來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進步, 但一旦詩人創(chuàng)作摒棄了“愛”的主題,沒有感恩之心,詩歌便露出了猙獰的一面?!八麄兙驮谶@種含糊的熱度監(jiān)督下書寫自己的憤怒: 針對他們的婚姻, 針對他們的鄰居, 針對他們的檔案, 針對他們的城市……總之, 他們反對把詩歌和詩歌寫作學術化。他們的作品陰沉而壓抑, 不明朗, 不美, 好像可以像生活本身一樣全部刪掉。他們實現了另外一類詩人的夢想?!雹拊姼枳呦蛉粘#瑢⑷粘M七M入詩歌創(chuàng)作的視野本來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并且是詩歌走向讀者,走向更多普羅大眾的可行之途。但一些詩人把詩歌“口水話”、惡俗化,這在我們日常的詩歌閱讀中每每可以遇到。這些詩人們對大眾或者評論界不能及時為他們送上贊美而憤怒,甚至認為那是讀者和評論家素質的低下。他們的特點是抱團取暖,互相吹捧,小范圍內設立詩歌獎項,從而單方面宣稱偉大詩人的誕生?!俺龊踉娙艘饬系氖? 深奧、晦澀的詩, 與通俗易懂、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詩, 同樣是拒絕、嘲笑的對象。詩人不要存有太多虛妄的期待……大白話的‘口水詩’的出現, 反倒是置詩歌存在的理由、價值于可疑之地。”⑦這既成為詩人的困惑也成為評論家的困惑,詩意的生活缺失導致的是對詩歌消費的缺失。
三
“一個沒有時代責任感的作家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虛構自己的夢幻王國,這樣的文學的確市場不小,人們在茶余飯后似乎能借此得到心靈的放松。但如果我們創(chuàng)作的都是這樣的作品,作家們就會變成商品的生產者,久而久之投合讀者需要,甚至是低層次的需要,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錢。于是就會出現以作品銷量作為評判作家實績的唯一標準,這其實遠離了審美評判,讓文學失卻其應有之功用。”⑧投合獵奇心理、投合地攤文學的情色心理出版的作品也開始被一些詩人群落叫好,那樣的詩歌被稱為杰作。這基本上表達了詩人們在向低俗下流繳械投降。詩歌不能沒有美感,不能沒有感動人心的力量。沒有了詩意的美好,就不是詩歌。你看同樣是從一個所謂權威選本里看到的詩歌:“凌晨三點/ 走在踉蹌的小區(qū)/ 我看見一條狗/ 夾著尾巴/ 嘴貼著地面/ 我把肉夾饃/ 扔給它/ 它卻嗖的一下/ 跑了! / 我罵了一句/‘狗咬呂洞賓’/ 又彎腰撿起/ 那個肉夾饃/ 把它扔進垃圾箱/ 才想起那是/ 我為自己準備的/ 早餐?!痹倏催€有一首“每次我用身份證辦理業(yè)務/ 工作人員都會/ 看完身份證后/ 再認真地看我一眼”。這些被稱作當代經典的詩歌可以說乏善可陳,了無生趣。庸常的生活成了這些民間詩人創(chuàng)作的主流。
而好的詩歌總能給人美感。這種美是綜合性的,不僅是語言更有詩歌整體傳達的美好情懷。比如這首梁書正的《秋日贊美詩》: “秋天到了,稻谷金黃/ 彎腰曬谷的母親/ 如拜佛般虔誠// 遠處的田野/ 起伏著等待收割的果實/ 它們低垂的姿勢/ 是對大地的感恩// 高空中,落日圓滿/ 隔壁二樓的小媳婦在光芒中/ 懷抱嬰兒,解開扣子?!痹谶h近高低中,在不同的空間中發(fā)現美找到美定格美,我從這首詩歌里強烈地感受到了現代詩歌的魅力。有的詩歌我們看不到技巧,通過整體的詩意傳達打動你;有的詩歌如同精彩的文學教師,他通過嫻熟的技巧應用告訴你該如何寫詩歌,如何寫出動人的詩歌。這首詩歌屬于后者,你能細細分析出詩人的寫作技術和意圖,但這絲毫也不會損傷一首好詩的重要性。詩歌首先是美的,然后是濃厚的情感,然后是感染力,美其實是對詩歌作品的很高的要求。當前許多詩歌已經喪失了起碼的美感,詩句沒有美感,整體的傳達也沒有美感,這樣白開水式的自我欣賞的文字太多,已經敗壞了讀者的胃口。這是因為很多所謂的詩歌寫作者并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詩意的美。其實,換成一般人,秋天里的麥穗、成熟的果實已經是再熟悉不過的意象了,詩歌中已經無數次描述過它們,如果要想出新意還真難。但梁書正突破了傳統詩人的表達習慣,不拘泥于秋天的農莊實景的描述,不著意于浮泛的抒情,而是精心挑選深秋最動人的畫面感。于是我們看到近景中虔誠勞作的“我們的母親們”,她們是秋天里最勤苦的人,用一輩子的勞累撫育大地上的兒女; 在金色的暈黃的大地上,她們弓腰的姿態(tài)是對勞作的最美禮贊;那些結滿果實的枝頭沉甸甸的,她們垂下頭去,不是驕傲和不滿, 是對土地最深情的報答。一幅畫面里是永遠動人的母親形象,一幅畫面里是永遠值得提倡的感恩之心。在簡單的兩個段落里卻有著動人的聯系,那就是母愛和報恩的原始母題。濃烈的親情和報恩主題的畫面呈現還不夠, 詩人借助第三段第三幅畫面把這一主題作了強調,那就是鏡頭上搖,定格在落日余暉里, 從容的媳婦哺育懷中嬰兒,這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從土地中繁衍后代,延續(xù)生命。這又是對前兩個母題的深化。贊美母親——感恩土地——感謝生命得以延續(xù)。人類不能喪失對命運和土地的敬畏之心,同時我們也需要時時懷著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在秋陽里, 這些畫面幾乎成為我們眼中最美的景色,而這樣的景色無需高聲唱和,已經充滿了神圣的贊美的味道,具有神圣的意味。
“如果沒有合理的引導,沒有對新詩高標準的提示,大量以詩歌名義出現的文字垃圾還會影響到很多的初學寫作者或者詩歌讀者。所以我們的理論工作者應該在這樣的時刻,堅持以經典作品和優(yōu)秀作品相引導,讓大眾傳播以審美的標準為標準,以詩歌是否具有審美性去評判其優(yōu)劣,是否具有正能量去判斷其傳播的價值,杜絕低劣的毫無審美情調的垃圾文字以詩歌的旗號泛濫?!雹釋懙酱?,我認為我們需要和詩人及評論家一起努力,清理低劣的口語詩。并不是口語詩歌不好, 而是很多所謂的口語詩歌降低了詩歌的門檻, 以“口水”“下流話”“葷段子”入詩,這樣的詩歌創(chuàng)作沒有評論家的批判,沒有理論家的鑒別,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傳播,只能是中國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倒退,這與評論界的失語和沉默有關?!八晕覀兊膶徝缹嵺`活動要從過去太過自我的天地中邁出,走向為大眾為時代服務的格局,要主動體驗和觀察生活,為百姓的世界注入作家的關懷和時代的希望。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活為熔爐,在不斷的調查和體驗中寫出這個時代的特色,寫出這個時代的偉大品格?!雹庋酃庀蛳?,再向下,向民間尋找智慧,體察百姓的內心世界, 我們需要寫出一個詩人真實的時代體驗。
四
我說的生活,分為百姓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詩歌對這兩方面的表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是向內探尋,探尋的是一個大時代中的個體經驗,個體的精神世界,他們的每一個典型都構成一個時代的歷史;一個是向外探尋,即用敏銳的感受力去體味大時代變革中的生活現實。詩歌的題材可以是大的事件,也可以是微小的事故,可以是大英雄的故事,也可以是小百姓的喜怒哀樂。但無論如何表達,詩歌中都不能少了悲憫、感恩或者美好的情懷,如果這些詩意的基本元素丟棄了,那么就會讓詩歌陷入私人化的囈語或者葷段子般無聊的記錄?!斑@種書寫的心態(tài)首先是站在平民化個體的角度恢復對社會世相的敘述把握,而不是高人一等地以士大夫的眼光心態(tài)作故作高深的文字處理,讓文字高束在懸空中作不及物的詞語糾纏。”11 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這一寫作的傳統不能丟棄。從底層民眾那里獲取創(chuàng)作素材,筆觸貼近大地的陣痛,這樣的當代的好詩鳳毛麟角。詩人們幾乎讓自己和這個時代的生活隔離,有了稱號的就在不斷地復制大量蒼白相似的情感,還有自命不凡、玩弄技巧和各種主義,試圖讓所有的人都按照他們的風格寫作。他們不了解一個普通農民的生活,不了解一個剛剛畢業(yè)大學生混跡社會的甘苦,不清楚都市人的焦慮或者精神圖像。是的,他們很難讀懂一個走街串巷皮影藝人的經驗:他熟悉每個城市里最便宜的旅館;他們很難體會到很多年春節(jié)不回家的修鞋匠人,在年三十的大街上仍舊擺開地攤時的心態(tài);他們更不了解邊遠山村里, 從土里剖食的中年農民,大罵老天不作美時的沮喪。每一個小百姓都是一個歷史的縮影, 個人的歷史構成一部國民歷史。也正是在自覺地貼近生活時,你才會感到寫作不再蒼白無力,才會有膽氣和自信。有讀者說這樣的詩歌是不是太主旋律了,在很多讀者心里, 一提主旋律就認為是標語口號,就認為是沒有生命美感的創(chuàng)作。其實“主旋律并不是大白話,也不能是生硬的,詩是詩人用生命在吟唱歷史。在強調思想性時,一定要有歷史的個體感”12 。那種“脫離時代的吶喊,只能是喃喃自語,遠離生活的激情,只能是無病呻吟?!?13目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五花八門,流派紛呈,隨著大眾文化消費的加劇,也給某些詩人們帶來了一夜成名的可能。利用網絡利用現代信息手段,讓詩歌盡快進入公眾視野,獲得大家關注成為一些詩人的共識。但在此,我們想著重提出的是:新時代,這樣一個轉型和變革的重要時刻,詩歌何為?
一、詩歌可以不可以用口語寫作?答案是確定的。詩歌的口語化是新詩百年來一直在進行的探索,目的是為了尋找適合時代精神表達的詩歌語言。經過百年的探索,從最初的直白的白話詩歌,到不斷跟進的民謠體詩歌、西方意象派詩歌影響的詩歌、配合革命現實主義的詩歌、批判現實主義的詩歌、“文革”地下詩歌運動、天安門詩抄、朦朧詩歌運動、后朦朧詩歌運動等,中國當代詩歌已經到了一個集大成的時候,口語已經不是影響詩歌發(fā)展的問題,只是如何寫、怎么寫、寫什么的問題。好的口語詩歌一樣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前面所舉的優(yōu)秀詩歌大多是口語詩歌寫作,我們絲毫看不出口語表達中對詩意的削弱,而看到了其在平易近人的表達中強大的詩歌張力,可以說,好的口語詩歌是對當代詩歌發(fā)展的推動力量?!翱谡Z絕不等同于消滅寫作難度,口語并不是日常交流中已被世俗化框定的那種含義,它同樣存在著與最復雜的修辭信念及多元化的文學觀念相銜接的問題?!?4 所以,口語寫作也可以是難度寫作,也可以是情感濃烈的寫作, 新時代寫作在解決了怎么寫的同時,應該繼續(xù)解決寫什么?
二、寫什么?這仍然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把無聊當有趣,拆解崇高精神污名文學的現象在當前詩歌創(chuàng)作中仍然存在,“詩歌只是成了某個或某些詩歌小圈子內部相互辨認、彼此欣賞的符號,越來越學院化、邊緣化、小圈子化,越來越與民眾無緣,詩歌成了詩歌圈子的內部事務”15 ?!安簧僭姼枳髌返馁|地欠佳,有的沉迷于自說自話,有的沉醉在小我的世界里,有的充滿沒來由的戾氣,有的永遠色調灰暗。試想一下,如果人們都滿足于那種小情懷、小格調的創(chuàng)作, 而對宏闊的社會現實、時代場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后人會怎么看待我們的詩歌史?”16 兩位詩人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場發(fā)出的喟嘆是真實的,當寫作的意義成為小資情調和小我炫耀才華或者語言狂歡的工具,詩歌真的會被眾人唾棄,成為時代最大的恥辱。所以,寫時代精神,反映當下百姓最關切的人和事, 寫當下詩人敏感內心中涉及的真實,藝術的真實,當是恰當的。
三、怎么辦?首先應從恢復詩歌的現實關懷和批判精神入手,詩歌的意義應該得到更大的肯定和高揚。在體驗時代、記錄時代重大事件和命題,觀照人類最永恒主題等等方面,詩人不能缺席。在自豪地歌頌和弘揚主旋律的時候,仍要充滿自信地為傳統文化的振興和傳播吶喊,并讓文字具有伸張正義的正能量。同時應通過貼近生活而涵養(yǎng)自我的悲憫之心同情之心關切之心,讓作家自己的內心世界更柔軟更貼切,更具有深刻的感受力。
其次,矯正當下詩歌寫作中,只有無聊的流水賬似的生活,沒有生活中那么多需要描寫和揭示的歡樂和痛苦,忘記了有那么多普通人的世界為我們忽略,忘記了我們的內心世界也需要不斷地受到沖擊,受到清洗, 受到更大地升華的現象。沒有批判,我們的感受力就會貧乏,就會失血;沒有了激情和膽識,沒有了想象力,就會墮入無聊蒼白的抒情,成為文字游戲的操控者,成為脫離現實和時代的自大的夢囈者?!啊R界’沒有為當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提供本土的、富有解釋和洞察力量的哲學、心理學、語言學氛圍, 甚至也沒有為我們理解我們的政治和經濟生活貢獻有效的社會學理論,卻果斷地采用外國詩歌的方法論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觀來挑剔并拋棄當代中國詩歌?!?7 詩歌創(chuàng)作同樣需要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評論家的多方努力,為詩歌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
第三,需要多元風格并存的詩歌創(chuàng)作, 需要大膽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需要學習當代一些詩人,比如雷平陽詩歌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們部分地實現了:一方面借重地域性元素以彰顯某種獨異性,另一方面將這種地域性元素轉化為一種普遍的對于人自身境遇的觀照—那就是, 一種處于本土與現代交匯之中的‘鄉(xiāng)愁’” 18。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喪失獨特性是不行的。詩人應將獨特性的創(chuàng)作和詩人創(chuàng)作需要具備的情懷結合起來,發(fā)現這個時代的可能,發(fā)現新時代詩意的表現題材,為世界詩歌創(chuàng)作奉獻中國詩人的才智。
注釋:
①⑨馬知遙:《新時代詩歌和百年新詩建設》,《詩刊》2018 年6 月號上半月刊。
②羅振亞:《21 世紀“及物”詩歌的突破與局限》, 《第二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資料匯編》2009 年1 月。
③⑩馬知遙:《寫作倫理的堅持是對人文精神的堅守》,《文藝報》2017 年1 月6 日。
④⑤謝冕:《中國新詩史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年版,第413、433 頁。
⑥17 肖開愚:《當代詩歌的困惑》,《讀書》1997 年第11 期。
⑦洪子誠:《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文藝研究》2007 年第4 期。
⑧馬知遙:《作家的時代精神自覺和審美實踐革新》,《文藝報》2018 年2 月12 日。
1114湯養(yǎng)宗:《對新時代詩歌的創(chuàng)新、建設與發(fā)展的幾點思考》,《第二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資料匯編》2019 年1 月。
1213劉笑偉:《新時代與當代軍旅詩的發(fā)展》,《第二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資料匯編》2019 年1 月。
15李云雷:《新時代詩歌要有新氣象》,《第二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資料匯編》2019 年1 月。
16毛江凡:《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第二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資料匯編》2019 年1 月。
18張?zhí)抑蓿骸兜赜驅懽鞯臉O致與囿限—讀雷平陽的詩》,《當代作家評論》2007 年第6 期。
[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