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巴爾扎克的“中國情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劉玲玲  2020年01月06日07:09

在巴黎十六區(qū)萊努合大街47號,一棟不惹眼的小房子靜靜矗立。這是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故居。他在這里生活了7年,完成了《人間喜劇》系列中的多部作品。前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人低聲吟誦著印在展板上的經典詞句,有人細細辨認著圖書室里擺放的每一本書籍的名字,還有人坐在門口小花園的椅子上靜靜閱讀……在這里,時間仿佛停止,人們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著這位文學巨匠的才情和靈感。

一部《人間喜劇》,91篇小說,2400多個人物,這位被恩格斯譽為“現(xiàn)實主義大師”的作家,以洞察入微的銳利目光和入木三分的細膩筆觸,打造了一部影響深遠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此外,《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經典作品擁有眾多讀者,在世界文學寶庫中璀璨奪目。

此前,浙江烏鎮(zhèn)木心美術館舉辦了紀念巴爾扎克的特展,主題為“文學的舅舅:巴爾扎克”。展覽由木心美術館與巴黎巴爾扎克故居合作舉辦,展出了包括巴爾扎克手稿、遺物、手模在內的逾百件珍貴物品。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巴爾扎克筆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拉斯蒂涅、伏脫冷等都并不陌生。作家木心曾說:“我早年就感到自己有兩個文學舅舅:大舅舅胖胖的,熱氣騰騰,就是巴爾扎克……”他也曾滿懷敬意地評論:“法國小說家中要論偉大,首推巴爾扎克?!?/p>

“這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是中國讀者的好朋友、老朋友?!卑屠璋蜖栐斯示羽^長伊萬·加繆介紹說:“這是第一個在中國內地舉辦的巴爾扎克展覽,這場特展的成功舉辦再次凸顯了中國人民對巴爾扎克的尊敬和喜愛。巴爾扎克雖然并未到過中國,但一直有著濃厚的‘中國情結’?!?/p>

在文章《中國與中國人》中,巴爾扎克寫道:“我的童年是在中國和中國人的搖籃里度過的。”這絲毫沒有夸張。巴爾扎克的父親貝爾納—弗朗索瓦·巴爾扎克的書庫里收藏著各種關于中國的書籍,成為巴爾扎克青少年時期的“文學樂園”。這其中既有由傳教士編纂的歷史典籍,也有介紹中國人文哲學的圖書。巴爾扎克經常在里面埋頭翻閱,也因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理論上說,我對中國已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彼谖恼轮袑懙溃骸拔覍χ袊呐d趣永無止境?!?/p>

《中國與中國人》是巴爾扎克為其畫家友人奧古斯特·博爾熱于1842年出版的《中國畫集》所寫的文論。巴爾扎克在文章中將中國比喻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仙境”,并談及中國的美學、藝術、倫理以及中國人的性格等,稱中國是一個千變萬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國度。“巴爾扎克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來觀照歐洲藝術,用中式思想哲學來對比西方價值觀,稱贊中國的文學藝術充滿詩意和美感?!币寥f·加繆說,巴爾扎克向法國讀者們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浪漫、智慧的中國。

巴爾扎克還將自己的“中國情結”融進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為其10多部作品中的人物賦予了與中國有關的背景?!督伞分薪o子女講述中國歷史、學習漢語的“中國迷”埃斯帕爾侯爵;《歐也妮·葛朗臺》中神馳于中華大地,夢想前往東方冒險的查理;《莫黛斯特·米尼翁》中不遠萬里前往中國的女主人公的父親……巴爾扎克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中國,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中國的喜愛和向往,也為當時的讀者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在巴爾扎克故居,筆者見到了一群前來參觀的中國在法留學生。其中一名同學說,自己從初中開始就閱讀了很多巴爾扎克的作品,透過他的文字進一步了解了法國的歷史和社會,來法之后特意來參觀他的故居,感受他當年創(chuàng)作時的環(huán)境和熱情。

“有思想的人,才是力量無邊的人?!币粋€多世紀以來,巴爾扎克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和人類思想的進步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位“用詩情畫意的鏡子反映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偉大作家一直都是中國讀者最熟悉和喜愛的法國作家之一。“有很多中國人來故居參觀,”伊萬·加繆說:“這位作家將兩國文學愛好者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法中文化交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