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人生路 濃濃故土情 ——懷念汪玉良先生
汪玉良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汪玉良是東鄉(xiāng)族作家文學的重要奠基者,早年以詩歌創(chuàng)作走上中國文壇。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深受李季、聞捷等詩人作品的影響,出版有《幸福的大道共產黨開》《米拉尕黑》《大地情思》《汪玉良詩選》《水磨坊》等多部詩集,也曾出版長篇小說,3次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蔽颐糠喯壬臅?,跟他交往的零碎片段就會漸漸彌合起來,形成較為完整的印象,一幕幕浮現于腦際。
一
最初接觸汪先生,是16年前的事了。那是2003年冬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帶著自己的詩集《心旅》的書稿,從謀職的廣河前往省城蘭州,專程拜訪他,以求得同族長輩的指導。我叩開汪老的家門,做過簡短介紹,就捧上厚厚的書稿,希望聽聽批評意見。汪先生知道我是東鄉(xiāng)族,在基層搞文學創(chuàng)作多年,就給予了很多鼓勵。汪先生說起東鄉(xiāng)族文學,希望能夠后繼有人,有更多青年作家寫出反映東鄉(xiāng)族歷史文化的作品。
其實,在此之前,我作為東鄉(xiāng)族文學愛好者,早聞汪先生大名,拜讀過不少他的作品。他是東鄉(xiāng)族書面文學開創(chuàng)者,我在心里一直將他視為學習的榜樣,繼續(xù)走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那次拜訪后,我才真正意識到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肩上似乎有了一種沉重的責任,要盡心盡力寫作,寫出好的作品,否則就交不了差似的。我之前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時候盲目跟風,隨意性強,跟著感覺走。汪先生簡短的教誨、真摯的話語,給人以啟發(fā),讓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后來,我受邀前往臨夏龍頭山景區(qū),參加文學創(chuàng)作筆會。到了會場,意外發(fā)現汪先生和高平先生也來了。我非常高興,忙過去問好。那時我的創(chuàng)作處于摸索階段,生活千瘡百孔,感到極為郁悶。汪先生和高先生講話時,我仔細聆聽,想從每句話中悟出點什么。下午交流階段,我和兩位先生聊起創(chuàng)作上的困惑,他們給出了很多切實的建議。
在甘肅,汪先生經常鼓勵年輕作者,讓大家多讀文學名著,汲取藝術營養(yǎng),掌握創(chuàng)作技巧,為己所用,真實生動反映身邊的生活。誰若出版新書,找汪先生寫序,他都非常高興,欣然接受,似乎親手栽培的文學幼苗,終于結出了碩果。甚至很多年輕作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汪先生也慨然相助,盡量為大家提供寬松、自由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二
詩歌是高雅的藝術,是文學精華中的精華,沒有一定的鑒賞力是理解不了的。汪先生的故鄉(xiāng)在東鄉(xiāng),山大溝深,人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老人大多沒讀過書,理解詩歌有一定難度。汪先生思慮再三,以唐汪川人的別號,重又拾起畫筆,走上潑墨家鄉(xiāng)山水、抒發(fā)故土情懷的繪畫之路。
2012年5月,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等單位在甘肅省藝術館舉辦“甜蜜家園——汪玉良花鳥畫展”。展出的畫作,大多取材于家鄉(xiāng)風物,尤以大接杏為最。他的畫作多次參加全國畫展,不少被德、美、日及阿拉伯國家文化部門收藏?!冻鲇倌喽蝗尽贰洞┰健贰陡瓯谥畨簟贰蹲鎳畱佟贰堵《Q奏曲》《詠梅》等入選重要作品集。2009年,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他“甘肅文藝終身成就獎”。
汪先生的花鳥畫,傳承了民族文化精髓,銳意創(chuàng)新,融入詩情畫意,意蘊深厚雋永,耐人尋味,以激情與靈感的自然流瀉,呈現出人類原質的情感和恒久的藝術魅力。獨特的人文精神和藝術風格,在當代文人畫中獨樹一幟。
三
我深受汪老影響,在工作之余,默默筆耕,有不少作品發(fā)表。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8月,散文集《鄉(xiāng)村里的路》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當我欣喜地把這個消息告訴汪老時,他說,早知道了,表示祝賀,你為東鄉(xiāng)族爭了光。我說,這都是受惠于您的栽培。沒有您的教誨,這是不可能的。
2017年5月,在汪玉良從藝70周年座談會上,汪先生贈送了他的《詩畫人生》一書。翻開一看,收錄了他代表性的詩歌、畫作、散文、隨筆,以及別人評論他的文章。其中,也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
汪先生由文學轉入繪畫,其目的是讓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鄉(xiāng)人,能夠直觀形象地欣賞畫作,享受藝術魅力,激發(fā)愛家愛國情懷。他晚年最大的心愿是在家鄉(xiāng)舉辦個人畫展,送去多彩的視覺盛宴,表達濃濃的故土情懷,回報養(yǎng)育之恩。
一個人生命結束時,究竟能留下什么?汪先生遵從天命的安排,已悄然離去。其作品體現的藝術魅力、赤子情懷、人文精神,將會永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