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客》:一場關乎人性的思辨之旅
類型評價:
這是一個關于在遠離聯(lián)邦首都的半廢棄星球長大的孤兒許樂,面對無常命運安排,在血與火、陰謀與愛情、理想與現(xiàn)實間成長的故事。他是成功蟄伏的通緝犯,天才的機修師和機甲戰(zhàn)士,至高憲章光輝的首位主動聯(lián)系對象,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里,他露著白牙,瞇眼傻笑,在聯(lián)邦政府、世家和帝國“朋友”與“仇敵”身份轉(zhuǎn)換間走出了一條和平之路。
作者簡介:
貓膩,閱文集團白金作家。代表作《朱雀記》、《慶余年》、《間客》、《將夜》、《擇天記》、《大道朝天》等,其中《朱雀記》于2007年獲得新浪第四屆原創(chuàng)大賽?奇幻武俠獎一等獎;《間客》于2013年獲得首屆“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銀獎 ,于2018年入選“中國網(wǎng)絡文學20年20部作品”,位列榜首 ;《將夜》于2015年獲得首屆網(wǎng)絡文學雙年獎金獎 。
文本評析:
《間客》是一部腳踏實地的幻想小說,它雖披著科幻的外衣,卻不需要很高的科技認知便可無障礙暢讀,它有著武俠的意蘊,卻在快意恩仇之外,有著更深刻的道德與法律沖突之思辨,尤其行文布局勝在很多地方看似閑筆,卻埋下千里伏線,在面對網(wǎng)絡催更的壓力之下,作者最終也都盡可能有頭有尾地自圓其說,呈現(xiàn)了一部完整飽滿的誠意之作。
一、逝者如斯:時間不朽,人性亦不朽
《間客》面世已有十年的時光。十年時間,不至于久遠到回憶起來搜腸刮肚,卻也沒有“仿佛就在昨天”的熟悉度。作者在文中詮釋“間客”為“星際間的旅客”,甚至是“男人活在星辰間,就應該做個惡客?!倍曛?,重讀《間客》卻總讓人想起那句“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讓人感慨:唯時間是真正的過客。它無法停留,亦絕不等待,不干涉一切,卻又決定一切,它是永恒的觀察者,更是無言的評判者。
時間見證了《間客》并非一部速朽的作品,而作品中的時間推進也一步步改變著主角的生存軌跡。故事中,時間仿如近年來興起的影視類電視選秀節(jié)目導師一般,用一個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劇本,來考驗許樂這個小眼睛的大男孩,而許樂則以一如既往的“東林硬石頭精神”,用“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的方法去應對,走出了一條或許并不那么“正確”“理想”,卻又讓讀者覺得情理之中的熱血之路。
在《間客》中,所謂的聯(lián)邦人、帝國人本是分別逃離祖星繁衍生息的地球人,卻在多年后由連綿的戰(zhàn)火橫亙在本應稱之為難得的重聚中。利益和仇恨,讓“聯(lián)邦帝國本是同根生”的事實,化作了時間醞釀的秘密,也就此展開了作者對道德、法律、自由、正義等人性主題進行的探討。比如“公平正義或許是很虛幻的詞句,但是為之努力,總比麻木不仁要好一些。前方隱約有目標,走,總是有可能達到,不走,卻是永遠無法觸碰”、“……我只是想讓正確的存在。不正確的消失,也許改變不了什么,但我至少想改變一下我身邊的人事”等。
顯而易見的是,“善于破壞而非建設”的主角許樂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也并不可能解決這樣復雜而深刻的問題,事實上他面對的局勢相對他的年紀和閱歷也一直過于嚴苛,即便這些困難最終都被他用鐵拳和槍彈“解決”了。
“所謂英雄就是堅定認為自己所做是正確的,然后不顧面前有怎樣的艱難險阻,怎樣的鮮血淋漓,都會無比堅定地走下去。故事里的男主角他們所堅信的正確真的是正確的嗎?他們所認為的正義就是正義嗎? 當法律有時候起不到保障作用的時候,比如泰坦尼克沉的那時,比如飛機落到荒島上的那時,比如地震的那時,我們真的很需要這些東西,弱小的需要別人把救生船的位置讓給你,受傷的人希望有醫(yī)生愿意幫助你,我們需要這些?!弊髡咴凇逗笥洝分腥缡撬伎?。
小說主角許樂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人類永恒的思辨,也是直面人性的反思。歲月侵蝕,時代進步,人們的審美在改變。而歷史上一部部跨越千百年而我們依舊耳熟能詳?shù)淖髌罚阅軌蛟谶@種審美變化中成為經(jīng)典流傳下來,正是人性光輝的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二、颯沓流星:對金庸武俠精神的致敬與改編
《間客》是一部不乏致敬內(nèi)容的作品,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閃過作者的小聰明和冷幽默,偶爾夾雜一些借“席勒”之名、發(fā)作者之感慨的深刻語錄。這其中,金庸的武俠精神占了很大比重,甚至有相似場景的刻意改編。
比如許樂與邰之源的相遇與友情,是“鹿鼎記”式的摯友相遇,卻不存在韋小寶的攀附與其后康熙與其的決裂;許樂的身世,類似“天龍八部”中蕭峰夾雜了復雜的國仇家恨,卻并非悲劇式的結(jié)局;許樂的諸多女友,恰似“倚天屠龍記”中四女同舟的張無忌,卻無張的搖擺和怯懦;許樂遭遇的種種磨難和奇遇,也有著“連城訣”般的虐主和苦情描寫,有著“書劍恩仇錄”那樣令人糾結(jié)的脅迫和困境,聯(lián)邦內(nèi)波云詭譎的權(quán)謀斗爭,亦堪稱一部“笑傲江湖”,而主角許樂卻不是自怨自艾的狄云,也不是軟弱盲目的陳家洛,他沒有按照限定的規(guī)矩走尋常路,而是勇于用簡單粗暴的“十步殺一人”掀翻棋盤,以力破巧打開局面。同時,作者在小說開端不久,就借角色李余之口,提出了“人類無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終究還是生物的人類,你還在這個軀殼里。這個軀殼才是你保命的最后手段,是你必須了若指掌,運轉(zhuǎn)無礙的第一序列機器……一個人不穿衣服的時間都要占據(jù)人生的十分之一,那你不穿機甲的時間呢?”的思考,這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獨孤求敗墓志銘是異曲同工的。
在這樣的致敬與改編中,貓膩的“書中劇”《七組》(鋼七連?)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即便脫離了全書,單獨摘出這部“分鏡劇本式”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也堪稱佳作。英雄們在戰(zhàn)火中淬煉、犧牲、成長,即便退役后,各自回歸貴族與平民的生活,生死之交的情誼并無褪色,等待著下一次的召喚與重聚……
三、瑕不掩瑜:巧合與外力的過分使用
整個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文筆野心和駕馭能力,但應該指出的是,整個文章對巧合與外力的使用過度依賴,部分情節(jié)會讓讀者產(chǎn)生認知沖突,即便在過程中有所鋪墊,具現(xiàn)在特定場景中卻依舊會讓讀者感到不合理的意外甚至困惑。
比如許樂的傾城越獄,有五年前對老犯人的觀察與了解、邰之源的探視協(xié)助、許樂本人的掌控操縱,已經(jīng)可以合理地讓讀者認同許樂的越獄成功。但在沒有憲章光輝協(xié)助、事先沒有溝通等鋪墊下,李余利用主炮為許樂掃清逃離障礙,這樣的情節(jié)實在是有些畫蛇添足。類似的巧合與外力,并非不能存在,而是應當少用慎用,否則過于強大的“主角光環(huán)”不僅對劇情的推進并無太大幫助,還會影響讀者的代入感與真實感。
十年來,網(wǎng)絡文學迎來了很多新的寫作流派和技巧寫法,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打動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而今天回首重讀《間客》,依舊能讓讀者有很多的收獲和感悟,這也足證《間客》是一部卓越的熱血與情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