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馬嘉:我在新店鄉(xiāng)小江口小學 ——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總結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馬嘉  2020年01月17日15:26

2019年8月中旬,學校還在放暑假,我攜帶著中國作協(xié)開具的介紹信,來到了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 縣教育體育局幫我安排到新店鄉(xiāng)小江口小學深入生活。本想學校還沒有正式開學,可能找不到老師,沒想到小江口小學的老師早已提前進校,忙著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及額外的扶貧工作。 丘北縣是文山州的貧困縣,2019年是該縣的脫貧摘帽年,下半年正是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教育扶貧是全縣的重點工作,老師們除了教書,還要做大量教學之外的工作。 這次我就住在學校里,在一位老師家搭伙吃飯。深入生活期間,我與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并深入村寨采風,了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教育和生活現(xiàn)狀,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受益匪淺,感悟良多,據(jù)此構思出一部兒童長篇小說的框架。

歸納起來,在丘北時,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跟隨老師深入各村寨開展“文化戶調查”工作,同時了解農村發(fā)展現(xiàn)狀及民情民風、民族文化。

小江口小學地處兩州三縣交界處,離鄉(xiāng)政府有30多公里,離各個村寨有2公里到15公里不等,是一所封閉式管理的村級完全小學校。到了學校,我便和學校的老師一同前往小江口村委會所屬的花園寨、河邊寨、上寨、中寨、下寨、小江口、六朗洞等各個山寨,開展“文化戶調查”“人口普查”等工作,一家一戶走訪,讓村民找出戶口冊進行登記;對沒有報戶口的孩子,勸說去報戶口;對外出打工的家庭,通過電話聯(lián)系,了解家庭成員情況。通過對每個村寨、每戶人家的人員情況進行摸底排查,特別是摸清了適齡少年兒童的人數(shù),為鄉(xiāng)政府相關部門確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模和“控輟保學”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我們走訪的村寨中,有苗族山寨、壯族山寨、彝族山寨及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混居的山寨,在老師們進行文化戶登記和人口調查的同時,我也了解到一些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民族語言、民間文化、家庭故事以及學生家長的思想意識觀念;觀察到山寨獨有的風景地貌。這些工作雖然艱苦,我卻收獲滿滿、自得其樂。

——了解“控輟保學”、勸返復讀、學生補助等各項教育扶貧內容和工作情況。

在學校深入生活期間,我逐步了解到州、縣、鄉(xiāng)、村各級政府部門、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教育扶貧政策措施和落實情況。

受思想認識偏差、打工經濟思潮等多種因素影響,丘北縣義務教育階段失輟學現(xiàn)象仍然存在,直接影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xiàn)。2018年7月7日,全州“控輟保學”現(xiàn)場會在新店鄉(xiāng)中心學校召開,采取“五步四比三量”的措施破解底數(shù)不清、勸返不力、安置不科學、長效機制不健全等難題。

由此,上級有關部門、新店鄉(xiāng)中心小學和小江口小學全體教師總動員,積極開展“五步措施”,第一步,動員部署,精心組織;第二步,入戶遍訪,不漏一人;第三步,信息比對,摸清底數(shù);第四步,逐級審簽,層層監(jiān)督;第五步,逐一分析,找準措施,對失輟學生的情況,因人而異加大勸返和安置力度。對輟學時間短、年齡較小的勸返學生編入相應班級隨班就讀;對厭學情緒嚴重、早婚等不適宜在校就讀的學生,開辦“職初班”,實施普職融合教育,保障輟學生完成學業(yè);對暫時無法勸返的,按照宣傳教育、責令改正、行政處罰、申請強制執(zhí)行或起訴四步措施逐一落實,建立完善“一生一策”。

同時,當?shù)貙σ话銓W生、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孤兒,都有不同等級的補助。小江口小學的每一位老師都為所負責的學生建立了檔案表格和社保收入卡,確保補助款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家庭。

我還了解到,2019年丘北縣的教育扶貧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全縣小學輟學率由2018年的0.25%降到0.04%,初中輟學率由1.50%降到0.27%,建檔立卡戶子女實現(xiàn)零輟學。

——捐贈本人出版的書籍,開設作文講座,協(xié)助老師教學、管理學生。

在學校深入生活期間,本人為學校、老師、學生捐贈本人所寫的書籍70冊,還為學校開展了一些義務工作。以“怎樣寫好作文”為主題,分別給六年級、四年級的學生進行作文講座兩次,輔導學生寫作文、批改作文;為生病和有事請假的老師代上語文課和音樂課若干節(jié),在音樂課上教孩了們唱《我和我的祖國》的歌曲和跳《咖喱咖喱》的舞蹈,和學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勸返復學的學生好好讀書;夜間,隨老師一起巡校,督促學生回宿舍休息。

——參加老師的教學競賽聽課評比活動,與學校師生一起開展普通話推廣以及“小手拉大手,文明環(huán)保一起走”活動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鄉(xiāng)村各小學之間會經常開展教學競賽評比活動。深入生活期間遇到兩次這樣的活動,每次我都會參加聽課、評比,以此了解老師、學生上課的情況。

在山區(qū),普通話的推廣工作任務是由學校老師來承擔的。白天山寨里的人都出去勞動,只有晚上家里才有人。因此老師們也只有晚上才能到山寨里去開展這項工作,我也隨同他們到夜里進寨子召集村民開展普通話培訓。

“小手拉大手,文明環(huán)保一起走”活動是以“村莊是我家,衛(wèi)生靠大家”為主題,讓學生帶領家長一起打掃村寨里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參加這項活動時,我利用打掃衛(wèi)生的機會了解民情民風,把這些活動和采風活動聯(lián)系起來。

——完成寫作素材的收集整理。

在深入生活期間,我收集了很多寫作素材,通過整理、歸納、提煉,對創(chuàng)作長篇兒童小說有了初步的構思,已擬出小說內容提要、標題,并進入寫作過程。小說的題目暫定為《傾聽花開的聲音》或《山里的那片云彩》。主題是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少數(shù)民族學生補助政策及教育扶貧成效。

小說主要描寫了幾個孩子求學路上的曲折故事。初步的情節(jié)構思是,這個女孩年紀輕輕結婚又離婚,在女老師的幫助下重返學校,快樂學習;一個獨居的苗族男孩,先是到外地和父母一起打工,后被老師勸返復學后私自離開學校,讓校長和老師頭疼不已,在老師的幫助下又重拾書本;一個壯族男孩遭遇車禍受傷留下殘疾,養(yǎng)傷期間校長和老師送教上門,傷好后重新回到學校;一個彝族的女孩智力有殘疾,老師和同學在學校給予了她包容和幫助。校長和老師們對這些求學路上有這樣那樣坎坷的孩子,始終不拋棄、不放棄,讓他們在學校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快樂學習、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