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故鄉(xiāng)的童謠與彩虹之光 ——讀葉廣芩“耗子丫丫的故事”
來源:光明日報 | 陳玉成  2020年02月13日08:52

《花貓三丫上房了》 葉廣芩 著 北京少兒出版社

《耗子大爺起晚了》 葉廣芩 著 北京少兒出版社

童年與故鄉(xiāng),這是讓人在何時回想都會怦然心動的一種情愫,它游離于我們的心底,若即若離卻又遙不可及。童年的成長與認識世界的淺淡經驗往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故鄉(xiāng)的光影聲色則是每個人心底魂牽夢縈之處?;貞浭俏膶W永恒的母題,作家筆下的世界,往往是在寫自己的生命與精神成長,一份始于童年與故鄉(xiāng)的回憶。當年逾古稀的葉廣芩重回北京頤和園,在大戲臺與延年井的亭臺樓閣之間徜徉時,那一份夾雜著太多鄉(xiāng)愁的童年記憶想必會更加濃郁。60多年前,那一個個京城夏日慵懶的午后,風雅精致的大園子里,遠處是湖光山色,近處是戲臺楹聯(lián),時光的鏡頭定格在一個拉著烏龜滿園溜達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天真爛漫,又仿佛帶著一點淡淡的憂傷,這像極了童話世界里的畫面。而這,正是來自葉廣芩的童年。記憶中的童年,此時化作了作者筆下?lián)]之不去的思念。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耗子大爺起晚了》,一個“耗子丫丫的故事”。

無人照看的丫丫跟隨三哥住進了頤和園,自幼生長于胡同的丫丫從此進入了一個令人艷羨的童真天地。這里有鮮花湖水,也有斷壁殘垣,有說不盡的景致與傳說,也有“四大部洲”的探險樂園。天下的唧鳥在不停地叫喚,爛磚瓦地的狐貍與長蟲時常出沒亂竄。這里是專屬于丫丫的領地,它喧囂而斑斕。這如詩如畫般的童年,來自作家的美麗想象,筆端背后更凝結著一份溫暖深情的生命體驗與記憶遙望。只是而今看來,恐怕又多了幾分“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流年暗換。不過在丫丫看來,頤和園里的這個世界又是冷冰冰的。漫長的童年,孤獨的白天,沒有了胡同里朋友的陪伴,除了在排云殿的牌樓下望著昆明湖水發(fā)呆,她的腦子里時常一片空白。時間在這個空曠的天地似乎也更顯漫長,這是頤和園的寂寞。因此,當“耗子大爺”和烏龜“005”出現(xiàn)時,這乏味的園子里終于增添了一絲明亮。“天長了,夜短了,耗子大爺起晚了?!钡耐陸n愁也被濃濃的北京味兒所稀釋、沖淡。當江南來的梅子和鄉(xiāng)下來的老多來到園子里時,孤寂的童年因為有了朋友的到來而終于張開了懷抱,放肆而溫暖。在這里,看淡世事蒼茫的老人,以一種清新寧靜的筆觸編織了一個光風霽月的童年世界,這里有獨屬于孩子的純真與爛漫,更有以“同情之心”寫下的對于孩子寬厚溫暖的悲憫與慈愛。童年的心里最是澄澈潔白,卻又是憂郁敏感,容易碰碎的??v使鬼馬精靈如丫丫,在頤和園這樣一個極度開闊卻又封閉的世界也是孤獨而落寞的。丫丫和老三、老李之間的吵架拌嘴,無不是因為孤獨而希望求得大人的關注,連老宋奶奶心疼地給她梳了兩個髽鬏,她也希望老三對象能多看一眼。她甚至想到如果自己在園子里被淹死了,家里人會不會為她而傷心。孩子對于大人世界的人情世故并不缺乏敏感,以至于時常會冒出一些生生死死的無畏念頭,開始思考什么是“人沒有見識過死,就不算長大”。作者以丫丫的視角打量著一個孩子還不甚理解的蕓蕓世界,以平等的姿態(tài)嘗試與其對話,以達成童真與世俗、懵懂與現(xiàn)實的和解。孩子需要愛與關懷,更需要成年人的尊重與理解。

這是葉廣芩首次涉足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我們卻在作家的這次“淺嘗輒止”中,感受到一種久違且熟悉的親切?!昂淖友狙尽辈⒎堑谝淮纬霈F(xiàn)在葉廣芩的作品中,卻是第一次以完全獨立的主角姿態(tài),以自由、爛漫、無拘無束的形象躍然于紙端。出身于滿族貴胄之家的葉廣芩素以家族敘事而聞名,自《采桑子》至《狀元媒》,其筆端文字哀婉深沉、悠遠悲涼,滿溢翰墨書香。但葉廣芩卻從未自矜于外人眼中的所謂“格格作家”“貴族文風”,相反,出生之時早已家道中落的作家卻更看重自己是一個老北京窮雜之地的女兒,一個北京的孩子,平生經歷的多是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和小門戶的喜怒哀樂。因此,在《耗子大爺起晚了》的續(xù)篇《花貓三丫上房了》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平民人家走出來的更覺親近的“耗子丫丫”。她的身上少了幾分葉廣芩家族故事里的悲涼底色,更多添了幾分孩子應有的放肆與無邪,孩子的笑容足以讓人心溫暖。

續(xù)篇里的丫丫告別了頤和園的世界,回到了胡同的家中,小丫丫真如長了翅膀的小耗子,在自己的天地里“又淘又壞”。這里沒有了皇家園林的威儀與規(guī)矩,沒有了詩書古韻歲月悠長,北京胡同的平民煙火讓人向往,童年的時光與天地因為這片北京的土地而無比寬廣。丫丫的朋友由“耗子大爺”變成了“花貓三丫”,拌嘴的對象從粗放大條的三哥變成了文藝內斂的七哥,蘇慧、臭兒、小四兒,這一眾可以上房揭瓦下河摸魚的朋友,那一段段陪同老太收拾內務觀山景的濃濃人情趣事,成了丫丫童年歌謠里最美的音符。如同與“耗子大爺”和“005”之間近似于朋友的平等關懷,丫丫對花貓有著一種樸素的愛憐與依戀,使得一個孩子在初識世界時,便開始明白了友愛、同情與陪伴的可貴意義。胡同里的故事,無不是作者由心底自然流露出的會心之言,清澈而輕盈。束縛在頤和園里的有趣心靈在胡同里更加通透而靈動,想象的翅膀可以隨著彩虹的遠方無邊無際地生長。在故事的結尾,花貓三丫上房了,丫丫領著妹妹小荃也上房了。“在房上的感覺和地上完全不一樣,房上是大人管不著的世界?!泵恳粋€孩子都曾有一個逃離大人的夢想,逃離刻板馴化的成人規(guī)則與枷鎖,生性飛揚活潑的小丫丫自然難免。但在被媽媽痛打一頓后,丫丫也在這次生活的教訓中學會了慢慢成長,既因為姐姐對妹妹血濃于水的愛與責任,也在于孩子與花貓之間無法割舍的友情。“風來啦,雨來啦,老貓背著鼓來啦……”

如果說《耗子大爺起晚了》寫的是童真的斑斕與明亮,寫孩子成長中鮮少受到關注的寂寞與焦灼,寫頤和園山水煙雨之間的一個古典北京,那么《花貓三丫上房了》里的故事則是在寫質樸的愛的陪伴,寫孩子心頭的一束彩虹之光,寫一段世俗喧鬧里的人間風情。古典文脈與市井胡同之間,滋養(yǎng)了一個靈動和颯爽的耗子丫丫,也成就了一個完整的文學意義上的葉廣芩。文學與紀實,在這里已難辨雌雄。“北京是我的故鄉(xiāng)。我愛這里的一草一木,愛這里的人……命運的根把我牢牢地系在了北京,系在東城那座老舊的四合院里,無論走多遠也離不開這個中心。”這是久別歸來之后葉廣芩的心緒與喟嘆。因為這一份對于故鄉(xiāng)的愛,這一份兒時的精神烙印,我們才有幸看到了這兩部“耗子丫丫的故事”,當代兒童文學的經典序列因而更生光彩。由此,關于丫丫的成長故事,我們也有了這樣的期待——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