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舞蹈走進了百姓的生活 ——談顧風慶的當代舞蹈作品
新時期以來,為人們稱道的舞蹈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新編的古典舞,如《千手觀音》《飛天》《虞美人》《愛蓮說》《銅雀伎》《粉墨》等,而當代舞蹈作品的數(shù)量極少,更不要說反映當代生活的作品了。之所以如此,有兩個原因,一是當代生活為觀眾熟悉,形與神稍為“不似”,就得不到觀眾的認可;二是紛繁復雜的當代生活因還在進行之中,能反映當代精神的人和事還沒有經(jīng)過時間的淘洗而積淀下來,若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和時代精神卯榫不合,便自然不能引發(fā)當代觀眾的共鳴。
這樣的難題,卻被一個基層文化工作者上海松江區(qū)文化館副館長顧風慶破解了。他近年致力創(chuàng)編的當代舞蹈劇目《小籠師傅》《老陸和他的孩子們》《爺爺?shù)臏喬谩贰陡呖肌贰洞箫炗蜅l豆腐漿》等,無一不受到專家們的高度贊揚和廣大百姓的由衷欣賞。許多觀眾說,顧風慶的舞蹈既感到親切,又讓人激動,看了幾次也不嫌多。取得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經(jīng)驗是什么呢?筆者以為有三點。
一是敘寫普通人的故事。首先是要講好故事。顧風慶的舞蹈作品雖然都不長,一個舞蹈大約只有七八分鐘左右,僅是“小品”而已,但是它們的內(nèi)容都是由一定長度的故事構(gòu)成,如《老陸和他的孩子們》根據(jù)松江民間皮影老藝人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講述了一位信念執(zhí)著的民間藝人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皮影藝術(shù),千方百計拯救這一歷史悠久現(xiàn)在卻瀕臨失傳的皮影表演技藝的故事。其次,要講普通百姓的故事。舞蹈本來就是俚俗的、大眾的藝術(shù)形式,但在近幾十年中,卻被一些藝術(shù)家們刻意地將它置放在所謂“殿堂”里,與普通百姓的審美趣味愈來愈遠了。老百姓感到隔膜的主要原因,是作品里見不到自己的生活,更看不到自己的影子。顧風慶繼承了我國舞蹈的傳統(tǒng),所取之材基本上是市井民眾的生活,《爺爺?shù)臏喬谩纺懙氖堑讓影傩铡芭菰杼谩钡氖虑椋缎』\師傅》所講的則是上海南翔小籠包師傅指導徒弟們剁餡、壓皮、捏包的制作過程和食客們品嘗到小籠包子后的快樂情景。
盡管敘事不是舞蹈的長項,但是舞蹈也須講故事,只有依憑著故事,其思想主旨才能得以體現(xiàn),其動作才會具有邏輯性,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才會清晰可辨,內(nèi)容才會曲折有致而引人入勝。沒有故事,往往會使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而講普通百姓的故事,能使舞蹈作品保持“下里巴人”的質(zhì)地,讓普通大眾覺得所舞的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眾和”的目的。
二是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顧風慶的舞蹈作品反映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和”?!洞箫炗蜅l豆腐漿》展現(xiàn)了上海弄堂鄰居們購買大餅油條豆腐漿和吃早餐時普通而又動人的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人們吃著油條、喝著豆?jié){、聽著評彈、唱著灘簧,或聚在一起相互傳播著新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表情?!稜敔?shù)臏喬谩凡粌H描摹了江浙一帶人們喜歡泡澡堂、搓背與以澡堂為公眾場所而拉呱交流的風俗,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tài)。在這里,人們可以和街坊、朋友親密地接觸,無拘無束地談話,可以徹底地放松身心,還可以通過相互為對方搓背,增加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濃度。這就是中國人,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的舞蹈畫面,比起任何文字,更能讓人感受到、也更能讓人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核。那么,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高度的自信心。顧風慶的舞蹈作品契合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樂觀”二字。我們看他的大多數(shù)劇目,都會為劇中人快樂的情緒所感染,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熱愛親人、熱愛生命。無論是動作、音樂、表情,還是整體風格,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激發(fā)出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三是從生活的動作中提煉出具有當代美學精神、能夠表現(xiàn)真情實意的舞蹈語匯。取材現(xiàn)代生活,難度在于如何用舞蹈這一形式藝術(shù)地表現(xiàn)生活,而且還要得到普通觀眾的贊賞。將顧風慶的做法分解出來,大體上有三個,一個是從現(xiàn)時的生活動作中提煉出舞蹈性的肢體語言,二是表現(xiàn)出當代的美學風格,三是組織舞蹈語言為抒情服務(wù)。《老陸和他的孩子們》的肢體語言就是從皮影戲藝人的提線動作和“影人”的反應動作中概括出來的,而《小籠師傅》的肢體語言更是通過對制作小籠包子動作的夸張與美化而成的。提煉出來的動作,之所以能讓今日的觀眾悅目,是因為它們具有了當代的美學風格,即簡練、干凈、生動。更難能可貴的是,顧風慶的舞蹈語匯能準確地表達出人物深厚的情感。《爺爺?shù)臏喬谩分校瑺敔斀o孫子搓背的慈愛之情,孫子給爺爺洗腳的孝親之情;《再和你“合”張影》所表現(xiàn)的4位退伍排爆兵與一位犧牲戰(zhàn)友的生死之情,等等,無不讓觀眾動心動容。
雖然顧風慶的舞蹈作品已經(jīng)得到了專家的贊譽和觀眾的欣賞,但筆者建議他日后只要在兩個方向上著力,一是為專業(yè)性較高的舞者編舞,二是為非專業(yè)的大中小學的學生、熱衷跳舞的社區(qū)老百姓們編舞。尤其第二個方向由于不為編舞界專業(yè)人士關(guān)注,說不定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