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蘇:我與網絡文學的十八年
18年前的2003年,一場席卷全國的非典肺炎疫情讓北京各大高校緊急封校,封校前一天,我鬼使神差般地回了通州的家,于是在那段居家隔離的時光里,我的人生因緣際會地發(fā)生了改變,從此和網絡文學緊密相聯。2010年,我曾寫過一篇名為《三年又三年》的網文回憶錄,后來因該文所涉人和事太多所以沒有寫完,從那時起,我再總結自己的網文寫作之路時,往往都習慣性地將3年當成一個階段。本文中我也將繼續(xù)如此,把自2003年起到現在我所經歷的18年分為6個階段進行回顧:
第一階段:網絡文學付費閱讀的萌芽期和商業(yè)化的濫觴。在我的記憶中,網文付費閱讀模式早在2003年之前便有人嘗試過。第一家做付費閱讀的個人網站是“明揚”。中華楊試圖用自己的“大熱書”《中華再起》來撐起付費閱讀模式,但最終還是黯然收場。與之相對的是讀寫網“點擊換錢”的變相付費模式,這種臺灣網站常用的手法后來因各種原因同樣也失敗了。所以當2003年起點中文網開始嘗試付費閱讀時,起初并沒多少人看好。為了嘗試付費閱讀模式,“起點”原本準備了30本最受歡迎的作品,不料在作品上架前夕,卻被編輯“殺情”帶走了其中約百分之九十。團隊分道揚鑣的理由在此不作贅述,能在此關鍵時刻拉走這么多作品,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殺情同作者之間更加親密的關系。當然,起點最后仍舊開啟了付費閱讀模式,流浪的蛤蟆一本《天鵬縱橫》成了現行付費閱讀模式的濫觴,自那時起,整個網絡文學行業(yè)的“小作坊”時代開始進入了最后的倒計時,由于成功實現了內容變現,資本的觸角開始觸及這個新興行業(yè)。
2004年,第一個嘗試吃螃蟹的人出現了。如日中天的“盛大”開始涉足網絡文學領域,先是建立了自己的網站“PT書城”,隨后開始接觸“幻劍書盟”,試圖收購這家當時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網站的龍頭。不過由于幻劍“獅子大開口”,陳天橋最后還是選擇了上海本地的起點中文網。在資本介入后,靠著盛大游戲的點卡渠道和推廣渠道,“起點”在很短時間內就超越“幻劍”成了新的行業(yè)第一,各種記錄在2005年中被屢次打破。血紅靠著《升龍道》和《邪風曲》“封神”,“寫網文年入百萬”的噱頭讓大量新作者開始涌入這個新興行業(yè),“月票榜”的冠軍單月就能拿下7萬多元的獎金,這讓起點不得不開始改變原有的獎勵規(guī)則。同時,各種均訂、高訂的數據記錄也在被不斷刷新。這一切都預示著,網絡文學將進入第一個高速發(fā)展期。在2005年的第二次起點年會上,靜官憑奇幻小說《獸血沸騰》拿下年度大獎,標志著整個網絡文學行業(yè)開始從萌芽階段進入了成熟期。
第二階段:付費閱讀成熟期與商業(yè)群雄并起。2006年3月,網絡文學界發(fā)生了一次“地震”。以潘勇為首的起點10人團隊集體出走“中文在線”,并建立了“17K文學網”,大量優(yōu)秀作者隨之而去。彼時作為起點二組主編的我也帶著整個編輯二組一并離開。
在那個網絡文學已開始走向商業(yè)化的時代,試圖白手起家建立一個新站并超越前輩,此間的難度是個人小作坊時代的百倍千倍。爭取作者不能再像早年那樣靠“江湖義氣”,為已經能靠網文為生的作者們提供基本的收入保障是必須的。為此我們開啟了“買斷模式”。跟之前付費閱讀的“分成模式”不同,“買斷”是以預估作品的成績?yōu)榍疤?,開出讓作者滿意的買斷金額,對買斷作品的所有內容,包括其中未上架銷售的公眾版章節(jié)等在內一起進行提前付費。這種模式其實并非“17K”首創(chuàng),“起點”也曾有過類似模式,但不同在于,他們的買斷一般是在作品的繁體版出版敲定之后才跟作者簽約,而我們的買斷模式風險更高,同時也意味著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此模式的幫助下,我們帶走了當時起點收藏榜上約七成的作者,一時間風頭無兩,論壇上也烽煙四起。然而沒有創(chuàng)業(yè)經驗的我們卻犯了不少錯誤。其中最“致命”的莫過于團隊中竟沒有一個技術人員;還有,我們也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彼時中文在線的副總裁王秋虎曾提出過直接收購小說閱讀網做底盤,“無需從零開始建站”的想法,但我們卻以該網站是盜版起家為由拒絕了。沒想到后來,“17K”上線僅3天,網站流量就已沖至全球排名第309位,緊隨而來的就是服務器的崩潰,以及之后無限的崩潰修復、再崩潰與再修復。究其原因,與中文在線的技術團隊只有建設企業(yè)內網的經驗不無關系,而一個有著大批知名作者“加成”的網絡文學門戶網站的流量是當時的我們都無法想象的。直到2007年年底,在找到更富經驗的技術團隊后我們才明白,此時除非重做網站,否則就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這讓我們一度感到十分絕望。技術實力和硬實力的欠缺,讓“17K”一開始的聲勢浩大沒能一直延續(xù)。后來我們曾想過很多辦法來改善網站情況,比如做了“網編模式”,又如率先推出了打賞模式等。而此時,起點卻已重新修訂了跟作者的合同,并以種種舉措逐漸穩(wěn)住了其行業(yè)第一的地位。2008年,由完美世界投資的縱橫中文網悄然誕生,幾位創(chuàng)始人曾來“17K”找我取過經,遺憾的是,后來他們也一個不落地犯了我們曾經犯過的錯誤。
第三階段:付費閱讀瓶頸期和渠道的爆發(fā)。2009至 2011年是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期,之所以又稱此階段為“付費閱讀的瓶頸期”是因為,傳統(tǒng)的付費閱讀模式撞上了“天花板”,“盜版”問題讓付費閱讀陷入了停滯。我們曾悲觀地認為,終點可能已經到來,因為直到2009年年初,我所熟悉的一些文學網站還都是虧損的。
轉機來自“17K”,或說是中文在線。在啟動“17K”項目的同時,頗具戰(zhàn)略眼光的中文在線其實已開始在無線端布局,牽頭無線端付費閱讀,只是被各種原因耽擱了兩年才最終成型,而在此期間,“17K”的資金鏈已發(fā)生了斷裂。2009年,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基地開始試運營, 2011年,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便已創(chuàng)下了月收入破百萬的記錄,標志著無線時代也即渠道時代就此開始,網絡文學產業(yè)新的重要支柱出現。渠道的“輸血”為行業(yè)續(xù)了命,這個階段移動基地幾乎一家獨大。但其他渠道并未因此而低迷,他們看中了因智能手機的誕生而出現的數字閱讀藍海,并摩拳擦掌地想要競相闖入。
第四階段:渠道巔峰期和“IP”的萌芽。在2012至2014年這個發(fā)展階段,“第三方銷售授權”成了一個新名詞。掌閱、QQ閱讀等開始動搖著移動基地行業(yè)頂尖的地位。2014年,掌閱終于超越移動基地成為“渠道向”行業(yè)的第一,各大傳統(tǒng)網絡文學網站也通過向各家渠道授權線上銷售而逐漸扭虧為盈。然而,就在一切看起來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之時,卻連續(xù)發(fā)生了兩件足可影響整個行業(yè)未來發(fā)展的事件。
一是2013年“盛大文學”的原“起點”創(chuàng)始人團隊集體出走騰訊,建立了“創(chuàng)世中文網”。28人團隊的出走讓整個盛大文學幾近崩潰,作者與作者之間,出走的編輯與留守編輯間的“戰(zhàn)爭”也甚囂塵上。整個2013年,“起點”和“創(chuàng)世”的價格戰(zhàn)讓整個行業(yè)叫苦不迭,其中受損最大的是恰巧于當年曾被百度收購的“縱橫中文網”(當時其更名為“百度文學”)。在2013年至2014年兩年間,“高端作者”的身價就幾乎翻了兩倍,這讓伺機而動準備“撿漏”的“縱橫”并沒有得到多少預期中的“頂級作者”資源,直到最終騰訊收購了“盛大”,并在2015年由原起點創(chuàng)始人團隊主導成立了閱文集團,才最終了結了此事。即便如此,互相高價“挖角”帶來的惡果也讓閱文花了將近3年時間才終于“消化”。
二是2014年的“凈網行動”。一夜之間,新浪讀書被查處,整個網絡文學行業(yè)風聲鶴唳。近年來,內容管控一直是個重要問題。一般而言,無線端推送的作品除正規(guī)網站授權的以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內容來自中小CP(內容提供商),渠道對這部分內容的審核機制遠不如正規(guī)網站嚴格,各種“擦邊”路數屢見不鮮,相當一部分作品頻頻“過界”。“凈網行動”這桶“冷水”讓行業(yè)清醒了頭腦,靠擦邊內容大賺快錢的行為得到整治,這結果雖是正規(guī)從業(yè)者們喜聞樂見的,但對渠道商們來說,收入的暴跌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與此同時,“IP”改編也進入了萌芽時代——實際上這個說法并不太準確,因為一直以來業(yè)界都認為,蕭鼎創(chuàng)作于2003年至2007年的《誅仙》是網文IP改編的“始祖”,還有人曾戲言,2008年“縱橫”的成立也是因為完美世界在“誅仙”上嘗到了太多甜頭(此言可不必當真)——隨著2011年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的票房大賣,以及2011年、2012年電視劇《步步驚心》和《甄嬛傳》的熱播,網文IP的熱度開始被炒起來,這也成為此后數年間網文作者身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IP改編授權的火爆成為網絡文學發(fā)展至新階段的又一顯著表現。
第五階段:渠道瓶頸期和“IP”泡沫時代。2014年的凈網行動之后變成了每年一次的慣例。從管控角度上來說這是好事兒,但另一方面,渠道的收入增長也開始逐漸停滯,其中以移動基地的衰落最為明顯,其在2014年被掌閱超過之后,又逐漸被QQ閱讀和書旗閱讀超越,再也不復當年行業(yè)“扛把子”的風光。
這3年同樣也是IP概念瘋狂發(fā)酵的3年。隨著《花千骨》《瑯琊榜》等改編劇的熱播,成熟IP的價格在翻番地往上滾,一個“頂級作者”的IP沒有幾千萬根本“拿不下來”。這其中,一個新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即熱播的IP改編作品中除部分屬探險懸疑類外,幾乎都是“女性向”的作品;同時,《青云志》改編后得到的罵聲和《擇天記》改編成績的不慍不火也讓“男性向”大IP改編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盡管如此,在這一階段,IP改編的收入仍然讓從業(yè)者充滿信心。以“縱橫”為例,2017年其因改編獲得的收入就已超過了向渠道授權所獲收入,在其當年整體業(yè)務業(yè)績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熱播改編劇的海外輸出也啟發(fā)著內容提供方開始進行海外內容輸出,其中以東南亞和北美市場為目標,閱文便率先開啟了海外站的建設,文化輸出成為網文行業(yè)發(fā)展至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
第六階段:“免費亂戰(zhàn)”期和變革時代。這個階段的第一個關鍵詞是“變革”。自2018年以來,一些標志性事件已紛紛出現。首先是影視行業(yè)的整頓讓整個IP改編市場在2018年迅速冷卻下來。2017年,“男性向”大IP改編的失敗更是讓該類作品在改編市場中的處境更加尷尬?!睹Щ募o》的失敗加劇了這種勢頭,“男性向”網絡文學頭部作品的授權價格迅速下跌,一直到2018年,有著不錯口碑的《將夜》以及2019年《慶余年》的持續(xù)熱播才改變了這種頹勢,加之《全職高手》的動漫改編也獲得了較佳口碑,從業(yè)者不禁開始思考:什么樣的改編才是受歡迎的改編?《慶余年》的編劇王倦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他的看法:態(tài)度決定結果,改編成功與否在于改編團隊本身。
這一階段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免費”。從2017年底至2019年,各大免費閱讀平臺爆發(fā)了“燒錢”之戰(zhàn),對傳統(tǒng)付費閱讀領域造成了強大沖擊,使2018、2019年連續(xù)兩年,“渠道向”的收入下跌愈演愈烈。其實,免費的策略并不新鮮,在2008至 2011年間,“縱橫”就一直實行著名義上的付費而實質上的免費,其后來自有的頭部作者幾乎都是在那個時期靠作品“買斷”但不強制上架銷售而培養(yǎng)起讀者群的。在已相對穩(wěn)定的格局中,這是“新入場”的成員打破僵局進行突圍的一個可行辦法。而目前,“免費閱讀”著力培養(yǎng)的讀者群體就是當前付費閱讀已覆蓋群體之外的一片新的藍海。培養(yǎng)新的讀者和新的閱讀習慣是需要花費時間和成本的,不管免費閱讀可能會帶來多少負面影響,我們都不缺乏等待的耐心。當下,免費閱讀平臺的亂戰(zhàn)中,資本投入的規(guī)模已是從前付費閱讀時代的十倍百倍,想必未來三兩年內,免費閱讀平臺必將決出勝負,那時便是制定新的行業(yè)規(guī)則的時候,作為擁有足夠原創(chuàng)內容的平臺本身,此時此刻需要的只是一點耐心。
此階段的最后一個關鍵詞是“海外”。與先行者閱文一樣,更多的從業(yè)者和平臺都已將目光放至了真正的藍海,即文化的輸出。而這已不僅僅是出于商業(yè)層面的考量。文化輸出是中華崛起的必由之路,日漸成熟的網絡文學亦責無旁貸。作為內容生產者的我們,在把握時代潮流的同時,更要不忘初心,真正承擔起文化建設以及向世界傳播璀璨中華文化的重任。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自2003年我正式踏進網絡文學領域至今,倏忽已18年。2020年的春天,又是一場同樣席卷全國的肺炎疫情,在自我隔離、關注疫情的同時,我也借此重新回顧了這18年來的歷程。戰(zhàn)疫形勢嚴峻,但我相信,很快我們將能取得勝利,同樣我也猜想,在居家戰(zhàn)疫的人群中,恐怕也會就此出現一些踏上網文創(chuàng)作之路的后輩吧。愿天佑華夏,讓我們一起,滿懷希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