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中國,你是應該強的——紀念曹禺名劇《蛻變》首演80周年
來源:北京晚報 | 楊慶華  2020年03月13日15:40
關鍵詞:曹禺 蛻變 話劇

《蛻變》 舞臺照

今年是曹禺誕辰110周年,同時也是曹禺創(chuàng)作的話劇《蛻變》首演80周年。1937年8月至12月,曹禺隨國立戲劇學校向后方撤退中滯留長沙?!锻懽儭返牟牧暇褪遣茇陂L沙調查傷兵醫(yī)院取得的。據(jù)曹禺的老師顧毓琇記述:“中秋在長沙。長沙被日機轟炸。國立戲劇學院(校)余上沅、曹禺均滯留長沙。我與曹禺暢談。當時曾告曹禺云:‘如知識分子認為抗戰(zhàn)有望,也未必得勝;但如知識分子認為抗戰(zhàn)無勝利希望,則抗戰(zhàn)必敗。’冬,我寫《古城烽火》。曹禺寫《蛻變》。后二劇皆在重慶公演?!?/p>

《蛻變》的醞釀時間長達兩年,直到1939年冬,曹禺才開始動筆。只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曹禺便寫出了17萬字的《蛻變》,很多臺詞寫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

梁公仰 (怒目)怎么叫不可能?(像一只鷙鳥逼視一個無力的雞雛,雷滾似地一氣說下)你從上面一時領不來,你該找省內醫(yī)藥管理處;省內醫(yī)藥管理處要不來,你該找動員委員會;動員委員會弄不來,你要找人民團體;人民團體捐不來,你該求殷實商家;殷實商家借不來,你再托人寫文章在報紙上喊。要!要!要!要我們的蚊帳!卡車!金雞納霜!哪怕這三件東西你要從地里面挖出來,你得完全辦到,你才算完!

1940年初,《蛻變》定稿于四川江安。4月15日,四幕話劇《蛻變》由國立戲劇學校在重慶國泰大戲院首演。從1940年至1945年,《蛻變》先后在重慶、上海、延安、北平上演,受到熱烈歡迎。1940年12月16日,巴金為即將出版的《蛻變》作《后記》:

“我攤開油印稿在昆明西城角寄寓的電燈下一口氣讀完了《蛻變》,我忘記夜深,忘記眼痛,忘記疲倦,我心里充滿了快樂,我眼前閃爍著光亮。作者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薄啊独子辍肥沁@樣的感動過我,《日出》和《原野》也是?,F(xiàn)在讀《蛻變》我也禁不住淚水浮出眼眶。但我可以說這淚水里面已沒有悲哀的成分了。這劇本抓住了我的靈魂。我是被感動,我慚愧,我感激,我看到大的希望,我得著大的勇氣。六年來作者的確走了不少的路程。這四個劇本就是四方紀程碑。現(xiàn)在我很高興地把《蛻變》介紹給讀者,讓希望亮在每個人的面前?!?/p>

新中國成立后,從1950年至“文革”前,曹禺六大名劇中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和《家》相繼恢復上演,即使受冷落的《原野》在1957年5月也有過一次公演,唯獨《蛻變》沒有任何演出記錄。鮮為人知的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曹禺任院長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曾經(jīng)建組排演《蛻變》,但中途夭折。據(jù)《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大事記》記載,1962年9月6日,《蛻變》劇組建組,9月22日,《蛻變》劇組聽曹禺作報告。9月30日,《蛻變》劇組對詞。10月8日,院長會議決定《蛻變》在1963年春節(jié)前公演。但后來有人提出這個戲是“為國民黨宣傳”。在10月31日的黨委會和11月7日的干部會議上,討論《蛻變》修改問題,最后決定由曹禺對劇本作較大的修改,排練暫停。針對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見,曹禺考慮作較大修改。1963年1月5日,北京人藝召開院務會、藝委會聯(lián)席會議。會上,歐陽山尊轉達周恩來總理不同意修改《蛻變》的意見。歐陽山尊說:“總理的意見不是隨便提出的,我們應該嚴肅對待?!睔W陽山尊向曹禺轉達了周總理的意見,請曹禺定奪。

周總理為何不同意修改《蛻變》,筆者查閱史料,找到了《蛻變》1940年公演時,周恩來對這個戲做出的評價。《蛻變》在重慶公演后,《新華日報》搞文化工作的同志對《蛻變》展開了爭論??隙ǖ囊环秸J為這個戲的主題思想是愛國的,是對抗戰(zhàn)的歌頌。否定的一方認為這個戲不應該贊揚,而應該批評,因為它歌頌了國民黨。理由是主人公之一的梁公仰是國民黨的視察專員,他一來整個醫(yī)院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周恩來也參加了討論。周恩來說:曹禺是個年輕有為的劇作家。他從抨擊封建大家庭的題材一躍為及時反映沸騰的抗戰(zhàn)現(xiàn)實,這反映了作者生活視野的日漸開闊?!锻懽儭愤@個戲就具體地體現(xiàn)了作者政治上的進步。這個戲總體上是歌頌抗戰(zhàn)的,作者的愛國主義立場是十分鮮明的。不錯,劇中出現(xiàn)的梁公仰是一個國民黨的專員,但這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實。在實際生活中,國民黨官員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中有頑固派,有中間派,也有堅持抗戰(zhàn)的愛國志士。像馮玉祥、蔡廷鍇、張自忠他們不是堅持要與敵寇血戰(zhàn)到底的愛國將領嗎?《蛻變》中歌頌了梁公仰這樣的愛國志士,這對我們爭取國民黨中、上層人士積極投入抗戰(zhàn)是有益的,對建立鞏固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有利的。

當年,在周恩來的引導下,《新華日報》多次發(fā)表了推薦《蛻變》的文章。但時過境遷,1962年的政治氣候,周恩來不便于明確表態(tài)支持北京人藝原汁原味上演《蛻變》,只能提出不同意曹禺修改劇本。曹禺聽了周總理的意見,未對劇本作修改。曹禺不改劇本,《蛻變》的排演因此被擱置,演出計劃中途夭折。筆者認為,如果不是由于周恩來不同意修改《蛻變》,曹禺很有可能讓劇本里的視察專員梁公仰以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到醫(yī)院進行整頓,讓丁大夫的兒子丁昌去投奔解放區(qū)。因為曹禺自稱梁公仰的原型是共產(chǎn)黨,丁大夫的材料大體取自白求恩。但這些都是1949年以后曹禺的解釋。曹禺在江安寫作《蛻變》的時候,正是國民黨頑固派開始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1939年冬,在劇本里出現(xiàn)共產(chǎn)黨和解放區(qū)是不可能通過審查的。盡管曹禺當時對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心存敬意,對共產(chǎn)黨人有好感,而且在劇中出現(xiàn)了賀綠汀詞曲的《游擊隊之歌》,但曹禺創(chuàng)作《蛻變》主要來自內心深處樸素的民族感情,并沒有明確的革命目的。1950年以后,曹禺主動修改過自己的劇本,讓《雷雨》中的四鳳沒有死,魯大海領導的工人罷工勝利。讓《日出》中小東西也沒有死,被救出妓院。如果沒有周總理的阻止,《蛻變》一定會被加上一條大大的“紅線”。

1985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40周年,重慶市話劇團排演《蛻變》,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恢復上演《蛻變》。一年后,1986年11月1日,北京人藝《蛻變》劇組建組。1987年1月23日,北京人藝在首都劇場公演《蛻變》,導演方琯德。方琯德是曹禺的學生,曾參加1940年《蛻變》的首演,在劇中飾演丁大夫的兒子丁昌?!锻懽儭肥欠浆g德在北京人藝導演的最后一個戲。筆者觀看了1987年北京人藝版的《蛻變》,印象深刻的是狄辛飾演的丁大夫:

丁大夫 (溫和地申斥,一半笑容)不要說了。(走到書桌,由抽屜里取出一沓鈔票)這是九十塊錢,昌,放在身上。

丁昌 (不肯接,似笑非笑地望著母親)我不是跟你要錢來的。

丁大夫 (溫和地瞪了他一眼)知道,你總是有理由的。(又走回丁昌身旁)這次我給你放在里面的口袋里,(手伸進他的棉襖里面,仰頭望著他)萬萬不要再掉了。(摸著,眨眨眼)咦,這——是什么?(慢慢由里面口袋里掏出來)

丁昌 (不好意思,立刻搶過去)糖,——花生。

丁大夫 你幾歲了,口袋里還放這些東西?

丁昌 (笑嘻嘻)這是前天下鄉(xiāng),我們跟老百姓開聯(lián)歡會吃了剩下的。(不覺 坐在診床上,把一粒花生丟在嘴里,其余的放在大衣口袋里)

丁大夫 昌,坐好。(仍將錢一沓一沓放入他的衣內)昌,錢在里面口袋。記著,左口袋放了一半,右口袋放了一半。

丁昌 (憨態(tài))嗯,知道,知道。

丁大夫(把他衣服整一整)好了,昌,站起來讓我看你一下。(丁昌立起,雄赳赳地)居然也像個小兵了。

曹禺的《蛻變》寫了抗戰(zhàn)初期知識分子的不同命運。主人公之一的丁大夫刻畫得尤為成功。狄辛的表演樸實無華,真摯感人。

演員顧威在《蛻變》中飾演梁公仰。梁公仰是曹禺塑造的一個理想人物。顧威的表演把人物樸實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了,表現(xiàn)了人物樸實公道的品格。顧威回憶說:“我記得清楚的是,曹禺說我在劇中飾演的梁公仰,他當年創(chuàng)作的人物原型是董必武董老,方琯德也要求我以董必武為原型去塑造人物?!?/p>

《蛻變》

為何曾受冷落

在新中國戲劇史上,《蛻變》是個受冷落的劇目。筆者查閱史料,只找到了三條演出記錄:1985年重慶話劇團版《蛻變》、1987年北京人藝版《蛻變》和1990年哈爾濱求索劇院版《蛻變》。北京人藝六十八年演出史上,1987年版的《蛻變》是唯一的一次演出。為什么《蛻變》沒有成為保留劇目?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蛻變》作為抗戰(zhàn)劇,它的時事性特點非常突出。二是我們過多解釋劇中梁公仰的身份問題,影響了我們對于劇中人物和劇本的理解。1987年北京人藝排演《蛻變》時,依然有人在梁公仰的國民黨身份問題上糾纏,關于梁公仰的身份,筆者贊同戲劇評論家童道明的看法。童道明說:“像梁專員這樣的人物,用今天的眼光看,實際上已經(jīng)概括成了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國人的形象?!?/p>

2020年3月3日,筆者通過微信采訪顧威老師。談到《蛻變》,顧威老師說:“《蛻變》并非演了就會丟了的戲,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它依然有生命力。尤其在今天,它更有現(xiàn)實意義,彰顯出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意義和價值。”

關于《蛻變》的主題,八十年前曹禺在《關于<蛻變>二字》一文中寫道:“戲的關鍵還是在我們民族在抗戰(zhàn)中一種‘蛻’舊‘變’新的氣象。這題目就是本戲的主題”。筆者認為,用現(xiàn)在的觀點看,《蛻變》的現(xiàn)實意義就是它的愛國主義。正如全劇結尾的臺詞“中國,中國,你是應該強的!”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曹禺劇作演出史》

曹樹鈞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版

2.《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