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普玄:疫情正在過濾和重建我們的世界觀
來源:中華讀書報 | 舒晉瑜  2020年03月16日06:29
關鍵詞:普玄 疫情 訪談

我們過去總在說“人民”,這次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人民?那些每天在配合防疫,自發(fā)做出必要的、微小貢獻的人,就是人民?!叭嗣瘛辈辉偈强赵?,就是每天都在眼前的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或故事。

從12月中旬媒體報道華南海鮮市場開始,湖北作家普玄開始對疫情緊密關注。他的家到華南海鮮市場只需要5分鐘車程,距離新華醫(yī)院也只有800米。身臨其境,但凡相關的新聞他無法不關注。那些感人的事例讓他落淚,他的感受也深深打動了記者。普玄說,疫情面前,不管是為官還是從文,都必須要為人民說話,為人民做事。

中華讀書報:疫情給您帶來怎樣的影響?

普玄:武漢是交通的中轉地,春節(jié)前我家里來了幾波客人,有外地的,也有其他地市的,打算中轉一下各自回去,但現在封閉了,不能離開,現在家里有12個人居住。住不下,我和女兒就住在我的創(chuàng)作室。女兒開學后在家上網課,我在家里寫長篇小說。疫情發(fā)生后,我們的生活完全改變了。

中華讀書報:能具體談談嗎?

普玄:這期間我一直注意著周邊變化。創(chuàng)作室所在的小區(qū),春節(jié)時就已經貼了封條,所有車輛都不允許出去。

往年我們都回老家過年,因為疫情,我們兄妹幾個都沒辦法回家看望父母。春節(jié)前我把自閉癥兒子送回老家,現在兒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只能每天給父母打電話問候。所幸的是家里沒有人患病?,F在每天不能出門,通過手機和微信了解外面。我們的朋友大部分都在這個城市。以前手機每天只用一兩個小時,現在拿在手里能用七八個小時,不停地查閱新聞,每天心都是揪著的。

中華讀書報:疫情發(fā)生后,您有哪些感受?

普玄:我的第一個感受是,這次疫情給城市化上了一次大課。一個城市過度大好還是不好?城市太集中了之后會出什么問題?我們只是想城市化的好處,城市的方便、交通、文明程度,從這次疫情可以看到城市化帶給我們無法抵抗的東西。通過疫情發(fā)現,城市化給我們帶來的現狀是,社會是立體化、網絡化的,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如果沒有現代化思維,已經不符合我們的時代要求了。

中華讀書報:您身邊有哪些感人的例子?

普玄:身邊感人的事例非常多。深圳的張偉杰夫婦的弟子在武漢開了真醫(yī)堂診所,他們在疫情發(fā)生后給志愿者車隊做中醫(yī)保護。城市里接送醫(yī)生、患者需要大量車輛,出租車已經遠遠不夠用。城市里多少個志愿者車隊沒統(tǒng)計過,單是同心車隊徐東分隊就有五百多人,車隊工作風險很大,防護服不足,就只有一個口罩,診所專門針對志愿者熬中藥,給重癥患者也送中藥,做到了有力的防范。他們只是城市的一小股力量,但做的事情很有意義。這些都是認識的朋友,他們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過去總在說“人民”,這次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人民?那些每天在配合防疫,自發(fā)做出必要的、微小貢獻的人,就是人民?!叭嗣瘛辈辉偈强赵?,就是每天都在眼前的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或故事。

我的母校是華中師范大學,當時上學時的輔導員,現在是校醫(yī)院的書記,姓鄧。疫情發(fā)生后,我發(fā)現她變成了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作為大學老師出身的二級單位的負責人,她是很溫文爾雅的,但疫情面前,她告訴我說自己哭過幾十回——他們醫(yī)院是一甲醫(yī)院,過去只針對校內師生,不能醫(yī)治的病人都送到對口醫(yī)院。當時醫(yī)院和學校一樣都放假了,突然接到任務,她緊急召集團隊回到工作崗位。特殊門診才能治發(fā)熱病癥,一甲醫(yī)院不能承擔處理發(fā)熱等專業(yè)問題,尤其是設備不足的情況下醫(yī)生們束手無策,但是一般人不了解,認為醫(yī)院就是要治病。遇到這種情況,面對病人的不理解,她的壓力非常大,失去了日常的平衡狀態(tài)。她日夜不睡,真的像打仗一樣,有時候一天只能睡一兩個小時,出現耳鳴,視力也受到影響。人也變得脾氣暴躁,但是一直支撐著工作。

中華讀書報:災難面前,人的性格和情緒都會發(fā)生變化。

普玄:這也反映出一個人的另外一面,就是當她不能控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仍然表現出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她和她的團隊給我的啟發(fā),就是我們這個城市從按部就班常態(tài)的生活一下子變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生活,常態(tài)生活是從容的,可以支配時間或支配生活。在動態(tài)生活中,在大事件面前人是被動的,是被時間火急火燎地拖著走的。

中華讀書報:在這樣的大事件面前,武漢的百姓是什么狀況?您作為作家,有什么想要表達的嗎?

普玄:在大事件面前,一個過于適應常態(tài)生活的干部或百姓,都要調整自己適應動態(tài)生活,我們現在都是在非常態(tài)中生活。對作家來說,多年來在平靜中書寫城市,書寫平靜的生活,寫非常態(tài)生活的作家不是很多,因為大家沒有經歷過。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對非常態(tài)生活有一種真實的體驗才能寫得出來。在常態(tài)生活中的作家,沒有重大事件的沖撞,沒有切身的感受,是沒有辦法表達真實細節(jié)的。這個時候也要充分感受這種非常態(tài)的生活。

目前疫情正在考驗我們的耐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我們也正在觀察。作為有良知的作家,對待疫情的態(tài)度,首先需要真實。要觀察真實,表達真實。因為真實本身就很偉大,真實才能推動事情的解決,才能推動疫情盡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