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戰(zhàn)地”日記
來源:文匯報 | 許麗莉  2020年03月31日07:14

這是上海的一家醫(yī)院,這里的醫(yī)生、護士,都是最平凡的人,可就是這些平凡的人,成為了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zhàn)役中的戰(zhàn)士。他們像朝陽,給生命希望的曙光。

如果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上海90后姑娘諸玫琳也許還要過很多年才會去武漢旅游或出差,也許“金銀潭”的名字都不會被她所知,卻沒料想,她的一次主動請纓,命運就讓她和她的上海同事,做了武漢“守護者”,更別提這一守,就像一顆螺絲釘旋進木樁子一般,從大年初一牢牢扎根在“金銀潭”,直到現在。

1月23日是小年夜,臨近下班時,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接到上海市衛(wèi)健委《關于組派醫(y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需要醫(yī)院組建護理人員分3批共9人馳援湖北抗擊疫情。收到通知后,醫(yī)院第一時間在全院發(fā)出號召,很多黨員同志和年輕同志紛紛主動請纓。諸玫琳護師也是其中一員。

短短20多分鐘,醫(yī)院的9人醫(yī)療團隊便在護理部主任盧根娣的嚴格遴選下完成集結!和諸玫琳一起被選上的還有黃鳳、程鑫、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王芳、谷紅杰和林凡菊。她們將作為上海援鄂醫(yī)療隊的一份子,做好隨時出發(fā)前往湖北支援的準備。

院領導問諸玫琳:“報名,你爸媽知道嗎?”

諸玫琳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是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我年輕,我就是天選之子。我爸媽都支持的!”樸素的一番話,讓在場人聞之落淚。

1月24日,正值吃年夜飯的時候,諸玫琳的手機響了,是曙光醫(yī)院醫(yī)務處的領導打來的,讓她2小時后到虹橋機場集合準備馳援武漢。和她同去的另兩位曙光醫(yī)院同事是黃鳳和程鑫。

掛了電話,諸玫琳看了一眼父母還有滿桌正在吃的飯菜,沒有說話,轉身進房間,把頭天就準備好的行李箱的拉鏈拉上,又拿了件厚實的外套穿上。

“爸媽,今晚我就去武漢?!彼椭^,不敢看父母。

父母點點頭,半晌說道:“去吧,自己多保重,每天報平安?!?/p>

拉著行李箱,踏出了家門,諸玫琳感覺似乎是要去到另一半地球。

2小時后,由136名醫(yī)護人員組成的上海第一批醫(yī)療支援隊,從虹橋機場出發(fā)了,他們前去的是疫情最為嚴重、收治患者最集中的武漢金銀潭醫(yī)院。

收治可怕的烈性傳染病的醫(yī)院為啥取名叫“金銀潭”?一個大潭子里,裝滿了金銀,多珍貴多貴重呀,明明是個難得的褒義詞。諸玫琳這么想著,飛機起飛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零時剛過,醫(yī)療隊員們到達武漢,住宿安頓在金銀潭醫(yī)院附近的賓館。當天下午,大家接受了新冠病毒相關的理論培訓。

時刻待命準備出征武漢的第二批隊員之一董春玲,從山東老家回到了上海。她在除夕前兩天剛到山東,準備和父母、妹妹一起過年的。想著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她又急急地同家人告別。

1月26日中午,諸玫琳、黃鳳和程鑫進行了防護操作培訓,由于被安排到的是中班,培訓之后直接就來到醫(yī)院交接上崗,她們三人負責接管金銀潭醫(yī)院北三樓重癥病房。

中班護士每個人負責6-8張床位,絕大多數是病情較重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嚴重低氧,需要使用有創(chuàng)呼吸機的無創(chuàng)模式來幫助患者維持呼吸。護士的職責比較多,除了要給患者靜脈補液、推針、測血糖、呼吸機導管護理外,由于病區(qū)內沒有護工,因此生活護理也均由護士完成。

在上海,即將第三批馳援武漢的林凡菊,向中共曙光醫(yī)院黨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申請書里有這么一句話:“一直想入黨,但怕自己不夠優(yōu)秀;也怕自己回不來,再也沒有機會入黨?!?/p>

1月27日,黃鳳寫道:“從昨天中午12:30培訓,培訓后直接去醫(yī)院,交接,上班,整整16小時。全身防護服的狀態(tài)下,到今天凌晨1點多與夜班護士交完班,我們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工作。為了避免增加污染幾率,也為了節(jié)約防護裝備,整個工作期間我們沒有喝水,吃飯,上廁所。里層工作服濕了干,干了濕,N95口罩脫下來里面全是水。沖洗后,大約2點40分從醫(yī)院回到住處。到了住處后再次做好個人消毒隔離。現在時間是凌晨5點,我們準備休息了。雖然工作確實很艱苦,聽聞昨天、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李克強總理來到了醫(yī)院,看望我們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我們更有信心了,這場仗,我們一定能贏!”

而在上海,面對不知何時將來的召喚,曙光醫(yī)院第二批危重患者救治醫(yī)療隊的成員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正為隨時出征做著緊張而周密的準備,醫(yī)院領導及行政部門、各科室負責人紛紛調配物資、細細叮囑,各種醫(yī)療物資裝了好幾個大箱子??紤]到防護物資并不充足且穿脫花費大量時間,將會有連續(xù)6-12小時在防護服里。不吃不喝可以克服,但是如何解決上洗手間的問題呢?她們便自行購置了成人紙尿褲裝在行李箱里。如此,穿在隔離服里面,就沒有顧慮了。

她們三人把長長秀發(fā),剪成了板寸頭。理發(fā)師在得知她們的身份后,硬是沒有收錢??吹剿齻兝硗臧l(fā)、還笑嘻嘻地擺出必勝姿勢的照片,同事們沒見過她們留短發(fā),更別提板寸頭了,一時感嘆不已。

1月28日?!敖袢瘴覀兪秦熑巫o士,每人負責4位危重患者,7:20到病房,做好個人防護后進病房,16:30交好班離開病房,其間因考慮到物資緊張,且穿脫隔離衣容易造成污染,9小時沒有離開過病區(qū),3位同志均未進食喝水,使用了紙尿褲。下班后,我們仔細做好個人消毒隔離,避免傳播。10分鐘快速吃飯后,19:30參加了援鄂醫(yī)療隊全體黨員第一次會議?!鄙碓谖錆h金銀潭醫(yī)院的黃鳳繼續(xù)在日記里寫道。

在上海,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接到了通知,隨即跟隨第二批共148名上海醫(yī)療隊告別親友、出發(fā)了,他們去往的是武漢市第三醫(yī)院。

1月29日,大年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而抗疫戰(zhàn)士們最迫切的心愿是迎健康。

“今天我們是早班責任護士,每人負責4-6位危重患者,排班已變更為6小時模式,工作流程及模式已基本適應和掌握。物資與第二批隊員已安全交接,感謝院領導及戰(zhàn)友,強有力的保障讓我們工作起來沒有后顧之憂?!?/p>

金銀潭醫(yī)院病房工作一開始,武漢患者們不了解情況,對這批來自上海的醫(yī)療隊員尚有一些懷疑。通過幾天的相處和醫(yī)護們的悉心照料,她們各自負責的患者,竟然能通過層層厚重的防護裝備認出她們,也逐步坦露了心聲,有了希望。

黃鳳繼續(xù)寫道:“我們鼓勵他們積極配合,落實重病人的各項護理,看著病人病情有了起色,我們就覺得自己來得很值得?!?/p>

隊友們之間也互相幫助,在忙完自己工作后,積極協(xié)助處理別的危重病人的突發(fā)事件,她們從平日里的同事情誼逐漸升華成為了“戰(zhàn)友、生死之交”。

黃鳳還寫下了這么一件事情?!坝捎陂L時間佩戴口罩,隔壁病房的護士,具體是上海哪家醫(yī)院的不清楚,在工作中因缺氧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癥狀。我為她按摩內關穴,合谷穴,她的不適感有所減輕,但繼續(xù)工作30分鐘后,又感不適。這個時候臨下班接班還有2個多小時,但身體已經不允許她繼續(xù)工作下去,萬一在病房暈厥,就需要按暴露處理。我頂下了同事負責的病人,讓同事趕緊離開病房。雖然一個人負責8個重癥病人確實有些忙,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都是‘戰(zhàn)友’,戰(zhàn)友安全,就是我的安全?!?/p>

“今天我還是早班責任護士,排班已變更為6小時模式,我還是負責昨天的那個房間,和病人熟悉一些了,在工作之余,和病人聊聊天。有一位病人是金銀潭醫(yī)院的醫(yī)生,他愛人是本院的護士,不幸也被感染了,他手上的留置針,還是愛人為他打的。這個醫(yī)生,話不多,但是人很和善,我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會從床上起來自己換鹽水;看我手上戴了兩層手套,撕膠布不好撕,他會幫我全部撕好。

另一個床位上的阿姨問我:‘妹妹,我會好嗎?我家里還有93歲的老母親呢。’還把手機上她媽媽的照片給我看,我安慰她說:‘每天用這么多藥呢,會好的,等你能離開這臺機器,就可以回家了。’這就是我的工作:偶爾在治愈,常常在幫助,總是在安慰?!?/p>

程鑫在日記里記下的兩個小故事,平凡的敘述如平靜的海面,而海面下涌動著的是人間溫情。

1月31日,程鑫休息,她花了較長時間和女兒視頻。女兒快四歲了。

“媽媽,英雄,加油!媽媽,我有點想你?!迸畠耗搪暷虤獾卣f道,緊接著又問:“媽媽,你做武漢人了嗎?不做上海人了嗎?”

程鑫回答道:“媽媽在武漢這里有很多病人要照顧,等病人病都好了,媽媽就回上海?!?/p>

視頻時,女兒時不時地摸摸手機上程鑫的影像,又時不時對著攝像頭親她,還時不時對著手機做擁抱的動作。程鑫也在手機這頭做著親吻和擁抱的動作。

“有那么一刻好像抱在了一起。我多想真的緊緊摟住她那肉乎乎的小身子,把她抱在我懷里?!逼聊诲氤?,人卻在千里之外。

2月1日,黃鳳是責任護士班,患者所有護理工作都需要責任護士完成,可以說既是護士,也是護工,還是家屬,亦是“心理咨詢師”。

31歲的患者有個4歲女兒,每每想起女兒都是紅著眼睛,情緒低落。

“我也有個女兒,13歲,你的孩子四歲,正是天真可愛的時候,我們家這位青春期,像個小刺猬”。為了紓解患者的情緒,黃鳳和她聊起了家常,“等疫情好了,你可以帶孩子去我們上海迪士尼,我可以給你寫份攻略,取完票先玩……”

黃鳳在日記里寫道:“這個時候,我們不是護士和患者,而完全是兩個寶媽、閨蜜,聊著育兒經驗,出游攻略……患者能暫時忘了病痛,多一些微笑和期盼?!?/p>

2月2日,金銀潭醫(yī)院的她們仨應該休息,可是病房里有個13床病人,做ECMO,護士長抽調人手去做專人護理,她們三個就又去上班了。

外圍班,黃鳳做主班,程鑫做治療班。

治療班的工作也不輕松,早上先要把病人第一批補液加好,插好輸液器從傳送窗送進去。帶著手套,關輸液器水止比平時困難多了,經常會把橡膠手套夾在滑輪里,抽出來時手套就破洞了。沖好鹽水,還有早上的推針和霧化。然后第二批、第三批的鹽水不斷添加,中間需不間斷聽著對講機,如果里面的護士缺什么東西,需及時送進去。忙好已是中午了。再把病人的飯和中午吃的藥送到傳送窗。等主班把醫(yī)囑理好后,和主班一起對醫(yī)囑。對好醫(yī)囑后,貼第二天的補液瓶貼……到下班時,又是8個小時沒吃東西了。她們開玩笑說,脂肪肝要被治好了。

“我和程鑫晚上21:30回到住處,看到保溫袋里面諸玫琳給我們打了兩份飯放在保溫袋,外面還拿件棉衣包著,怕冷了。12小時高度精神集中下來,我和程鑫感覺沒胃口,但現在吃飯也是一件任務,不吃東西就沒有體力堅持下去,所以我們必須互相監(jiān)督著完成。諸玫琳凌晨1:00返回了住處。”黃鳳在日記里寫道。

同時,在武漢市第三醫(yī)院的第二批隊友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終于在微信朋友圈露臉了。她們全副武裝站在醫(yī)院做的背景墻前拍了照,背景墻上寫著“滬鄂情心連心同舟濟戰(zhàn)疫情”。簡短的報平安和祝福,濃縮了太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拔覜]告訴我父母,不是怕他們不支持我去武漢,是怕他們知道后太過擔心?!倍毫釋懙?。

2月4日?!敖裉焓橇⒋?,昨天我上了夜八八班,從晚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上班的時候,在病房忙碌不停,每天都有人轉入,有人轉出,也有人不治……病房里的氣氛有點凝重。”程鑫寫道。工作的壓力,除了體力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兇疫隨風禍,人間渡厄忙。白醫(yī)更勝雪,眾志盼春棠。就如在寒冬時節(jié)渴盼春日海棠一般,正焦灼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中的人們,是如此渴盼疫情的早日平復。

“早上吃了早飯,發(fā)現外面的陽光好燦爛,就戴著口罩出去酒店附近轉一轉。春天的風很輕柔,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酒店旁邊有很多樹,小鳥在樹林間飛來飛去,發(fā)出悅耳的鳴叫聲。路邊的花開得正艷,陽光灑在花間,落下斑駁的影子,一切都是溫暖而美好的?!?/p>

2月5日,董春玲寫道:“防護用品脫下,臉也破了,手也破了。貼上了創(chuàng)可貼。等回上海,我要和麗莉一起去看最美麗的花,吃最好吃的肉?!?/p>

2月6日,黃鳳上12小時的班,早八點到晚八點;諸玫琳是早上八點到中午12點。平時形影不離的三個人,只剩下程鑫一個在酒店。她寫道:“房間里有點安靜。雖然我們六個人都在武漢,卻沒有見過一次。在這里,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洗衣服的葉大哥說,衣服洗好可能會有點染色、縮水,但是每一件衣服,都是高溫消毒的,讓我們放心穿;運物資的志愿者,只要打個電話就會來酒店幫忙運送各種急需的醫(yī)療物資。從我們住處到三院,來回要兩個小時,志愿者卻分文不收。每個武漢人都那么友善,經常感謝我們遠道來支援,感嘆我們工作的辛苦,夸贊我們是巾幗英雄。其實,我們何謂英雄,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工作。”

2月8日,這個元宵注定不平凡。董春玲更新了微信朋友圈:“已來武漢半月,平安。過了一個特別的元宵節(jié),白日有醫(yī)院領導同事、長輩朋友送上的關心和祝福,夜晚有當空明月,凌晨一點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心情平和。感恩遠方的家人、同事,有你們,我們才更有力量和信心?!?/p>

2月14日情人節(jié)。朱佩敏的日記里記下了這樣一件事。

雖然收治的是危重癥患者,但部分患者還是有意識的,只是自理能力比較差。有一位老奶奶,長期臥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再加上這次新冠肺炎,無疑讓她生理和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開始對護理工作是抗拒的,態(tài)度也不友善。這一日她把大便拉在了床上,朱佩敏發(fā)現后,立即幫她打水擦身更換衣服。

“妹妹,你從哪里來的?”老奶奶問朱佩敏。

“我是從上海來的?!?/p>

聽聞此,老奶奶很激動地說,“謝謝,不好意思給你們添麻煩了,我自家的孩子也沒有幫我這樣做過,上海小妹妹,謝謝你!”

“這是應該的,不管在哪里,這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別擔心,您會好起來的?!?/p>

“我心疼你們啊!太心疼了。”老奶奶說著低下了頭,拉住朱佩敏的手。

朱佩敏寫道:“這是我在情人節(jié)聽到的最感人的話。我為那些抗疫第一線的同仁們驕傲,為正在與疫情作斗爭的病患們祈禱,為我們能生活在這樣的國家而自豪!”

2月15日,第一批上海市援鄂醫(yī)療隊全體黨員第一次會議在武漢金銀潭醫(yī)院舉行。在黨員們的誓詞中,抗疫前線臨時黨總支正式建立,黃鳳擔任了臨時第六黨支部書記。在黨旗下,黨員們備受鼓舞,并為所有患者寫了一封信,鼓勵祝愿他們早日康復,同時寫信向每一位堅持在崗位上工作的最美“堅守者”致以感恩。

“在工作中,我深刻意識到,疫情阻擊戰(zhàn),也是心理戰(zhàn),醫(yī)務人員唯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才能為他人提供最好的幫助。因此,我組織援鄂醫(yī)療隊第六黨支部的黨員們召開了支部會議,帶領大家學習救助人員心理自我調整方法,引導黨員們深入思考和暢談如何踐行初心使命,在抗疫工作中發(fā)揮黨員帶頭作用?!秉S鳳在日記里寫道。

在武漢三院的武文文發(fā)了一段小視頻,武漢下雪了?!按笱┘婏w,擋不住我們前行的路,上班嘍。”她配了這么一段文字。

2月18日,是朱佩敏到武漢三院工作的第20天,這一年是她從事護理工作的第20年。到達武漢三院的時候,她以為自己可以冷靜面對這次的疫情,但真正在那里工作,卻又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情懷。

“到武漢三院上的第一個班是夜班,凌晨四點到八點。由于不熟悉工作環(huán)境和流程,武漢當地的護士帶著我們一起工作,沒想到第一個帶我的老師是個97年的‘弟弟’,防護服上寫著他的名字,但是我更喜歡他的同事們給他起的外號——龍哥。從護目鏡中看到的是雙稚嫩而有神的眼睛,但看到他二話不說嫻熟地為一位阿婆擦洗身體,我覺得我們來武漢很值得——武漢的同仁們已經堅持了很久,希望我們能并肩作戰(zhàn),一起打贏這場戰(zhàn)‘疫’。”

2月22日,武漢三院因氧氣供應設備的問題,重癥監(jiān)護室由原來的11樓骨科病房,搬到了一樓急診處,近30張病床,分散在了搶救室、觀察室以及燒傷皮膚處理室,這三個診室相隔較遠,因此給各個病房的護理協(xié)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那天,董春玲所在的組內還有一名“戰(zhàn)友”因身體不適暫不能上崗,四人戰(zhàn)隊秒變三人戰(zhàn)隊,造成了人手更加緊缺,但三名隊員毅然接下重癥監(jiān)護的工作,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把當班工作安全順利的完成?!澳峭硐乱拱?,風雨交加,隨身沒帶傘,也沒有班車回酒店。于是三人決定走回去,她們用垃圾袋做成防雨服,走在風雨中的武漢街頭,一路上有說有笑,并肩前行——這風雨不就正如當下肆虐的疫情嗎?作為一名白衣戰(zhàn)士,縱使風雨再大,困難再多,只要齊心協(xié)力,共戰(zhàn)病魔,定能勝利?!?/p>

2月23日。不知不覺中,去武漢金銀潭的三人已“滿月”,她們的生活和工作依舊,對武漢這座城市的感覺從初來兩點一線的扁平,到現在越來越立體起來。

程鑫寫道:“脫下一層層穿好防護服,推開緩沖區(qū)的門,來到熟悉的病房,初春溫暖的陽光透過窗灑在走廊上,有點刺眼,也仿佛刺破了多日的陰霾。隨著陽光到來的還有病房里的生機和活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更多病人的病情已經明顯好轉,吃好晚飯,他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到走廊上活動,平時安靜的走廊上頓時有了小公園的感覺?!?/p>

“65床是一名廚師,因為工作需要,去過華南海鮮市場,1月22日被確診,一周前轉到金銀潭北三樓。他前些天核酸檢測是陰性,等第二天再復查一下,如果還是陰性就可以出院了。他大概是整個病房心情最好的病人,聽,他正放聲高歌,唱的是那首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方歇,一位老爺爺從病房走出來了,選個空曠的地方,打起了太極拳。雖然沒有伴奏音樂,一招一式還很有范兒……眼前的畫面太美好,看著看著,我的眼眶濕了,于是趕緊抬起頭,不能讓眼淚流出,這也是一個月來醫(yī)療隊里幾乎每個人都學到的新技能?!?/p>

3月2日,武文文寫道:“聽說,武大的早櫻開了,朋友們發(fā)來櫻花的圖片,好美。他們對我說,加油!等到疫情散去,可以去武大賞櫻。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開心事。病區(qū)里好幾位患者病情趨穩(wěn)向好,這樣的消息是我們每天工作最大的動力?!?/p>

“醫(yī)院第三批援鄂醫(yī)療隊到武漢雷神山醫(yī)院已經半個月,副主任醫(yī)師宋秀明和護理部盧根娣主任來看望我們。雖然下雨,但我們的心情無比的晴朗。盧老師像媽媽一樣跟我們相擁,我們也卸下了所有的掩飾和盔甲,肆無忌憚地在她肩頭笑著、哭著……他們還帶來了來自曙光大家庭的物資,吃的用的好幾箱,我們太溫暖太幸福了?!?/p>

臨行前她們剃的板寸頭,也在春風里生長迅速,二月二那天,她們象征性地自己剪了幾根冒出來的長毛,圖個好彩頭。“現在的樣子,挺好看的,回去再找Tony老師整一整,哈哈,肯定很帥氣。由于隊里有人員補充,今天終于可以輪休了。今天是來武漢一個多月以來的第一個休息日,今晚不用上班。不多說了,我們先去夢里賞櫻花漫天飛舞,登黃鶴樓看大江東去?!?/p>

3月5日,朱佩敏生日,托志愿者幫忙買來了生日蛋糕?!安桓掖迪灎T,怕飛沫;不敢把奶油抹臉上,怕洗不干凈。但不妨礙會用一生去牢記這個生日?!?/p>

3月6日。“19樓8病區(qū),今天正式關閉!”一條廣播回蕩在武漢三院。經過38天和武漢三院同道并肩作戰(zhàn),上海醫(yī)療隊已救治300多名病人,治愈出院150多例。

近些日子,平均每天接受其他醫(yī)院轉來的重病人約在5名,出院人數大于入院人數,病床逐漸空了出來。為集中醫(yī)療救治力量,上海醫(yī)療隊決定:合并病區(qū)!兩個重癥病區(qū)合并成了一個重癥病區(qū),繼續(xù)保留重癥監(jiān)護室。床位數從141張減到85張,其中重癥病房50張,重癥監(jiān)護室35張床位。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在金銀潭醫(yī)院的黃鳳寫道:“今日上午8-12點班,安靜的病房突然傳來一陣激動的歡呼,一看是12床阿姨舉著手機,臉上洋溢著難掩的興奮,‘習總書記來啦,來武漢啦!’我也抽空趕緊看了看新聞,作為援鄂醫(yī)療隊中的一員,我無比自豪,倍受鼓舞!不知什么時候,淚水劃過了臉龐。今天是我們援鄂的第46天,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已經到了決勝關頭,我們一定堅守崗位,堅決打贏!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武漢三院的董春玲寫道:“方艙醫(yī)院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全部休艙了。我也覺得備受鼓舞,無比自豪!”

3月17日,金銀潭的諸玫琳記錄著:“金銀潭和火神山、雷神山,會駐守到最后,送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其他醫(yī)院的全國各地援鄂隊員們完成各自使命后,近日將陸續(xù)撤離。”

3月18日,駐守方艙醫(yī)院的上海援鄂醫(yī)療隊撤離。這是第一批回滬的上海醫(yī)療隊,當晚,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到虹橋機場迎接英雄們凱旋。

3月19日,馳援武漢三院的護士們得到通知將于22日回滬?!拔覀兓厣虾:?,直接去隔離了,不能回醫(yī)院?!倍毫釋懙溃骸敖裉欤笔⌒略龃_診病例為零、新增疑似病例為零、現有疑似病例為零。我國首次實現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報告?!?/p>

3月22日下午,上海第二/三批馳援武漢三院的148名醫(yī)療隊員,在隊長陳爾真的帶領下,整整齊齊出現在了上海虹橋機場。他們在武漢戰(zhàn)場歷經55個日夜,終得凱旋。截至3月19日零點,他們累計收治患者332人,累計收治(危)重患者237人。累計治愈出院總人數278人??傊斡剩?3.73%。其中治愈(危)重患者154人,(危)重癥患者治愈率達65%。高治愈率的背后是高風險,但他們始終拼盡全力。

“從武漢三院到武漢天河機場的路上,路兩旁站滿了自發(fā)前來歡送致謝的武漢市民,警察騎著摩托開道、汽車停下鳴笛,看著市民們揮舞小國旗、高呼歡送恩人,我們在車上,淚水也就止不住地流了一路。這么些天,和這個城市一起經歷生死,感情已經非常深了。”董春玲流淚記下了這一幕。

“海上兒女壯志逆行,荊楚人民銘感于心。”這是武漢市民送給上海醫(yī)療隊的臨別贈言。櫻花和白玉蘭一樣,此刻正驕傲怒放著,往年人們抬頭欣賞她們的美,今年她們昂首欣賞人間大愛。

金銀潭醫(yī)院的援鄂醫(yī)療隊員們依然在攻堅,剩下的均是危重癥并有各類慢性病史的患者,救護難度是最高的,但是他們不會放棄任何一位。

諸玫琳終于明白了“金銀潭”的意思,醫(yī)者在這個大潭子里與烈性傳染病博弈拉鋸,拯救回來的一條條生命,便是世上最珍貴最貴重的。

(作者為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實驗技師、上海市作協(xié)會員。本文刊發(fā)時有刪節(jié),全文可見于文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