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書策劃需與時俱進 ——以學生辭書策劃為例
國內詞典學研究一直關注詞典中涉及的語言現(xiàn)象和具體體例項目,研究的題目大都是:詞典的收詞、如何標注讀音、如何標注詞性、異形詞如何處理、釋義是否準確得當?shù)鹊?,而從宏觀的角度探討詞典策劃編纂的卻不多。并且文章大都是書評性質的,從詞典設計的角度探討的少之又少。
隨著詞典應用研究的發(fā)展,研究讀者需求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現(xiàn)。英語學習詞典在這方面非常重視,它們成功的經驗啟示我們:應將讀者的需求貫穿于整個詞典編纂實踐和理論研究中。
傳統(tǒng)的詞典非常關注詞典的工具性、查考性,但較少注意到詞典的可讀性、趣味性,往往是板著古板的面孔提供干巴巴的語言文字知識。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現(xiàn)在,我國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整體框架設計定位及具體內部體例的設置等方面都大同小異,在編纂理念方面變化不大,應該說還都是規(guī)范描寫型的詞典,強調規(guī)范描寫有余而實用性、學習性不足?,F(xiàn)在的中學生買的最多的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小學生買的最多的是《新華字典》。作為國內詞典、字典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影響最大的兩部工具書,實際上編纂之初都不是專門為中學生、小學生設計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最初編纂時是為國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服務的?!缎氯A字典》編纂于上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第一本語文工具書,也是我國第一部普及性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那時主要肩負著規(guī)范現(xiàn)代漢語的職責,也擔當著掃除文盲的任務。
我們認為國內的詞典尤其是學生詞典,從理論研究,到策劃設計、編纂,還需要進一步與時俱進,需要有符合當今時代需求的新思考。
重視詞典的理論研究
國內詞典學研究一直關注詞典中涉及的語言現(xiàn)象和具體體例項目,研究的題目大都是:詞典的收詞、如何標注讀音、如何標注詞性、異形詞如何處理、釋義是否準確得當?shù)鹊?,而從宏觀的角度探討詞典策劃編纂的卻不多。并且文章大都是書評性質的,從詞典設計的角度探討的少之又少。
我們已有的經典的好詞典,它在編纂中貫徹了哪些理論的精髓,它的開創(chuàng)性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如何將以前零散的傳統(tǒng)的辭書編纂經驗科學化、理論化、系統(tǒng)化,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挖掘。
除了總結已有的詞典,設計策劃一本新的詞典的時候,更需要我們從一個詞典編纂工作者的角度,考慮編纂之前的方方面面理論問題,需要我們加強詞典中涉及的具體內容的基礎研究。比如,哪些東西要進入詞典?在收字、收詞、體例等方面如何結合讀者對象進行設計?
要編纂一本小學生詞典,就需要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政策、教育方針,對該階段學生的教學、學習有深刻的理解。具體來說,對小學階段應該掌握的字詞量,對小學階段識字教學提倡的理念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再比如,要給中學生編纂詞典,就要研究如何針對讀者對象進行收詞,考慮條目是以語文性為主,還是以實用性和讀者查考的需要為主,考慮是否需要增強詞典的百科性,提高語文詞條以外百科詞條的比例。
另外,詞典編者還要隨時關注語言學包括語法學、詞匯語義學、詞典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將這些理論成果及時應用到詞典編纂實踐中。
加強讀者意識,注重實用性
隨著詞典應用研究的發(fā)展,研究讀者需求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現(xiàn)。英語學習詞典在這方面非常重視,它們成功的經驗啟示我們:應將讀者的需求貫穿于整個詞典編纂實踐和理論研究中。
詞典作為特殊的圖書產品,不同于文以載道的其他圖書,它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國內以前比較通行的詞典往往在強調規(guī)范性的同時,輕視了實用性。比如,以前字典、詞典在編纂的時候考慮到編纂體例的科學性和內部操作的簡便性,往往不愿收錄姓名、地名用字和專有名詞,而實際上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不認識的地名、人名,如果在詞典編寫初期我們就注意專門收集“中國常用姓氏”“常見人名用字”“全國縣以上地名用字”等材料,讀者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編出來的字詞典也會更受讀者歡迎。
再比如,“吃”(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經過咀嚼咽下去)、“喝”(把液體或流食咽下去)、“呼”(生物體把體內的氣體排出體外)、“走”(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等非常簡單的字詞,它們的意思,即使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也早已從生活中有了了解,大可不必在詞典中浪費篇幅去解釋。為了學生識字學詞的需要,只列上字形、詞形、讀音即可。這樣把篇幅節(jié)省出來,可以去補充實用的內容。比如,小學生需要學字認字,在小學生字典中可以加上筆畫、部首、結構、筆順,加上有助于識字寫字的字形分析、字形擴展、書法展示,加上疑難字詞的辨析,給不好理解的字詞或事物配上合適的插圖,等等。實踐也證明這些非常實用的內容很受小學生歡迎。
《小學生組詞造句詞典》是針對小學生學習組詞造句的需要設計的。詞典內項目設置不多,但精當、實用。詞典中依據(jù)本字的位置在前、位置在后、位置在中間提供組詞,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由字學詞。每一個詞語提供一兩個造句,多義詞根據(jù)詞義不同分別提供造句,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造句。
《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等在實用性方面也早有一些嘗試。比如《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針對使用中容易出錯的詞語讀音、意義、用法,給出了“小手提示”。《應用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對某些詞語的特殊用法用【注意】的形式加以提示。《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設“語匯”欄目,以擴大詞匯量。另外,《應用漢語詞典》在詞典中提供了部分同義詞的辨析。這些都為讀者提供了方便。
加強讀者意識、注重實用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在策劃詞典選題的時候就要有為讀者編詞典的意識,而不要為了編詞典而編詞典。比如,在策劃小學生工具書選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考慮的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工具書,而不是小學階段可以有哪些類型的工具書。小學階段一般會需要一本字典,幫助學生識字,小學高年級也會需要一本詞典,但不需要分得太細,比如,如果專門給小學生編寫“小學生歇后語詞典”“小學生慣用語詞典”“小學生古漢語詞典”,用處可能不大,估計小朋友們也不會去買。
詞典應兼顧可讀性
傳統(tǒng)的詞典非常關注詞典的工具性、查考性,但較少注意到詞典的可讀性、趣味性,往往是板著古板的面孔提供干巴巴的語言文字知識。
這方面國內也有一些詞典做過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它們在傳統(tǒng)詞典內容的基礎上提供了跟詞語條目相關的文化知識。如《應用漢語詞典》就設計了“文化方框”,介紹與詞目有關的文化知識、民間風俗、生活習慣、某些詞語的來源及相關類詞等,像我國的四大碑林、標點符號小史、關于媒人的各種稱謂、京劇的四大名旦、中國五大淡水湖等。
《小學生漢語學習詞典》在編寫的時候也設計了“知識窗”項目,將“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什么是經史子集”等文化知識用簡單概括的文字進行介紹并放在相關條目下。另外,《小學生漢語學習詞典》還在詞典例句中選用了相關古詩文名句,這些詩文名句一方面可以幫助理解詞義,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強了詞典的可讀性?!稇脻h語詞典》還在每一個字母段末尾放上了一條名言,既給讀者提供了名言知識,也合理利用了詞典的空閑位置豐富了版面。
知識窗、古詩文名句、名言等放到詞典中,使詞典在供查考的同時具備了一定的可讀性,提高了讀者使用的興趣,對理解字詞也有幫助,不僅沒有游離于詞典外的感覺,與詞典的體例格式也能夠相得益彰。
當然,在這方面我國的詞典做得還不夠,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放進詞典,如何與詞典整體以及其他內容恰當和諧地融為一體,還需要我們繼續(xù)探索。
(作者單位: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