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別樣的現(xiàn)代啟示錄
來源:文藝報 | 安靜  2020年05月11日06:59

3月中旬,奧地利宣布城市管制。當我和奧籍丈夫弗雷迪決定帶著女兒去他的鄉(xiāng)下老家避疫時,腦子里首先閃現(xiàn)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談》。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流行,10個年輕人到鄉(xiāng)村的一座小山上的別墅里去躲避。蒼樹清泉之間,曲折走廊的盡頭,精制壁畫下面,他們暢飲著地窖中珍藏已久的美酒,歌舞彈琴,散步聊天,每人每天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共講了10天,每人10個故事,合計100個故事,收成集子就叫《十日談》,這成為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巨著,意大利近代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與但丁的《神曲》并列,稱之為“人曲”。

沒有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竟經(jīng)歷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在歐洲發(fā)展到最高峰時,我們一家躲到阿爾卑斯山中的一個名叫古爾克的小村里,小村位于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意大利三國交界之處,炊煙裊裊,儼然世外桃源,和薄伽丘筆下的鄉(xiāng)村一樣美。女兒和爸爸一道做手工,幫鄰居喂雞、逗貓、遛狗,給凍了一整個冬天的菜地松土播種,挖蚯蚓種花種菜種草莓,為蘋果樹和覆盆子剪枝,去野地采來蒲公英葉莖包餃子,在金色的夕陽下打羽毛球。鄰居時不時送來幾個熱乎乎的雞蛋,偶遇到一兩個村民也熱情地打招呼問候。小村民風淳樸,治安極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們家的鑰匙始終掛在門外。

隔離期間,雖雞犬之聲相聞,但多數(shù)人基本互不往來,仿佛回到“小國寡民”時代。與世隔絕的境況給予我們一個靜下來的機會,停下腳步回歸自然,回歸完整的親子生活,重新思考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生活方式的關(guān)系,思考人生的真諦、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并讓我們意識到,生活原來還可以這樣過。

由于人類的閉關(guān)蟄居,動物回到了城市,孔雀在陽臺上跳舞,小熊拜訪公寓,絕跡的海龜大白天成群結(jié)隊到海灘產(chǎn)卵,空氣變得格外清新……這讓我們重新定位自我在宇宙中的位置,到底誰是世界的主人?自以為強大又無所不能、任由凡事俗物吞噬、被利益和暴力左右的人類,慢待蒼生、傲侵自然,帶來什么惡果?

世界病了,痊愈尚待時日。

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恐懼、撕裂、欺騙,更看到溫暖互助與擔當:歐洲所有的商場把早間黃金購物時間留給老年人;英國威廉王子肩負著義不容辭的王室責任,以空中救護飛行員的身份重返國民健康服務(wù)體系;85歲的意大利退休麻醉師勇敢地重返工作崗位;在呼吸機短缺的情況下,意大利70多歲的神父和比利時90歲的老奶奶自愿放棄呼吸機,把生的機會留給年輕人;奧地利幫助捷克公民從俄羅斯飛抵維也納;德國從法國意大利空運收治重癥病人進入本國的ICU,派遣醫(yī)護團隊馳援拿波里,并發(fā)送救護物質(zhì),意大利投桃報李,運來幾火車的通心粉和意大利面……這一切驗證了加繆在《鼠疫》中借人物塔魯之口表達的觀點:獲得安寧的方法,一是盡量站在犧牲者一邊,二是要有同情心,在為他人服務(wù)中獲得安寧。

久遠之事,錄而不忘,是為追遠。2020年當被視為現(xiàn)代啟示元年,我們要建一座新的紀念碑——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記錄這個黑暗與光亮并存的日子,用實體的一磚一石和非實體的文字,照射易被遮蔽和遺忘的歷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只有記錄下災(zāi)難,才會牢記歷史,只有對歷史有足夠的思考,才能敬畏自然,敬畏常識,敬畏真相,從而獲得拯救與重生。

中世紀黑死病曾催化了文藝復(fù)興運動,對人類文明產(chǎn)生深刻和全面的影響。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是否會成為鍛造思想解放的武庫、呼喚天地自然和人類文明共同體、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催化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