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
一、由來
在首屆少兒科幻星云獎中,設立了個特別的獎項:“科普型科幻小說”專項獎。這個獎項的設立,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曾發(fā)生過一場“科幻是文學,還是科普?”的大爭論,最后取得了共識:“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沒有科普的任務?!痹谶@場文藝爭鳴的推動下,中國科幻小說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一大批追求小說的審美價值,而不以科普為目的優(yōu)秀科幻小說誕生了,功不可沒。
但是,在這次大討論中,也有一點遺憾,走得有點過頭,把一種原本在中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力的作品類型——以科普為目的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拋棄了。
其實,在肯定一種類型科幻的時候,是不必否定另一類型科幻的。只要有讀者,有市場,對兒童有益,就應該允許其生存、發(fā)展,鼓勵多元化的兒童科幻創(chuàng)作。
筆者以為,以兒童為讀者對象創(chuàng)作的兒童科幻小說,有各種類型,既有文學類型的文學作品,又有科普類型的科普作品。各種類型的科幻小說有自己的價值標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很難拿到同一層面來比較優(yōu)劣。
兒童科幻,以科幻核心為工具,為手段,為特色,不以科普為目的。因此,中國現(xiàn)代的主流兒童科幻,是屬于文學的,屬于兒童文學的一種分類型。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中國太陽》,王晉康的《少年閃電俠》,馬傳思的《冰凍星球》《奇跡之夏》《圖根星球的四個故事》和《螻蟻之城》,王林柏的《拯救天才》,趙華的《瘋狂外星人》等,都是屬于這種類型。
兒童科幻的一個分類型——少年科幻,針對小學高年級及處于青春過渡期的初中學齡段的孩子。這是一批處于青春叛逆期,特別富有想像力、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我們兒童科幻作家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創(chuàng)作的少年探險型科幻、少年武俠型科幻、少年偵探型科幻、少年軍事型科幻、少年青春型科幻等類型小說,是目前最受孩子歡迎的,給孩子帶來歡樂童年的兒童科幻文學類型。如軍事題材方面的《海軍陸戰(zhàn)隊》(八路著),探險題材方面的《宇宙冒險王》(彭緒洛著),偵探題材方面的《喬冬冬奇趣幻想系列》(謝鑫著),武俠題材方面的《奇奇怪歷史大冒險》(超俠著),而《校園三劍客》(楊鵬著)更是集偵探、推理、探險等多元素于一體的少年科幻佳作。
還有作為兒童科幻的另一種分類型——幼兒科幻,則是針對幼兒園大班至小學低年級的,這些孩子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有閱讀能力,但是,知識積累較少,針對這一階段孩子的科幻作品,與少年科幻小說有著顯著區(qū)別,作品或者僅是融入了少量科學概念,或者含有少量的科學幻想色彩,并常帶著濃濃的童話色彩。而這類科幻作品,對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啟迪幼兒智慧具有重要意義,市場和影響力也都是驚人的。彭柳蓉的《我的同桌是外星人》屬于這種類型的優(yōu)秀之作。
在中國科幻發(fā)展的過程中,上述兒童科幻由于與中國主流科幻的發(fā)展在理念上不存在沖突,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
但是,科普型兒童科幻類型小說,卻因其與“科幻小說是文學,沒有科普的任務”的主流科幻理論相左,遭到批判,遭到滅頂之災,幾乎在中國絕跡。
現(xiàn)在,我們要把“倒洗澡水連同嬰兒一起倒掉的嬰兒”撿回來,促進兒童科幻的多元化發(fā)展。
我們認為:兒童科幻小說是雙棲的,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以科普為目的,以文藝為手段,為工具,為特色,是一種科普作品,是一種類型科普。劉慈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科幻研討會上,提出了發(fā)展科普型兒童科幻的意見,糾正“過頭”,撥亂反正。筆者則早在十年前就在《葉永烈評傳》中提出了“科普型科幻”的概念。因此,我們試評“科普型科幻小說”專項獎,是有重要意義的。事實上,姜永育、陸楊、彭緒洛、超俠等兒童科幻作家,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一批科普型科幻作品,深受少年兒童歡迎,不少的銷售量多達十萬至數(shù)十萬冊。對于有著如此廣闊市場和影響力的兒童科幻分類型,我們應該促進它的健康發(fā)展。?
二、科普型科幻小說的定義
首屆少兒科幻星云獎對科普型科幻小說的定義:以科普為目的,文藝為工具,利用小說的形式,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反映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的作用(即“五科”)的兒童科幻小說。
科學技術既是先進生產(chǎn)力,也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理解科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有利于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愚昧迷信和反科學、偽科學的行為;有利于增強全民族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廣大群眾中蘊藏的巨大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和質(zhì)量;也有利于公眾對國家科技政策的理解與支持,這對于豐富先進文化的內(nèi)涵,促進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學素質(zhì)是公民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zhì)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理解科技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這是從目標和使命的高度,闡述科普必須朝著提高公民科學素質(zhì)、提高“兩個能力”而努力,這是中國科普的進步,既吸收了國際的成功經(jīng)驗,又豐富了新的實踐內(nèi)容。?
三、從代表性作家陸楊作品看科普型兒童科幻的“五科”特征
以著名中國兒童科幻作家,中國兒童科幻小說作家“三劍客”之一陸楊的科普型科幻小說《小魚大夢想》系列為例,闡述“科普型科幻小說”的定義。
科普型科幻小說《小魚大夢想》系列共10冊,它以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為基本目的,它通過講述一個虛構的故事,達到普及“五科”的目的。故事并不復雜,講述了江豚江曉迪為了尋找父親,只身從長江來到太平洋,結識了海豚米米、劍魚卡羅、旗魚菲爾德、電鰻曼特斯、章魚比爾蓋亞,組建“海洋冒險團”,一起探索海洋和尋找父親的故事。
該套叢書2017年1月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總發(fā)行37.5萬冊,碼洋750萬元,獲得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該套叢書獲得2018年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科技部)、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少兒中長篇小說銀獎、2018年安徽省優(yōu)秀科普作品、2017年度安徽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入選2017-2018學年廣東省中小學生最喜愛閱讀的十本圖書、全國《2017中小學圖書館(室)配備核心書目》(教育部)、安徽省“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等。
1.普及科技知識
該套叢書著力普及多領域的知識點,既有海洋環(huán)境、生物進化、天文宇宙等自然知識的多方面呈現(xiàn),比如蟲洞、人機合體、AI智能、海洋颶風、進化論;又有文學作品、社會學原理等人文知識的多角度補充,比如蝴蝶效應、“阿凡達項目”“瘋狂科學家悖論”“圖靈實驗”。
2.倡導科學方法
該套叢書在講述一個知識點時,并不局限于單純介紹這個知識點,而是深挖與之相關的小讀者會感興趣的內(nèi)容,從而豐富小說的知識圖譜,培養(yǎng)兒童利用科學思維探索萬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發(fā)散性思維。比如書中由介紹箭毒蛙而延伸出“大自然中的一些具有毒性的動物”這個專題,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六種致命動物;比如介紹麥哲倫時,將單純介紹麥哲倫的生平擴充為介紹歷史上著名的五位航海家。
3.弘揚科學精神
叢書通過有趣的故事、翔實的數(shù)據(jù)、生動的語言,將自然科學中的互補思想、生命科學中的進化思想、社會科學中的和諧思想等傳遞給孩子們,比如海洋冒險團通過時空穿梭抵達了寒武紀的遠古海洋,與三葉蟲、歐巴賓海蝎、云南蟲等海洋生物親密接觸,共同見證生命的大爆炸。又比如小說中以“蓋亞理論”為基礎,讓孩子們認知到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與地球生命的進化與發(fā)展有關系,因而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惜動植物,共筑“綠色地球夢”。
4.傳播科學思想
《小魚大夢想》的夢想是“海洋夢”、“環(huán)保夢”、“尋親夢”,這些夢想的實現(xiàn)需要科技的支撐,書中海洋冒險團的成員章魚比爾蓋亞就是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化身,她為整個團隊提供了各種科技支撐,她發(fā)明了時間機器、深海潛艇、人工智能、輔助機甲等一系列高科技設備,使得海洋冒險團能夠穿越時空、縱橫四海,抵達更多未知的海域和陸地。
叢書中以科學精神來看待和評價當前的環(huán)保問題,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看到成群的海鳥被油污沾滿翅膀而無力起飛,當聽到貓咪因吃了汞污染的海產(chǎn)品而痛苦嘶叫,當遭到因環(huán)境污染而變異的怪獸的襲擊,“海洋冒險團”成員是憤怒的、心碎的、驚恐的。他們通過不斷探索后發(fā)現(xiàn):人類高科技文明的觸角延伸的范圍越來越廣,人類生活方式也越來越便捷,然而人們在仰天歡呼“科技真?zhèn)ゴ蟆钡耐瑫r,卻忘了俯身看看千瘡百孔的地球?!昂Q竺半U團”的成員覺得一定要做些什么來警醒人類。終于,江豚江曉迪操縱著人形外殼的仿真人擋下了漁民手中尖銳的魚叉,其他成員在海中攔下即將落入陷阱的海豚,他們還將海豚灣漁民濫殺海豚的視頻傳送給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保護組織。在他們的努力下,一些靠以捕殺海豚維生的海豚灣村民得到了懲治,海豚灣又恢復了昔日陽光寧靜的氛圍。在本套書中,孩子們會看到環(huán)境污染的多種表現(xiàn),他們也會學到“海洋冒險團”保護地球的決心和執(zhí)行力。
5.正確處理科技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在探險過程中,海洋冒險團發(fā)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工業(yè)產(chǎn)生的廢渣廢水、海洋垃圾、過渡捕撈、石油泄漏等,這些都嚴重威脅了海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海洋冒險團號召海洋中的所有生物向人類發(fā)出警示,讓人類明白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命運共同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在盲目使用這種能力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迅速惡化的趨勢。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資源短缺已成為人類必須正視的嚴重問題。這套叢書就是要告訴廣大的少年兒童,人類應該利用好科學技術,為地球上的萬千生命謀福利,努力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四、科普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姜永育的創(chuàng)作
除陸楊以外,姜永育是新時代第一批舉起“科普型科幻”旗幟的代表作家之一。
姜永育是《中國氣象報》的記者,寫了大量普及氣象和防災減災知識的科普作品,如:《自然災難大歷險》(一套4本)、《破譯自然密碼》(一套3本)、《青少年災害逃生叢書》(一套5本)、《給孩子們看的防災避險故事》(一套2本)、《自然災害與農(nóng)業(yè)避險》等。特別是他寫的《自然災害與農(nóng)業(yè)避險》,納入國家農(nóng)村書屋重點釆購名單,發(fā)行了十多萬冊。
同時,姜永育用科幻小說的形式,以普及防災避險知識為目的,寫了大量科普型科幻小說,受到讀者熱烈歡迎,比如:
1.《地球密碼·自然災難大歷險》
一套4本:《震顫的大地》《復活的火山》《怒吼的巨浪》《狂暴的山洪》,2012年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講述雙胞胎姐弟姜米米、姜豆豆經(jīng)歷地震、火山、海嘯、山洪等自然災難并死里逃生的驚險故事。該套書以防災避險科普知識為主線,融入了科幻元素,故事驚心動魄,科普知識豐富,深受小讀者喜愛,多次入選全國中小學生圖書館配書,發(fā)行達40多萬冊,碼洋400多萬元。
2.《秘境大探險》系列叢書共10本
《秘境大探險》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季5本2018年出版,分別是《探秘絕命溝》《闖蕩魔鬼峽》《驚魂怪異洞》《歷險神秘島》《勇探死亡谷》,講述一支中國科考隊深入世界五大死亡谷探險的驚險故事。該套書以科考的科普知識為基礎,融入科幻、懸疑、探險等元素,編輯推薦語這樣說:“科普探險小說,野外生存秘籍,寫給中國孩子的《荒野求生》!探險家姜永育帶你闖蕩秘境,鍛造陽剛少年?!?/p>
該書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重點打造的系列圖書,出版后不到兩年便再版,發(fā)行數(shù)達十多萬冊,碼洋上百萬元。
2019年12月26日,《秘境大探險》在《懶人聽書》上線,短短4個月播放次數(shù)便超過150萬人次。
第二季5本于2019年出版,分別是《揭秘亞馬孫》《勇探婆羅洲》《歷險北美叢林》《探秘西伯利亞》《生死非洲雨林》,講述科考隊探險全球5個神秘叢林的驚險故事,與第一季一樣,該套書也深受讀者喜愛。
3.《杰姆博士大冒險》
一套4本,由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年出版,包括《天外來客》《行星大淘金》《千年穿越》《地心歷險》,該套叢書以科幻的形式,融入大量科普知識,讓讀者既與主人公一起感受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又能學到許多科普和防災避險知識。發(fā)行數(shù)8萬冊,碼洋100多萬。?
五、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小高鬼的創(chuàng)作
小鬼本名張軍,小學語文教師,兒童科幻作家、魯迅文學院第三十期(兒童文學)作家高研班學員,2018年《謊言修復師》榮獲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少兒短篇小說銀獎。2017年科幻小說《鯨靈人傳奇》榮獲第四屆大白鯨原創(chuàng)幻想兒童文學銀鯨獎,并獲得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獎。他的兒童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以科普型科幻為特色。其科普型兒童科幻作品有:
1.《凈水之戰(zhàn)》
短篇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刊發(fā)在2016年3月《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創(chuàng)刊60周年紀念號上,同名微電影劇本榮獲新疆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新疆科協(xié)舉辦的第五屆優(yōu)秀科普作品大賽“優(yōu)秀科普影視劇本銀獎”、第二屆銅川市重大文藝精品獎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內(nèi)容簡介: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海水凈化技術是人類一大難題,英國女王為此曾高額懸賞,百年之后,中國科學家溫娜博士利用新型材料石墨烯,攻堅克難,破解世紀難題,溫娜博士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人類重塑世界水日的意義。故事中科學家對石墨烯材料應用于海水凈化的科學暢想進行了探索,彰顯了中國科學的大國擔當精神。
2.《扁擔長·板凳寬》
短篇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榮獲2019年《東方少年》年度重點扶持項目。
內(nèi)容簡介:萬物互聯(lián)的人工智能2.0時代,當科技的發(fā)展悄然進入快車道,突破人類文明所能接受的壁壘時,公共交通設施、家用電器、學習用品正在模擬并學習使用者的生活習慣,甚至自建場景,對使用者構成生命威脅。小主人公在與AI產(chǎn)品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聯(lián)合同學們發(fā)發(fā)起“人工智能3.0時代定義權運動”,呼吁人類警惕云數(shù)據(jù)被濫用的災難性后果,反思科技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反作用。該作品以普及科學知識,宏揚科學精神,培養(yǎng)中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
3.《海風捎來一座島》
長篇科幻小說,2018年3月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入選2018年農(nóng)家書屋目錄。
內(nèi)容簡介:作者講述了找不到記憶的男孩恩恩,迷失在奇幻島上。對于回家之路的幻想,讓他獨自享受擁有一島一世界的奇幻之境。故事以贊美海洋主體精神為主題,探索少年成長中的煩惱,在對與錯之間的切換中,展現(xiàn)父子親情。作品將虛擬現(xiàn)實技術知識巧妙融入小說創(chuàng)作中,以孤獨、夢想、蛻變等各種細膩情愫,表現(xiàn)了少年的成長煩惱。
整部作品建立在虛擬現(xiàn)實技術“感官接管”這一科學概念中,將現(xiàn)實的種種可能性,在無比真實的感官接管狀態(tài)中予以呈現(xiàn),為人類無法實現(xiàn)的“試錯”與“后悔”提供了可能性,為小讀者了解和感受科技之美的同時,培養(yǎng)了探索未知、暢想未來的科學精神。
4.《鯨靈人傳奇》
科普型兒童長篇科幻小說,2017年7月由大連出版社出版,榮獲大白鯨原創(chuàng)幻想兒童文學獎。
內(nèi)容簡介:這是一部構思奇妙的少兒科普型兒童幻小說,同時又是一部展現(xiàn)父子親情的少年成長小說。作者善于從中國歷史文獻中挖掘科幻創(chuàng)作的素材,講述獨具特色的科幻科普故事。一個問題男孩和一條狗,一個傳說與兩個平行世界;一座跨時空的鯨靈島,兩個關于回家的故事——父親回家、外星人回家——構成了故事核。作品中的時空跨度大,史實資料和科學知識運用巧妙,人物關系清晰明了,邏輯線索緊扣主題,懸念設置精密恰當,結尾意外反轉,引人入勝。故事之外,又回歸到一個所有孩子都會問的問題——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鯨靈人傳奇》給了孩子們一個充滿溫暖的答案:外星人早已存在于地球上,他們是人類的親朋好友。這部作品屬于“科幻+”型的典型科普科幻題材。
科普意義:生活在海邊的主人公恩恩從小喜歡各種科學小實驗,在研究中華鱟的血液為什么是藍色的實驗中,無意間打開了時光之門,開啟了科學探索的冒險旅程。在了解到古代社會有科學家而無科學精神時,小主人公通過努力和堅持,最終以現(xiàn)代人的科學知識,拯救了鯨靈人的世界,讓小讀者們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意義,倡導以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弘揚了中國特色的科學精神。?
六、超俠的科普型兒童科幻創(chuàng)作
超俠是一個各種兒童科幻類型小說,包括文學型科幻小說都有佳作、高產(chǎn)的科幻作家。
超俠也涉獵科普型兒童科幻的創(chuàng)作,比如,2013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說《史命召喚:狙擊手們的戰(zhàn)爭》,就屬于軍事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小說以科幻軍事動作小說的形式,將歷史上一代又一代真實狙擊手的經(jīng)歷融入傳奇,把歷史上狙擊槍的由來和發(fā)展,狙擊與反狙擊術的進步,狙擊手的訓練過程等有關狙擊的一切知識,深入淺出地科普給廣大青少年,為超俠的科普型兒童科幻的代表作品。?
七、結語
作為科普知識讀物與兒童科幻文學的交叉文類,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擁有獨特的科普功能,有市場,有讀者,有作者,需大力支持,扶助,使之成為兒童科幻市場中一支獨特的生力軍。這也是首屆少兒科幻星云獎設立“科普型科幻小說獎”這一專項獎的用意。期待隨著眾多作家的積極參與,這一文類能夠再創(chuàng)輝煌,也能夠為普及全民科學素養(yǎng)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