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南歸的燕
來源:文藝報 | 李美霞  2020年05月15日10:18

3月18日,內蒙古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抵達鄂爾多斯伊金霍洛國際機場后,在大巴車上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連 振 攝

如在驚濤駭浪中搏擊后回歸的海燕,2020年3月18日,陽光明媚,春風颯起,沉寂了許久的鄂爾多斯熱鬧起來。內蒙古支援湖北省醫(yī)療隊首批100名護理隊員在這一天平安歸來。這些草原上的英雄,像一只只勇敢的海燕,隨風過浪回歸鄂爾多斯大地。無數(shù)市民自發(fā)等候在街頭路旁,只為在英雄經過時與他們招一招手,看一看并不熟悉的面容。

飛機降落,緩緩滑行在航道,航道兩旁的水車交相噴射,兩股清泉蜿蜒交織,粒粒水滴晶瑩飛濺,為這些出征歸來的英雄們“接風洗塵”。

“過水門”,這是鄂爾多斯人民給予馳援湖北抗擊疫情的白衣戰(zhàn)士的最高禮遇,雪白剔透的水花隨風飄灑,與迎接的人們奪眶而出的淚珠幻化在一起,交織出一個特殊的春天。

疫情發(fā)生后,鄂爾多斯的醫(yī)務工作者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參與到湖北的疫情防控工作當中,給疫情中的人們帶去溫暖。今天,鄂爾多斯人民則把這一份春天般的溫暖,輕撫在每一個征戰(zhàn)歸來的英雄身上,播撒在每一個為此次戰(zhàn)役付出辛苦與汗水的草原人的心上。

這個春天,山川草木、江河湖泊,一切被壓抑在這場彌漫世界的疫情里。世界寂靜無聲,連風也似踮起腳尖行走,不敢大聲呼吸。大雁盤旋在藍天上,奔赴千里為春而來。三五成群的鳥兒落寞地停留在北方尚未柔軟的樹椏枝頭,偶爾發(fā)出一兩聲單調的叫聲,試著與這個春天呼應。

而這個寂靜的春天里,卻在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國家有難,沒有誰能袖手旁觀。一封封請戰(zhàn)書如雪片一般融入春天,一句句斬釘截鐵的承諾,打破了隔離死與生的那一道又窄又薄的門。

1月28日,庚子年大年初四,內蒙古第一批援鄂醫(yī)療隊集結完畢,逆行出征。之后,內蒙古陸續(xù)共有847名白衣戰(zhàn)士分批次請纓出征。3月18日,就在首批100名護理隊員平安歸來的這一天,內蒙古監(jiān)獄系統(tǒng)援鄂女警工作隊接過接力棒,義無反顧踏上征程。

家在身后,親人在身后,草原在身后,母親在身后。而生死,也被拋在身后。

在草原人民的心里,這些戰(zhàn)士既是草原上的雄鷹,又是大海中的海燕。整整64天,在生與死的邊緣和時間賽跑,為素昧平生卻親如兄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兩個多月,來不及細數(shù)他們?yōu)槎嗌倩颊叽蜻^吊瓶、遞過藥片,也數(shù)不清曾度過多少個晝夜無眠的日子,生命在陽光下才能奔跑,而他們仿佛就是陽光,帶著一個個患者躲過暗礁。

“患者零死亡、出院零返艙、醫(yī)護零感染?!比齻€不普通的“零”,是對生命虔誠的敬畏,是對肩頭責任的擔當。

春燕南歸,隨著武漢市抗疫工作的逐步穩(wěn)定,經歷了生死考驗的援鄂醫(yī)療戰(zhàn)士終于返航,陸續(xù)回到鄂爾多斯大草原,回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里。3月31日,內蒙古最后一批援湖北醫(yī)療隊返回鄂爾多斯。4月12日,援鄂女警圓滿完成工作任務,手擎國旗回到家鄉(xiāng)。

走的時候,他們帶著草原人民的囑托;回來的時候,滿載著湖北人民給予的贊揚與榮譽。

勇“蒙”果敢,這是對內蒙古馳援醫(yī)療隊伍最中肯的贊美!

在一封感謝信里,人們這樣表達對英雄的敬意:“他們以忘我的境界,精湛的醫(yī)術,非凡的努力,為患者撐起了生命的‘方艙’,用擔當奉獻詮釋了草原人民守望相助的博大胸懷和醫(yī)者仁心的高尚情懷,不愧為草原優(yōu)秀兒女、崇高的白衣戰(zhàn)士,新時代最美‘逆行者’。”

春風無言,卻懂人的心事。它似乎有意將一派春光,燦爛在每一個迎接親人的時刻,將人間小團圓,延遲在三月的春風里。此時,道路兩旁,綠意正暖,花苞待放。是啊,等到了英雄歸來,春天才會真正到來,鮮花才會漸次盛開。

到家了!那就好好享受回家的溫暖吧。雖然暫時還不能回到自己的小家,但腳踩在這一片土地上,心已是踏實的、放松的了。況且,來自不同盟、市的戰(zhàn)友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交流一下思想,加深一下感情。在湖北的“戰(zhàn)場”上分秒必爭,你累了我頂上,彼此之間還沒來得及說一聲感謝,還沒有問一聲姓名?,F(xiàn)在回家了,休憩、休整的同時,也該留個電話、合個影。

英雄回家,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到付出后的榮光。

美麗的鄂爾多斯,敞開了母親般的懷抱,迎接凱旋的兒女。對征戰(zhàn)風浪歸來的海燕來說,這片草原就是最溫馨的港灣。

這一天里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蘊藏著鄂爾多斯人民草原般敦厚的溫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都滲透著鄂爾多斯人民對英雄的無限敬意。

就從一日三餐說起吧,家常小炒,蛋糕點心,水果蔬菜,無不精挑細做,思念許久的手抓肉、燴酸菜,一口下去,滿嘴飄香,那是家鄉(xiāng)的味道,那是久違了的家的味道。再沒有什么能比看著英雄吃得開心、滿臉笑意更讓工作人員滿足了。這么多天的準備沒有白費,菜單是多樣而細致的,每一樣都美味可口。

一位傳菜的服務員手里拿著小筆記本等在走廊里,服務工作圓滿完成后,他向主管申請,想讓心目中的英雄在他的筆記本上留下只言片語。而這些英雄,紛紛在他的筆記本上寫下“感謝”二字,為他以及他們的貼心服務點贊。

每個房間里,不僅有鮮花,更有醫(yī)用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專業(yè)的醫(yī)療服務團隊每天專人負責對休養(yǎng)隊員檢測體溫。這是隊員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知為患者做了多少次的工作流程,此時卻成了一種享受。

打造一臺最具鄂爾多斯風情的歌舞晚會,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送給隊員們,歌聲悠揚,舞姿優(yōu)美,講述著一個個溫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屏幕外面的他們。鏡頭里,有汗水也有淚水,有哭泣,更有歡笑。

“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我心底;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边@是隊員休整結束時留給鄂爾多斯、留給這個春天的話語。270余封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信件,帶著英雄的祝福留在了鄂爾多斯,這是對如家如親人一般的鄂爾多斯及人民最溫暖的回應。字字簡單,句句樸素,像這個春天新生的花與葉,讓這個特殊的春天再添溫暖。

英雄與春天同歸。此刻,桃紅柳綠,簾卷春風。我們再次為英雄披衣送行,他們將回到自己的小家,再享受家庭的溫暖。一張張笑臉,映襯著那一身出征時特意挑選的紅色戰(zhàn)衣,那是最純正的中國紅,是搖曳在心的中國旗幟,是每一位英雄此生最值得珍藏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