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兒童文學理論建設的里程碑 ——評惠海峰《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
來源:文藝報 | 韓晗  2020年06月24日08:21

兒童文學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是相當晚近的事情。在西方,始于18世紀中葉John Newbery出版的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中國則始于清末民初。但這并不意味著長期以來世界兒童無書可讀,人類的兒童文學,長期從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改編、濃縮而來。因此,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是兒童文學理論的重要組成。

當經(jīng)典文學被改編為兒童文學時,從文本傳播的角度來說,可以看作經(jīng)典文本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坦率地講,我國經(jīng)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經(jīng)歷了一個從高峰到低谷的過程,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的“水墨經(jīng)典故事動畫片”以及全國各美術出版社創(chuàng)作的古典文學連環(huán)畫為主,這些作品曾影響了兩代中國人的童年。而今日放眼國內(nèi)童書市場,遺憾的是譯介作品占了絕大多數(shù)。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換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兒童文學研究的理論建設,以服務中國兒童文學發(fā)展,是一個迫切且重要的學術任務。

中國的兒童文學是世界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不但要創(chuàng)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兒童文學,更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提供兒童文學的“中國標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當然需要借鑒別國的經(jīng)驗?;莺7宀┦康摹队?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則是近年來這一冷門研究領域當中的代表之作。從兩個角度來看,此書所提出的問題與自身的研究范式,之于兒童文學研究理論建設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一是立足兒童文學研究在中國的實際情況,選取了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研究個案——英國兒童文學,在實質(zhì)上推動了中國兒童文學理論建設。

在書的緒論部分,惠海峰認為,“兒童文學在國內(nèi)仍然是一個發(fā)展相對滯后的領域”,同時他也承認,兒童文學和電影、電視一樣,是“二戰(zhàn)后西方大學里開始的對流行文化展開的深入研究的一個分支”。中國的兒童文學與全世界一樣,目前正處于理論建設的時期,因此,一些重大理論的探討正逢其時。

鑒于此,在《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一書中,作者并未拘泥于闡釋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立足于不同方面,從兒童文學與宗教、兒童觀、教育理念、課程標準等角度,為經(jīng)典文學的兒童文學改編搭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理論框架??梢赃@樣說,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是兒童文學的“半壁江山”,與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鼎足并立”。推動經(jīng)典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改編的理論建設,對兒童文學總體的理論建設有著重大且積極的意義。

理論建設重在宏觀視角,這是《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一書的一個重要貢獻。該書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文本,而是對《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傲慢與偏見》與《湯姆·瓊斯》等經(jīng)典文本的改編進行全面的研究。因此,既有對具體文本的深入研究,又注重理論建設對新研究范式的推動。

二是對兒童文學改編的“中國化”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尤其針對“新課標”之下的兒童文學改編予以探討,這對于今后兒童文學理論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兒童文學理論建設雖然需要世界眼光,但歸根結(jié)底是立足中國實際,探討中國問題?!队?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一書盡管探討的是英國經(jīng)典文學的兒童文學改編,但卻立足中國實際,重點探討了國內(nèi)“新課標”之下兒童文學改編的路徑與向度。該書針對不同出版社的新課標課外閱讀版《魯濱遜漂流記》,通過分析其對笛福原作做出的改編,試圖探討國內(nèi)出版社如何將這部18世紀英國冒險小說改編成符合國內(nèi)教育需求的讀物。從目前兒童文學研究的角度看,這一角度當屬填補空白。

以“新課標”為視域,探討兒童文學的改編、傳播與接受,這是對兒童文學理論研究“中國化”的重要貢獻。而且作者另辟蹊徑,以意識形態(tài)考慮、教育需求和圖書市場營銷策略等為獨特視角,形成對“兒童文學改編”的全方位理論審視,為今后探討相關問題,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新課標”是中國特色的兒童文學發(fā)展之路?!队?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抓住這一特色,對兒童文學“中國化”路徑進行了理論思考,這是重要的貢獻。毋庸諱言,目前國內(nèi)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在實際上形成了學科化的斷裂,即研究西方兒童文學與研究中國兒童文學是不同學科之下的分支。因為“中國語言文學”與“外國語言文學”是兩個不同的一級學科,因此在討論同一個問題時,難免會因?qū)W科壁壘而形成斷裂。以“中國化”為路徑出發(fā),顯然有助于彌合學術研究因斷裂形成的空白區(qū),從而有力地推動中國的兒童作品文學理論建設。

綜上所述,《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兒童文學改編研究》可謂是兒童文學理論建設的里程碑式的佳作,它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學者所付出的學術努力。兒童文學是事關國家未來的重要意識形態(tài)建設工作,理論建設顯然不可忽視。如何在今后的理論深耕中取得進一步的成果,以豐富兒童文學研究理論體系,這應當是包括惠海峰在內(nèi)的廣大兒童文學研究者重點努力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