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八十本書環(huán)游地球 | 設(shè)拉子:《愛的面孔》
來源:澎湃新聞 | [美]丹穆若什/文 朱生堅/譯  2020年07月16日08:07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huán)游地球》,既是重構(gòu)世界文學(xué)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八周 第三天

設(shè)拉子 迪克·戴維斯《愛的面孔:哈菲茲與設(shè)拉子詩人》

在伊朗,就像中東其他地方一樣,詩歌是傳統(tǒng)上最受人喜愛的文學(xué)樣式;而且古典詩歌直到今天還保持著活躍的生命力。在波斯波利斯西南五十里的設(shè)拉子城一直以來都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心,現(xiàn)如今人們依然喜歡在黃昏時分,漫步于設(shè)拉子最著名的詩人哈菲茲(Hafez,1315-1390)的墓園四周,時常吟誦著他們記憶中的詩人的作品。

哈菲茲是最早為西方所知的波斯詩人之一,歌德為了多少領(lǐng)略一點原汁原味,學(xué)習(xí)了波斯語。后來他還寫詩題獻給哈菲茲,最終都收錄于他的《西東胡床集》,其中的詩歌特色在于采用了哈菲茲的主題,關(guān)于塵世樂趣的高雅享受。因此,在某一首詩里,詩人的手指游走于他愛人華美的發(fā)絲之間,最后如此作結(jié):“哈菲茲,你曾慣于如此;/我們也重效故伎。”

通過與這位偉大的先行者建立一場跨越生死的對話,歌德參與了幾個世紀之前的饒有趣味的詩歌會談,那是詩城設(shè)拉子的詩人們樂此不疲的活動。我們可以從迪克·戴維斯(Dick Davis)的選本《愛的面孔:哈菲茲與設(shè)拉子詩人》(Faces of Love: Hafez and the Poets of Shiraz)中體會這種詩歌環(huán)境。此書包括一篇長達七十五頁的全面的導(dǎo)言,連同哈菲茲和另外兩位同時代詩人的詩歌光芒四射的英譯,一位是嘉翰·瑪利克·卡頓(Jahan Malek Khatun),一位重要的女詩人,在當時非同尋常,另一位是歐貝德·伊·扎卡尼(Obayd-e Zakani),他沒有哈菲茲那么復(fù)雜,以直率的色情主題著稱,別具一格。

這些詩人互相切磋,在劇烈動蕩變化的環(huán)境中寫作。他們開始引人矚目是在阿布·伊薩克(Abu Es’haq)統(tǒng)治時期,他是各種藝術(shù)(以及設(shè)拉子的葡萄園)的庇護者,當政于1343-1353年間。他被名為穆巴拉茲·阿?。∕obarez al-din)的一個軍閥驅(qū)除,后者把沒有殺掉的詩人流放出去,禁止音樂表演,關(guān)閉了城里的很多酒館,那里曾經(jīng)是眾人聚集之地,他們喝酒、交談、朗誦,與年輕俊美的侍酒者調(diào)情(或許更有甚者)。五年之后,穆巴拉茲的兒子休迦(Shoja)把他爹弄瞎并關(guān)了起來,登上了王位。酒館重新開張,詩人們回來了。

在他有生之年,哈菲茲已經(jīng)成為波斯最著名的詩人,從那時以來,他的詩集《胡床集》衍生出了不計其數(shù)裝飾精美的手抄本,充滿著漂亮的書法和詩歌團體的生活場景圖:

我們這里要說到的三位詩人都把設(shè)拉子及其花園說成是塵世間的天堂。哈菲茲:“帶著設(shè)拉子花園芳香的微風(fēng)/那是你所需要的指引你的向?qū)??!奔魏玻?/p>

春天來到設(shè)拉子,快樂無與倫比:

坐在溪邊,飲酒、親吻,敲鼓、吹笛,

彈奏起魯特琴與豎琴,交相呼應(yīng);

還有那好人兒在此,設(shè)拉子真叫人歡喜。

在被穆巴拉茲放逐期間,歐貝德悲嘆城市的淪陷:

設(shè)拉子的美酒今在何處,快來澆滅心中悲苦,

聰明俊俏的少年郎,也不來安慰我們的孤獨;

倘若明日將去往天堂,沒有美酒,沒有歡樂,

猶如今日的設(shè)拉子,上帝的天堂也將變成地獄。

設(shè)拉子詩人們看重以美酒助興的情誼,與宗教儀式等量齊觀,甚或就當它是宗教儀式的一種形式:

有什么甜美勝過花園里暢談,

正當春天的鮮花次第盛開?

是什么阻攔了侍酒的少年,

告訴我為什么他還不到來?

……

苦行者渴望飲水于科薩的清泉,

棲息于天堂的綠蔭,

哈菲茲卻渴望美酒;這兩者之間

就等待著上帝判定。

我們感覺得到,哈菲茲期望上帝贊許他的選擇。

相較之下,嘉翰說出她的欲望,就非常坦率:“這些衣裳嫉妒我們共枕而臥/丟開它們,你我無拘無束,相擁相抱!”

這些詩人最喜愛的形式是加扎勒(ghazal),就是一系列松散相連的對句,通常被比作串在項鏈上的珍珠:

哈菲茲,如今你寫下你的詩,

你串起的珍珠是你的嘉言;

甜蜜歌唱吧,天堂贊譽你的詩

如同普勒阿得斯的項鏈。

一首加扎勒的每一個對句都以同一個詞結(jié)尾,那是這首詩的主題,以韻腳引導(dǎo)至此。這種結(jié)構(gòu)在戴維斯對她另一首詩的翻譯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現(xiàn):

快快來吧,與我同坐,共度今宵,

你且思量我心中痛苦,如何安頓今宵;

你的臉龐如此美麗,化解我的憂傷,

就像月光消除幽暗,照亮今宵;

不要仿效時光無情,倏然遠逝,

請善待我這異鄉(xiāng)人,撫慰今宵。

用你那甜美的雙眼讓我沉醉,不要扭轉(zhuǎn)

如同你的發(fā)卷,忽左忽右,迷亂今宵。

這首詩的結(jié)尾:

倘若在片刻之間,我在夢中與你相會,

我將品嘗全世界的歡樂,就在今宵。

加扎勒詩人通常會在詩的結(jié)尾提到他們自己的名字:在這里,嘉翰照例用了雙關(guān)語,她的名字的意思就是“世界”。

盡管按照傳統(tǒng)習(xí)俗,她有兩個丈夫,卻很難確定,她是不是真有戀人。她很有可能只是在顯示她玩弄常用比喻的手段,而不是坦承她的閱歷。畢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樂意看到一個女人競技于詩壇。歸于歐貝德名下的一首詩對她的詩作照字面解讀,無禮戲謔她的名字的含義:

我的主啊,這世界是個無信的娼妓,

你是否恥于聽聞這娼妓的聲譽?

去吧,另外挑選一個女人,就連上帝

也無法讓嘉翰感覺到羞辱。

這首特別的詩可能不是歐貝德之作,但是,在確定是他所寫的詩里,他也經(jīng)常就是如此這般淫穢:

我愛少年之歡,怎奈手無寸金;

我欲肌膚之親,卻又囊中無銀。

不得暢飲美酒,如何消磨永晝?

唯有終日祈禱,此外別無用心。

在他的另一首詩里,一個女人的生殖器成了藝術(shù)的贊助者。而哈菲茲和嘉翰從不這樣粗魯,但是他們當然也有同樣的興趣。昨天我們看到法里德·丁·阿塔爾把他的心烹煮進了詩篇,而嘉翰的心里有另一道菜:

風(fēng)趣的朋友們在沙漠邊野餐,

鈴鼓、豎琴、魯特琴,如此甘甜,

要是我的愛人,前來駐留片刻,

我要用身上的火焰炙烤他的心肝。

也許,這里的“肝”表示身上的某個部位,嘉翰有點節(jié)制,沒有指明。

在《古蘭經(jīng)》里,上帝的一個名字是“朋友”,有鑒于此,設(shè)拉子詩人們頌揚深厚友誼的道德品性,而哈菲茲反復(fù)嘲笑那些嚴厲的宗教信徒,他們并未踐行他們的說教:“就算說教者也許不喜歡聽我提起,/他絕不是一個穆斯林,既然他是個偽君子?!痹O(shè)拉子城里以穆斯林為主,也有猶太教和基督教人口,哈菲茲認為他們也能得到上帝保佑:

每個人都向往朋友,

無論他們醉酒還是完全清醒;

每座房屋都充滿了愛,

清真寺和猶太會堂完全相同。

在酒和愛之中,哈菲茲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解體,就像阿塔爾在蘇菲派里發(fā)現(xiàn)的那樣:

在愛與被愛者之間,

沒有什么區(qū)隔障礙,

哈菲茲,你自己也要

把自我的面紗揭開。

或者,像他在另一首詩的結(jié)尾所言:

沒有人像哈菲茲那樣,

揭開思想的面紗,

用犀利的筆鋒,逐句逐行

梳理語詞的卷發(fā)。

梳理語詞的卷發(fā),也就是永無休止地把玩他們共同的主題和形象——夜鶯、玫瑰、流溢的美酒和眼淚——設(shè)拉子的詩人們在一片道德生活的沙漠中開辟了一個詩歌的花園。

他們使之得以改善的傳統(tǒng)在中東周圍乃至更遠的地方都有長久的生命力,后面兩天我們將會看到波斯之外的加扎勒傳統(tǒng)的兩位現(xiàn)代大師:偉大的十九世紀烏爾都詩人迦利布(Ghalib),然后是一位當代詩人,阿迦·沙希德·阿里(Agha Shahid Ali),有了他,一種傳統(tǒng)的詩歌形式變成了一種高度個人化的全球視野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