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深海》:你就是長城
觀看話劇《深?!?,觀看我們的國防科技英雄黃旭華的動人故事,感慨萬千。在這風云變幻的時代,不管是什么怪石嵯峨,橫沙立土,還是鬼蜮噴沙,煙瘴毒氣,14億中國人堅持理想,堅守正義,一如既往地跨步向前。這個振興中華的英雄時代感召著越來越多的英雄,中華民族永志不忘自己的時代英雄。
黃旭華把自己的智慧和忠誠全部獻給了國防尖端科技事業(yè)——核潛艇的研發(fā)。正是由于我國保衛(wèi)自己的力量不斷加強,才使得中國孩子們的頭頂不再有侵略者轟炸機的獰叫,讓孩子們甜美的笑靨映照著和平的陽光。
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長城也在大海,在任何入侵之敵的面前矗立。因為有你,有你們這樣的英雄。你就是長城。話劇《深?!防锓序v著的,就是這樣的火熱情感。
當下,寫科技題材的話劇漸漸多起來,顯示著話劇作家藝術家越來越關注我國正在蓬勃向上的科技事業(yè)。無疑,這是大好事。但是,作為舞臺藝術的話劇,如何去表現“科技進步”呢?并不鮮見的不成功事例告訴我們,在舞臺上“實寫”科技,以科技(生產)過程為舞臺表演的實際過程,那就必然丟失了話劇的“藝術”。相反,技術性過程只應為塑造人物性格,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服務。技術性過程可以成為戲劇情境的物質元素,而不是惟一的成分。情境是由人物的戲劇性關系、情感的詩意象征和物質環(huán)境組成的。如果只是強調技術性過程,那充其量是科普宣傳罷了。
《深海》突破了科技題材話劇的魔咒,把焦點對準了主人公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著力刻畫主人公的偉大心靈,這是這部話劇的重要價值。
(一)三條回憶鏈條的組接勾連,形成了該劇獨特的總體架構。
該劇創(chuàng)作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擺正研發(fā)核潛艇與開掘主人公內心世界的關系。以序幕2016年,09型某核潛艇即將進入博物館為楔子,由此上溯28年,1988年對核動力潛艇404艇的極度深潛測試。全劇的主要內容就以404艇下潛深度為結構的臺階:
200米之前——嵌入慘痛的回憶。1939年,主人公在日寇的炮火中離開家鄉(xiāng),接受母親的銀梳子,立志要“學成本事”“保護阿媽”;1958年,攜妻子孩子離開上海,為核潛艇隱姓埋名,一輩子不回頭。
到達210米——插進1960年,禍不單行,蘇聯專家突然撤退,父親去世;主人公臨危受命,“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兒子不孝,未能送終,只能遙拜先父。
到達280米——躍入1967年,主人公承受非常歲月的冤屈,被迫養(yǎng)豬,住在豬圈,依然癡心研究核潛艇,與愛妻風雨同舟。1970年第一艘核潛艇下水,與妻同慶。飲下最后一杯苦酒,那是思念14年未見的老母親,承受親人的誤解,吞咽委屈,“想家,想阿媽,我就……熬著……”
到達295米,即將測試300米,回放登艇前的一次激烈的夫妻“爭吵”,一次靈魂的相融:丈夫為核潛艇置生死于度外,妻子不滿丈夫對自己的“隱瞞”。最終,夫妻肝膽相照,“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對一切”。
300米成功之后,再現主人公回潮汕老家,拜望30年未見的母親,一把銀梳凝聚著母子50年的記憶與期望,鐫刻著主人公艱辛、奮斗、承擔的心路歷程。
主創(chuàng)歷經反復琢磨,精心選擇這樣的三條回憶鏈,使之組接、勾連,猶如斗拱,榫卯縱橫交叉,繁復而又簡明:2016,主人公與退役核潛艇的“交談”,引出對1988年404核潛艇的深潛測試的回憶。以下潛深度為階梯,逐層構筑主人公深邃而寬廣的內心世界,非常巧妙地將核潛艇的研發(fā)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相融相和。全劇以技術過程為依托,完成的是黃旭華“這一個”科技英雄熠熠閃光的命運軌跡。
是生活,是來自生活的素材啟示了主創(chuàng),核潛艇是主人公的生命,寫核潛艇不是著眼于技術進程,而是著力寫主人公生命歷程。這就再次證明了馬爾庫塞的闡述,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把內容變成了形式。
(二)主人公與兩個女性的關系是通向他內心世界的隱秘渠道。
第一對人物關系是主人公與母親。1939年,在日寇的炮火肆虐中,母親把好不容易才弄到的一張去韶關的火車票塞給了兒子,這是離開戰(zhàn)禍的惟一機會。母親臨別贈送的銀梳子,寄托著她對兒子全部期望。50年過去了,在主人公設計的404核潛艇測試成功之后,他前去看望自己的老母親,再把銀梳子拿出來,感慨萬千。他用一生實現了對母親的承諾:學成本事,“保護阿媽”。50年來,“保護阿媽”四個字擴充了更加厚重的含義,那就是“保護人民”。主人公對母親的承諾源于日寇蹂躪家國父老的恥辱,主人公50年的意志彌堅,源于對母親、對家國父老的熱愛。
第二對人物關系是主人公和妻子李世英。1958年,主人公接受研制核潛艇的設計制造任務,要斷絕與所有人的聯系,李世英答應:“我愿意為你改變我的一生?!?967年,李世英探望養(yǎng)豬的丈夫,那肝腸寸斷的臺詞令人動容:“你一個總設計師卻躲在豬圈里癡心研究核潛艇,我受不了,扛不??!屈呀旭華,你太屈了!”李世英的這兩次出場,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堅強形象。然而,最重要的戲是第九場,也是全劇的高潮之所在。那是在主人公決定參加404核潛艇深海測試的前夜。這個秘密被李世英發(fā)現了,她惱火了——不是因為丈夫要去冒生死危險,而是這個重大決定對她隱瞞了。在丈夫心中,對妻子“隱瞞”是為了讓妻子免除擔憂;在妻子心中,丈夫的“隱瞞”是對幾十年來“風雨同舟”的大不敬,她不怕“擔憂”,是因為“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對一切”。這是一場奇特的戲劇沖突,因為雙方都在深愛著對方,各自的心理活動極為細膩,極為敏感,其心曲隱微令人慨嘆。戲劇史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陽臺相會,《關漢卿》的獄中一曲《蝶雙飛》,都是這類非常經典的范例。然而,在這場愛的沖突中,還有更重要的戲劇動作,揭示了主人公安靜外表中澎湃的心潮。李世英探詢主人公:你在寫什么?黃旭華的回答既是說給妻子的,也是自己靈魂深處的最豁達最坦蕩的喃喃自語。他隨核潛艇深潛,不僅是身先士卒,還是要在那靜謐的深邃的幻境般的深海世界里,去尋找自己的美好“夢想”,去尋找自己的神圣“使命”。這里面翻騰著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含有多么崇高的生命價值。不論生死,他只想用自己靈魂的忠誠去照亮那黝黑的深海。
(三)舞臺呈現的象征寓意。
舞臺上,導演和他的舞美設計為《深?!诽釤挸鰴M豎兩條交叉的“線”:橫,由核潛艇的龍骨化用;豎,由虛構的標尺沿著龍骨橫線進行移動,不斷地顯示作為全劇結構階梯的下潛數字。這樣,整個舞臺變成了主人公的人生坐標,隨著技術進程(下潛深度),演繹的不僅是技術結果,更是主人公曲折、艱辛而又高尚的命運軌跡。這樣,就創(chuàng)造了“上焉者意與境渾”的戲劇情境,非常富有象征內蘊——主人公與核潛艇“物我合一”,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獻給了新中國的核潛艇事業(yè)。
燈光的巧妙使用大大拓展了畫框舞臺的視界。譬如,主人公離開母親,登上逃難的火車,迎面是日寇飛機的掃射,看到年輕的難友血染機車,他用腰帶把自己與機車綁在一起,沖出死亡線,疾馳而去,翻開了求學以報國的新一頁。飛馳向后的高山樹木,流彈呼嘯吞噬鮮血,都顯示了燈光不僅在營造情境,甚至是在完成戲劇動作。
為了讓《深海》走得更遠,有著更加光彩的未來,主創(chuàng)正在以更高的標準,繼續(xù)精益求精。譬如,主人公的塑造,對照英雄的原型,還應具有更加個性化的魅力。第九場的高潮戲令人拍手稱贊,但靜下心來,尚須精準把握相愛之人的語言分寸和夫妻之間心理變化的微妙之處;特別是主人公靈魂的自白,還可以更富有文學性,更富有想象力,更富有感染力。主人公與母親的人物關系全部系于那把銀梳子,如何使用這個非常重要的道具,需要精細的斟酌。
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深?!烦蔀榭缭揭咔?、卓然而立的一部優(yōu)秀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