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金傳勝:老舍關于北京的兩篇佚文
來源:《新文學史料》 | 金傳勝  2020年09月07日08:02
關鍵詞:金傳勝 老舍 佚文

1951年7月北京《新體育》第12期發(fā)表了一篇老舍的散文《新什剎?!贰4宋脑伞侗本w育文史》1986年第2輯重刊,但卻失收于兩版《老舍全集》,《老舍年譜》《老舍研究資料》等均未著錄。茲抄錄原文如下:

首都北京又添了一件喜事——人民游泳場修好了。6月6日由彭真市長剪彩,緊跟著,一群男女青年在鼓樂聲中就跳入水中,作游泳競賽。據(jù)說:這是全國最大的游泳場。為什么不呢,這是首都啊!我真高興!讓我說說為什么這樣高興吧:

(1)從前,這里是什剎海。“?!泵康较募揪头N滿了蓮、芡、菱、茨菇。種了這些東西,就不能大量放水,而且必須加肥;水淺泥臭,于是產(chǎn)生大量蚊蟲。那時候的地方官兒們是只圖小利,在蓮芡上打算盤,賺點錢,而不管市民衛(wèi)生的大計。那時候的文人雅士們只管欣賞荷香柳色,作些歪詩,忘了蒼蠅蚊子怎么害人。

現(xiàn)在可好了,什剎海不單比從前美麗,而且把蠅蚊的老家變成人民鍛煉身體的地方。地方美麗,人民健康,不就是興國的氣象么?

(2)從前,“?!蓖獾那闪顺魷?,人民就在這臭溝上面,支搭涼棚賣茶,有閑的人們就在棚里搖著扇子品茗,一鼻子荷香,一鼻子臭氣的消磨半天,實踐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哲理”。

今天,這里的水是清可見底,一切設備都是現(xiàn)代化的,科學化的。人們可以來游泳,劃船,既是娛樂,又可鍛煉身體,有多么好呢!這不僅是個游泳場,也是人壽年豐的一個象征。多運動,就可以健身增壽;人民健康,就可以增加生產(chǎn)。這不就是國富民強的開始么?

上面的兩點足以說明:北京的一切都在變動,而變動的方向是消滅腐壞的,建設有益于身心的健康的。假若我們看了新什剎海而感到興奮,就應當感謝政府與黨的賢明的政策,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從而熱誠的擁護政府與黨,愛護新的建設,為新建設出力。

據(jù)1951年6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游泳場北京市什剎海人民游泳場揭幕》一文報道:“北京市什剎海人民游泳場已于六月六日下午揭幕了。參加揭幕典禮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北京市彭真市長、吳晗副市長、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書記馮文彬同志、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lián)合總會主席廖承志同志、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榮高棠和作家舒舍予,以及政府、機關、人民團體的觀禮來賓二千三百余人?!边@表明老舍作為領導參加了什剎海人民游泳場的揭幕典禮?!缎率矂x?!窇抢仙嵊^禮歸來后所寫。

與《新什剎?!吠瑯邮沼趦砂嫒模€有發(fā)表于《人民畫報》1952年1月第1期上的短文《首都的早晨》(署“人民藝術家老舍”)。該文可能是老舍應老朋友丁聰(時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之約而寫。編者還配發(fā)了“早晨,灑水車在街道上奔馳”等多幅照片,與老舍文字互相映襯。全文不長,照抄如下:

無論春、夏、秋、冬,首都的早晨總是美麗的。

北京人向來起得早。天還沒亮,打燒餅的、炸油條的已動手作活,使得小學生們、工人們、機關里服務的人們,在上學上工上班之前,就可以得到點心吃。賣杏仁茶的、麥茶的、切糕的,也都是天一亮就擺出攤子來。天一亮,大車和駱駝負載著煤或糧,從幾十里外趕進了城。一挑挑的青菜,葉上還帶著雨點或露珠,也都很早的挑進城來。鋪戶很早的就下板子,開門;澡塘開得特別早。

一清早,北山、西山看得分外清楚。在朝陽下,北海的白塔顯著特別的挺秀,故宮殿宇上的黃琉璃瓦閃動著金光。這雄壯偉麗的景色,加上人民的勤勞操作的景象,北京的清晨,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活潑而美麗的。

解放后,北京原有的溪、湖、宮、殿、園林就更美了。三海、什剎海、后海和護城河都挖得深深的,流動著綠旺旺的活水。故宮、公園、道路都隨時的修理,調(diào)整。以前“凡夫俗子”不能進去的太廟變成了勞動人民文化宮,故宮成為人民的博物院。那最臟最臭的龍須溝已經(jīng)變成平坦的大道。這樣,美的就更美了;不美的也變成了美的。我相信北京一定會變成個全世界最美麗的都城。這個最美麗的北京的遠景,是可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二年多的努力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與工作推測得出,想像得到的。一汪臭水的什剎海既然能夠變成美麗的現(xiàn)代游泳池(一九五一年夏季開幕),有什么可以阻礙人民不把北京各處都修建得像花園呢?

是呀!北京的人民也比以前更美麗了,因為大家都以勞動為榮啊。人民有這個內(nèi)在的美麗的品質(zhì),怎會不能建設起世界上最美麗的都城呢?看吧,今天首都的清晨的氣象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很早的,電車就開出來了,車首立著健壯的女司機;很早的,成群的男、女、老、幼按著廣播的口令在練早操;很早的,各郵局都有成群的送信員(其中有不少是女的)出發(fā),先去分送報紙;很早的,成群的男女學生,或步行,或騎車,歡歡喜喜地去上學,他們可不都是富家子弟,像從前那樣。從前,有錢的才能去讀書;現(xiàn)在勞動人民的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從前,很早的就有提籠架鳥的閑人在路上搖擺,溜他們的畫眉或靛頦兒;如今,這種閑人已少見。一清早在路上走著的,坐著大汽車的是成群的工人。這個新氣象告訴了我們:北京的人民不分男女都以勞動為榮,都發(fā)揮著他們的智慧與力量,在建設更美麗的北京,創(chuàng)造更美麗的生活。

我愛今天的首都早晨,我一定更愛明年的,后年的,十年后的,首都的早晨;首都的景物和首都的人民生活不是一天比一天更美麗可愛么?

北京是老舍始終眷念的故鄉(xiāng),他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在這里生活了大半輩子。北京的人、景、事,都成為老舍重要的寫作資源與書寫對象。舒乙先生曾撰寫《談老舍著作與北京城》,細致地梳理與解讀了老舍與北京的關系。他還特意編纂了《想北平老舍筆下的北京》一書(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收入老舍關于北京的小說和散文等作品。早在1936年,老舍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已被公認為現(xiàn)代經(jīng)典散文的《想北平》。1949年底,老舍結束美國之旅,回到了闊別十余年的華北故土,定居北京。他關注著、感受著、贊美著新北京的巨大變化,《龍須溝》等劇作由此誕生。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描寫新北京的散文,如《我熱愛新北京》《北京》《頂可愛的北京》《北京干凈——為北京解放十周年而作》《北京新氣象》等。《首都的早晨》同樣是老舍獻給首都北京——同時也是其故鄉(xiāng)的贊歌。

(節(jié)選自《老舍集外佚文考略》,《新文學史料》202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