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殘酷悲壯又俠骨柔情的自然樂章 ——薛濤《砂粒與星塵》書評
《砂粒與星塵》 薛濤 著 出版社: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砂粒與星塵》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用完美而平實的故事、鮮活而擬人化的形象、流暢而幽默的語言,以及豐富卻含蓄的情感,為孩子們,同時也為大人們構(gòu)筑了一個在現(xiàn)代城市生活中已經(jīng)絕跡的人與自然交融共生的畫面。
烏糧,一個人跡罕至、人煙稀少的村落。8年前,一位少年帶著自家的鷹從這里走向草原深處,留給父親無盡的期盼和惶恐;8年后,另一位迷失的少年被這位父親救起,在與兇狠狡猾的狼群周旋中,與孤傲的鷹、盡責(zé)的鵝組成“護羊戰(zhàn)隊”,交織出一曲既殘酷悲壯又俠骨柔情的自然樂章。少年的父親——砂爺,貫穿了故事始末。他固守小村,雖然村里的人都搬走了,他仍不為所動。既是為了守住家園,更重要的是守住心中對走失多年的兒子仍抱存的一線希望。故事的結(jié)尾,他心愛的鷹、鵝都被沙塵暴裹挾走了,他還是決定留下來。
這讓我聯(lián)想起當(dāng)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自然與我們漸行漸遠,恬靜的田園生活日益被喧囂、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所取代。此時能夠在各類快餐文化的沖擊下,固守傳統(tǒng)文化中修心、慎獨的內(nèi)核,是需要巨大勇氣的。面對滾滾而來的黃沙,還能有多少人能保持堅守的信心?故事補記中那封殘損的來信,似乎給這個略帶悲情的結(jié)局平添了一絲溫情,但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多少堅守凈土的人能夠真正“心花怒放”呢?
作品的絕妙之處還在于為其中的鷹、鵝、羊和狼的“配音”。這部作品不是一個童話,雖然里面有很多動物形象和大量心理描寫,甚至設(shè)計了大量對話,但都沒脫離動物的自然屬性,是自然中的真實,真實中的自然。作者通過動物的鳴叫、神態(tài),為他刻畫出符合人物心態(tài)的心理活動,不僅情景吻合,而且語言幽默,使每個動物都成為了故事里的生動主角。作品中作者對一只名叫“公爵”的鵝刻畫著墨較多,也最精準,是動物天性的真實表達。這只日夜守護羊群的鵝,不僅有堅韌的工作作風(fēng),還有著遠大的理想——要成為一只大雁,翱翔天際。作者通過鵝的獨特視角,豐滿了砂爺、砂粒、鷹、羊群和狼群的形象,同時也讓一只有著遠大抱負又忠于職守的動物形象躍然紙上。作品中還有鷹和狼的視角,正是這些不同的心理“配音”支撐了整部作品厚重的自然生命形象群體。
正如作者所說:當(dāng)我寫這個故事時,我能聽見一聲聲合唱,我們的、天地的、人與萬物的……
(本文內(nèi)容由國家圖書館提供)